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仇娟 《视听》2016,(6):161-162
进入"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赋予公众更多发声的权力。传播技术的提升不仅加快了信息交互流通的速度,也扩大了滋生虚假新闻的可能性。一部分缺失了职业操守的新闻从业者无疑充当了虚假新闻的炮制者和传播者。但新闻工作作为一种崇高的工作,要求从业者要牢记自己的职业天职,恪守职业操守。本文从新闻失实的几种典型类型和具体表现出发,剖析当下媒体从业者职业操守失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方主流媒体如何防范虚假新闻 1.从职业道德层面,规范和约束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西方新闻业强调自律,自律的核心就是制定和实施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以此为基准来管理、约束自身职业行为.  相似文献   

3.
自律是传媒职业问责框架下的决定性因素.职业问责框架下的传媒自律以媒介专业主义为基本原则,包括传媒从业者个体、传媒组织和传媒行业三个层面的自律,其固有的缺陷近年来在欧美引发了尴尬的遭遇与尝试性突破.建立一个新型的职业问责框架下的传媒自律机制,应是当前重构我国传媒自律机制的一个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两微一端"获取信息。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媒介融合的浪潮席卷传统媒体行业。因此,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需要积极学习新媒体的相关知识,以便完善媒介传播方式。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从业者在融媒体时代的职业角色定位,以便媒体从业者转变工作思维。  相似文献   

5.
新论摘编     
<正>新环境下媒体应加强道德建设强化媒体行业自律。媒体行业自律突出表现为新闻自律组织建设。要在传播活动、经营活动、社会活动中,明确界定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规范,让新闻工作者清楚如违反了相关规定将受到何种处罚。与此同时,新闻行业也需要接受社会大众的广泛监督,以此来防止媒体自身的腐败和寻租等问题。根据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速度快、传播广、影响大等特点让网络媒介具有了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但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网络新闻报道失实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虚假新闻的新特点入手,对网络新闻失实的表现和容易出现失实的媒介及领域进行梳理分析,最后从制度建设、行业自律、媒体管理、新闻从业者职业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反思,为增强网络新闻公信力、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新旧媒体已经朝着一体化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态势,受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更多的信息渠道了解到最新的新闻事件。在全媒体时代,社会越来越注重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问题,而新闻从业人员肩负的使命担当也更重了。因此,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从业者肩负的使命和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展开概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国主流媒体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试图回答业外资本进入传媒业的四个问题:业外资本是否通过经营因素影响新闻内容生产、是否影响媒体人事权、是否影响从业者的新闻职业操守意识、以及对从业者构成特点的影响。研究发现,业外资本的进入在总体上对媒体没有呈现大的影响,只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资本特征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9.
法律法规虽然是传媒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底线,但并不是说,只要遵守法律法规就可以了.我国的新闻职业规范应该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公民层次,即传媒和新闻从业者要像普通公民一样遵守法律法规,明确新闻工作中哪些是一定不能做的;另一个是专业层次,即传媒和新闻从业者在能做的部分中,如何体现新闻的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这个专业层次就是操作规范,是指传媒和新闻从业者在具体新闻业务中如何做对和做好.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是种常德,而操作规范是种美德,是在追求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新闻从业者培养新型职业素养以适应新闻业发展的需求.从当前来看,新闻业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技术性.可以说,新闻传播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新闻行业的渗透,使传统的新闻从业者难以适应新时代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为此,在技术层面上,新闻从业者要具备良好的新闻生产、传播技术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传播和消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也对新闻从业者自身的角色功能以及对新闻从业者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为此,在理念层面上,需要重视新媒体运行规律、新媒体舆论规律以及新媒体时代用户信息消费规律.在社会层面上,需要重视社会动员力,打造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新闻自律行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内在的高尚道德修养和操守而外化所形成的"圣人式"自律;另一种是在外界压力下的"紧箍咒式"自律.新闻自律更多地应依靠外界压力下的自律.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网络传播语境如何影响新闻自律、归纳了当前网络传播语境下新闻自律的生发机理和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媒体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非常突出,正因为媒体新闻的作用重要,所以媒体新闻从业者的操守更加重要,它构建了媒体新闻的操守。  相似文献   

