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手段。笔者以为,设计课堂练习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把握目标突出重点课堂练习要依据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作为练习的重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以形成相应的能力。倒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可设计如下练习:1.在下面各题的积中分别点上小数点,使等式  相似文献   

2.
在备课中,认真设计练习题,优化数学课的练习内容,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怎样才能做到“优化”呢?1.课堂练习要体现目的性课堂练习既要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围绕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练习。如教学小数乘以小数,目的是重』点训练小数点定位的问题,因此可设计如下练习:1.不计算说出积有几位小数0.6X805.2X0.040.7X3.250.015X3.262.已知47X180=8460。直接说出得数并说出它们的积与已知积之间的…  相似文献   

3.
一、基础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为学生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打下基础,练习的重点是一位数的乘法,着重训练学生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多位数,逐步向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过渡。例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15×2 25×4 86×1 93×0 125×8 2.先计算下面各组题,再比较各题之间怎样进行变化。(1)8×1和8×10 (2)12×4和12×40 三、过度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排除难点,减缓“坡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例  相似文献   

4.
精心设计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必要途径。练习设计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要讲究并推敲以下五个“点”。一、突出“新知识点”新课的教学,都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只不过在某一点上。例如,小数乘法法则,“新”在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练习必须突出这一点。为此,可设计如下练习:根据48×26=1248,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4.8×2.6=0.48×2.6=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又如,一个数除以分数,“新”主要体现在把整数除以分数运用倒数的概念,转化为整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与估算有关的内容很多,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的估算方法,还要善于诱发学生的估算情趣,使学生理解估算的实质,从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一、估算用于小数乘法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学生最容易疏忽的是积的小数位数,教学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例如:0.31×0.08积的末尾是1×8,不会出现“0”,所以积应该是四位小数。又如:0.35×0.08积的末尾是5×8,出现了“0”,所以积可能是三位小数。同样估算积的大概范围,如:3.78×5.9,3.78≈4、5.9≈6,积应该小于4×6=24。这样…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9页例6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让学生喜欢数学。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等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活动,感悟口算技巧1.师出示第一组口算题:0.2×0.5,2×0.05。(学生口答)师:能不能说出道理来?生:0.2×0.5,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是两位小数;2×0.05,整数乘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2.师出示第二组口算题:0.27-0.2,0.27-0.02。(学生口答)师:这两道题有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7.
一区别比较.教学"乘法结合律"应与"乘法交换律"区别比较,以加深对此两律的印象.具体作法是设计如下两组题型的习题,组织学生作对比练习:(1)76×28=( )×76;(2)16×85×4=16×(_×_).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乘法交换律是变换因数的位置;乘法结合律是改变运算的顺序.  相似文献   

8.
小数乘、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计算和小数的意义、性质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基础.小数乘、除法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1.小数乘法法则的教学小数乘法的计算步骤和方法与整数乘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在积里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因此,确定积里小数点的位置,是掌握小数乘法法则的关键.由于受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往往容易把积的小数点位置点错.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分下面两步进行:  相似文献   

9.
小数乘法教学的几个问题沈长生一、在“小数乘法”一节开头安排的准备题,揭示了一个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但在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中,常需用到两个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对此应如何处理?1、补充以下积的变化规律:4×2=840×20=800400×2...  相似文献   

10.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课堂练习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从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做到重点突出、精益求精、机动灵活、逻辑性强,优化课堂练习。设计练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依据教材,活用课本例题习题;结合实际,开展分层次练习;激发兴趣,设计新颖性练习;培养思维,设计开放性练习。  相似文献   

11.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定位是个难点。抓住小数乘以小数这个难点,加以突破,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就能收到好的效果。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按箭头方向,说出各数扩大多少倍、缩小多少倍、扩大或缩小的结果是多少。2.口算: 400×0.02 0.125×8 9.7÷100 100×0.01 0.01×100 78.78×100 3.5÷10 5×0.2 3.观察下列算式,按箭头方向,先从上往下看,再从下往上看,说说各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和积各发生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和积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对于小数乘法中,先把两个因数转化为整数求得的积,要再缩小原来两个因数共扩大的倍数,才能求得原式的积,学生理解有困难,是学习的难点,由于“两个因数分别扩大a倍、b倍,积就要扩大a×b倍”这一积的变化规律教材里未出现过,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以让学生先根据13×21=273,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130×2100,1300×210,1300×2100,  相似文献   

