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将人们引领到了一个信息传播的新时代——"第三代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且传播速度和扩散范围都让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然而,尽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有着诸多优势,但是,随之而来也会产生缺乏深度、信息过剩、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问题.传统财经期刊应当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与自身的思想深度巧妙嫁接、相互融合,迸发出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期刊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各级公共图书馆创建蒙古文微信公众平台,实施"微信公众平台链接蒙古包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不仅可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蒙古文读者对图书馆蒙古文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需求,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基层读者足不出户地获取蒙古文文献信息,而且有效地宣传了丰厚的蒙古文文献资源,推动了蒙古文文献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介绍"微信公众平台链接蒙古包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建设方案,并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蒙古文阅读推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微信公众平台以其海量的用户数量与较强的信息即时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高校图书馆将其作为阅读推广的有效载体.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的可行性,在北京市范围内选择了10所推送信息数量较多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实证调研分析,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推广现有之不足,提出强化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推广的具体路径:重视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工作;科学设置阅读推广信息的推送频率;合理优化阅读推广信息的推送形式.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的出现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空间,催生了在社交媒体中的社交阅读,这是社会化阅读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新体现.社会化阅读的技术条件、阅读环境及其所蕴含的可能性深刻影响着阅读体验,本文引入可供性理论,以微信订阅号"在看"为例探析社交阅读相较于纸质阅读的突破以及移动互联时代社交阅读的探索.互联网创造的可供性使得社交阅读在场景、文本、主体等方面有所突破;同时,社交媒体将关系渗透至阅读,探索出了相异于平台类社会化阅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6 年9 月公布的“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中的14 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数据平台统计工具以及直接访问方式,对14 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基于微信平台的阅读推广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图书馆微信平台的阅读量和点击量有待提升,网络阅读推广功能有待拓展,经营人员配备不足,阅读推广效果评估机制缺乏,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改进微信推文内容与形式;打造“微信课堂”,拓展图书馆网络阅读推广功能;引入学生团队参与策划与经营;定期对图书馆微信阅读推广效果进行评估。表2。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陆续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在深入调研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阅读推广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微信传播指数(WCI) 对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微信阅读推广的效果进行量化和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微信阅读推广效果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彗玲 《青年记者》2016,(29):60-61
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 目前,继开办网站、微博之后,微信公众平台又成为传统媒体新的竞技场,一些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的微信公众号.《2014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影响力较大的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开通率已达90%,也就是说传统媒体目前已意识到微信公众平台的重要性,且大部分已开通运营.虽说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具有数量优势,但粉丝数量超过10万、单篇文章阅读量过万、在微信平台有影响力的大号还不多,像央视新闻、壹读、FM91.8这类的优质账号还比较缺乏.①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开始习惯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数字阅读,也催生出了一批电子阅读类APP.首先,文章对当前数字阅读APP的市场现状进行了梳理,介绍了一些优秀的阅读类APP案例.其次,文章以"微信读书"APP为例介绍阅读类APP的新变革,同时也提出了"微信读书"APP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文章对移动阅读类APP的未来发展和商业模式进行了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迅猛发展,对于传统纸媒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传统纸媒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发出声音、沟通用户,进行移动传播转型。然而,兼具粉丝量、阅读量且盈利模式清晰的优质账号却相对缺乏。因此,传统纸媒若想借力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新媒体转型,构建成熟、优质的微信公众号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环境下,移动互联网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随之大众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对微信用户现状、阅读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图书馆提高微信用户阅读质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目前,微信公众号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但优质账号缺乏.本文主要从"传统媒体的编辑能力在微信公众号的编辑过程中的应用"这一角度阐述了微信公众号的编辑策略.  相似文献   

12.
闫海 《兰台内外》2022,(2):64-66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优势,全面扩展图书馆服务渠道,构建一个新时代的阅读模式.本文从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立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设计方案,并分析了其具体实现方式,旨在为相关图书馆平台服务项目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电子书的诞生和流行,并给传统纸质出版带来威胁与挑战.业内人士纷纷预测"纸质书不久后将被电子书籍所取代",这一预测是否准确尚有待观望.但读屏时代人们对电子书的依赖与日俱增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便捷、互动、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使得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阅读体验来看,都在改变着人们对书籍的视觉体验及阅读习惯.腾讯推出的"微信读书"APP,通过连接好友进行阅读分享和互动,以此打造社交化的阅读平台.当阅读与社交相融,是否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使用人数较多、影响力较大的"微"平台——微博和微信为例,通过对已开通的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公众号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的自媒体人,他们依靠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吸引粉丝和流量,实现变现.然而,在如今风云变幻的互联网时代,仅仅以文字等内容实现变现的微信公众平台早晚会被消耗殆尽.专业的运营团队、多元的盈利模式、打造品牌化传播策略才可能在自媒体时代占领新的制高点.本文将基于微信公众号"胡辛束"这一个案,探析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转型,看胡辛束是如何实现以品牌化取代个人化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微阅读时代微信学术类公众号的发展现状,并对由中国人民大学数字媒体公司近期发布的“壹学者”微信学术平台从组成、主要功能、特点进行了描述与总结,并结合微阅读特点,根据传统PC学术平台、企业微信公众平台展望移动端学术平台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下的碎片阅读方式,论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利与弊,并对医药类高校读者的阅读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郭学文  许萌 《传媒》2021,(4):64-66
微信阅读日益成为社会化阅读的入口.从媒介史的角度分析,阅读媒介的变化必然引起阅读行为的变化.分析微信阅读可以发现:微信阅读文本具有"鸡汤文"和"后真相"的特征;微信阅读是读者在网络社群内的社交行为;微信阅读读者的主体幻觉背后是商业和技术的控制.基于此,笔者认为微信阅读存在文本失去真实性和理性;功利性阅读稀释了阅读的纯粹性;阅读自主性丧失造成认知扁平化和阅读价值感降低等问题,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中国循环杂志"为样本,调研分析其文章类型、阅读量分布、服务菜单栏等数据,并从用户、内容和服务三个角度出发,提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建议,从而提升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已经成为新媒体传播核心渠道.2016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4周年,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到8.06亿,微信公众号总数已超过1000万个,每天用户访问次数超过30亿.①微信阅读成为移动端最主流的阅读方式,当前学界对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机制、运营策略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对其定位策略和文本表达关注不够.本文以微信自媒体大号“咪蒙”为例,分析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内容、基本定位和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