13.
许倩 《新闻记者》2004,(10):49-50
现在的媒体自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新闻从业者的自我约束,它大多来源于工作者的个人操守,专业认知及专业教育。第二,新闻界的集体自律,如记者协会和新闻评议会等。第三,媒体机构的自律,本文讨论的新闻公评人制度即属此类。1961年,瑞典设立瑞典新闻评议会负责新闻媒体的自律工作。1969年,为了响应当地公众反对不道德新闻报道的呼声,同时为了避  相似文献   

14.
新闻职业伦理是新闻界在长期实践中所达成的伦理智慧以及伦理原则的共识,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为了维护行业自律而共同制定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以及一系列相关的新闻伦理实践,从而发挥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良心和道德责任。①所谓的新闻职业伦理共识是指新闻职业的伦理规范不仅在新闻行业内达成共识,同时还要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在现存的媒介环境下,低门槛的新闻从业者、市场化的新闻环境致使新闻职业伦理的发展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15.
苏林森 《新闻界》2012,(2):53-58
随着传媒市场化的深入和各种新办媒体的出现,我国新闻从业者的流动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本文基于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我国新闻从业者的平均从业年资约8.66年,近半从业者有过跳槽经历,其中网络媒体从业者的流动性最强.另外,记者的职业忠诚度不高,只有近四成记者愿意重新选择新闻职业.调查发现,从业者的性别、身份、职务和所在媒体性质影响了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流动.虽然适度有序的流动有利于传媒从业者和整个传媒业的发展,但需要加强对传媒从业者流动的规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在新媒体环境下,因为报道的半途而废,没有能够揭示事实真相和事件全貌,造成了事实上的新闻"烂尾",而让读者"悬疑"。随着舆论新热点的不断出现,这些"烂尾"新闻迅速被媒体和受众遗忘,除了浪费了大量"注意力"资源以外没有留下任何反思。本文以"院士讲座上的睡觉学生"这一舆论事件为例,从角色定位、职业素养和媒体机制等方面分析了这一类新闻"烂尾"与"悬疑"反映出的问题,呼吁整个行业树立危机意识,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媒体从业者、媒体机构、媒体管理部门和新闻教育机构四方面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7.
王斌  张雪 《新闻记者》2023,(3):3-13
数字化时代,新闻业高度重视用户参与,用户评论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关联部分。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在场域文化资本的视角下,考察了用户评论在新媒体新闻从业者个体认知与新闻选择中的可见性。研究发现,新媒体新闻从业者普遍表达了对于用户评论的负面态度,但他们仍然基于用户评论建立了一套工作常规。用户评论即使在新闻工作流程中具有可见性,但却在新闻选择这一新闻生产的核心环节呈现出相当的不可见性。用户评论并未实质性地改变场域文化资本影响下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逻辑,反倒成为新闻从业者捍卫其文化资本和职业权威的工具,并且一定程度上固化了传受双方既有的不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8.
谭敏 《青年记者》2012,(1):14-15
一则不实报道往往会损害整个新闻队伍的形象,影响所有媒体的公信力.媒体进行职业规范建设已是很紧迫的问题, 目前,许多媒体都建立了一些内部制度以规范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下面,笔者仅以《广州日报采编行为准则》的颁布实施为例,来探讨媒体人职业行为的规范与自律问题.  相似文献   

19.
顾月 《东南传播》2018,(7):7-10
本文通过对国内5家传统主流媒体,即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南方周末》、澎湃新闻、凤凰网2018新年献词话语中所构建的新闻阐释共同体的分析,研究这5家媒体在传统媒体发展乏力、新媒体发展迅猛的背景下是如何构建新闻阐释共同体的.研究发现,5家媒体通过选择体现严肃新闻内核的高频词汇、选取符合职业新闻人理性表达的新闻事件、使用体现新闻专业规范的专业语句来构建新闻阐释共同体.但是,媒体在构建新闻阐释共同体时仍然面临困境.一是新技术入侵,职业新闻人的权威被打破;二是新媒体赋权,传统新闻社群的职业身份受到威胁.正是因为存在困境,传统专业新闻从业者需要重塑职业社群与受众对严肃新闻业的信心,维护新闻界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20.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传播环境下,自媒体已沦为新闻伦理失范的重灾区。本文梳理了自媒体充斥着巨量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等新闻伦理失范的现象,从传播学"把关人"、"议程设置"理论和经济学"注意力经济"理论的视角,剖析了流量变现的市场利益驱动、自媒体平台监管不力、自媒体从业者缺乏法制意识的三大失范成因,最后切实提出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完善相关法规条例、加强平台监管与行业自律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