13.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通过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和小数乘以小数三方面的内容来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法法则和整数乘法法则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一、要讲清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道理和方法。 讲清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道理是正确掌握小数乘法法则的关键。教学时要利用准备题让学生了解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同时运用教材中各例题的虚线方框里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理。如教学例1时,可根据虚线方框里的计算过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得出计算法则:1.被乘数1.3变为13发生了什么变化? 2.乘数5有没有变化? 3.  相似文献   

14.
乘数是一位数的珠算乘法第一课时(含例1)的教学,是在笔算一位数乘法和珠算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布数,掌握积的定位法则和乘的顺序,理解乘积不满“10”,积应拨在什么位置上。本课时教学可作如下安排。一、复习导入教师布置学生口算3×3 20×3 100×3 9+60+300等四道式题后,再作3的乘法口诀“递位叠加”练习(从左往右),加到“三九二十七”,结果为  相似文献   

15.
乘法分配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对它难于理解又难以应用。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笔者曾就设计专项练习、指导综合应用入手,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重视结构特征的训练 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结构特征是学好它的基础,也是用好它的前提。 1.判断型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看哪道算式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错的原因。 ①14×38+14×62=(a)(38+62)×(14+14) (b)(38+62)×14 ②35×(43+11)=(a)35×43+35×11 (b)35×43+11 学生刚开始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有错误的算法,通过辨别正误,分析说理,能加深理解,防患于未然。 (2)请你观察下面两组算式,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纵向复习,以课本为基本复习内容。根据课本上知识和技能训练,采取下列方法: 1.先单项,后综合,精讲多练。复习每一项知识,教师都要设计一套体系完整、难易适中的单项练习。单项练习涉及面小,反馈迅速,便于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设计单项练习时要特别注意:突出重点、重在难点。如:小数加减法这部分知识,重点在小数点对齐上。小数乘法,重点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上。而小数除法,重点在如何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再如:应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运算时(被除数、  相似文献   

17.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好的课堂练习,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更利于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怎样设计好课堂习题、提高练习的效果呢?现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问题:计算8.88×1.25=?(北京市智力竞赛题)这是一道含有同码小数的乘法巧算题。特点是:已知乘式里的一个因数是各位都是由数码(数字)8组成的同8小数(即同码小数),另一个因数是1.25。要求它们的积是多少。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一般同码小数分解成同1小数的规律,并记住1.25×8=10、1.25×0.8=1、1.25×0.08=0.1。规律:同码小数=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的位数分别和它相同的同1小数×那个数码。例如,8.88=1.11×8。解题方法:先运用规律写出同8小数的因数分解式,再运用乘法结合律简化计算。或者直接把8.88按数位拆分,或者把1.25改写成分数,再简化计算。…  相似文献   

19.
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并使其转化成解题技能与技巧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因此 ,如何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供大家商讨。一、针对重点知识设计层次练习对于数学中的重点知识 ,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拾级而上的练习。例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 ,当概括出“在除法里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商不变”的性质后 ,让学生完成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 1)基本题 :5 7÷ 3 =( 5 7× 5 )÷ ( 3×□ ) ,5 40 0÷ 3 0 0 =5 40÷□ =5 40 0 0÷□ ;( 2 )发展题 :根据 1690 0 0÷…  相似文献   

20.
1.激发探索欲望。如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呢?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为学生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激发探索欲望。例如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时,创设了“简便运算”的情景,接着直接出示小数乘法的尝试练习:(1)2.5×4.3×4,(2)1.25×13×0.8,(3)1.6×13+1.6×7,先鼓励学生口算第(1)题的得数,并说出口算的过程,然后,激励他们用新的方法口算出第(2)、(3)题。这样为学生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2.享受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