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软科学》2022,(1):84-90
基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联盟数据,探讨联盟派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分析联盟企业上市融资与创新积累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派系数越多,联盟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企业是否上市对派系数影响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即对于上市企业,嵌入拥有较多派系团体的联盟创新网络中其创新能力并没有显著增强,而对于非上市企业,嵌入拥有较多派系团体的联盟创新网络中则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积累对派系数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不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企业的核心度与其创新能力存在倒U型关系,并对创新积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呈现倒U型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知识基础理论与组织学习理论,利用德温特数据库中2000—2020年纳米能源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联合申请专利信息确定组织间合作关系,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合作伙伴间技术距离对焦点企业知识获取的影响,以及焦点企业知识存量特征(知识多样性)和知识网络嵌入特征(知识网络中心性和知识网络结构洞)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合作伙伴间技术距离与焦点企业知识获取呈正U型关系,焦点企业知识多样性和知识网络中心性正向调节合作伙伴间技术距离与知识获取的关系,而知识网络结构洞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说明焦点企业选择较小或较大技术距离的合作伙伴更有利于开展外部学习活动,同时要根据自身知识基础特征选择适宜的合作伙伴以促进知识获取。  相似文献   

3.
研究战略联盟中企业的市场导向和联盟控制对企业获取联盟合作企业知识的影响,关注联盟契约控制和信任控制对市场导向和知识获取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多阶段线性回归法的研究表明:契约控制负向调节市场导向与知识获取间的正相关关系;信任控制正向调节市场导向与知识获取间的正相关关系;契约控制与信任控制的交互有利于知识获取。契约控制与信任控制的交互会正向调节市场导向与知识获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高水平契约控制与高水平信任控制的组合最有利于市场导向企业从联盟伙伴那里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4.
赵艳玲  胡靓  龙勇 《软科学》2023,(5):47-53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分析多维知识搜索(科学型、市场型、供应链型)对建筑企业双元性绿色创新的影响,并探索联盟“游戏规则”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科学型知识搜索对双元性绿色创新均存在正向影响,市场型知识搜索仅对探索性绿色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供应链型知识搜索仅对利用性绿色创新产生正向影响;联盟“游戏规则”仅在多维知识搜索对利用性绿色创新的影响中起部分调节作用。进一步地,联盟“游戏规则”在科学型知识搜索与利用性绿色创新关系中起负向调节,在供应链型知识搜索与利用性绿色创新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企业知识网络中知识内容的差异和知识来源的差异所构成的知识网络双重异质性会对企业产品创新带来影响。通过对珠三角地区313家创新型企业的实证分析显示:技术、市场和管理知识的获取水平对于企业产品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三种异质性知识的获取水平还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三阶交互作用;技术和市场知识来源的异质性除了正向影响产品创新绩效,还分别在技术和市场知识获取水平对于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表现出正向的调节效应;管理知识异质性在管理知识获取水平影响产品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表现出正向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
企业创新网络中,外部知识的获取分为联盟型知识获取和市场型知识获取两种形式.通过对企业外部知识与双元性创新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不同类型的外部知识对双元性创新的不同影响,以及网络位置在上述过程的调节效应.文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利用175份企业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联盟型知识获取和市场型知识获取对双元性创新都有显著的影响,联盟型知识获取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程度较大;网络位置正向影响市场型知识获取和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盟型知识获取与渐进式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制造企业用户参与、知识距离和知识整合机制(程序化机制与互动化机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以197家制造企业为实证样本,采用SPSS23.0和PROCESS宏进行数据分析,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出发,构建一个有调节的模型。结果表明,用户参与和制造企业绿色创新呈现正相关关系;知识距离能够负向调节用户参与和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程序化机制缓解知识距离的负向调节效应不显著;用户参与、知识距离和互动化机制之间存在交互效应,与程序化机制相比,互动化机制更能缓解知识距离的负向调节效应。研究为制造业如何有效地利用用户资源提供新的见解,从而也为制造业采取措施推进绿色创新提供思路参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组织距离对战略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探索知识流动在其中扮演的中介作用。同时,引入知识保护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从而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以471家战略联盟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距离越远越有利于联盟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社会距离越近越有利于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知识获取和知识泄漏在技术距离和社会距离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知识保护能力负向调节知识泄漏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信息技术产业171家企业2007—2016年间申请并授权的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反映产学研合作网络小世界性的两个指标——平均路径长度和聚集系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知识基础宽度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较短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平均路径长度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提高,而网络聚集系数与企业创新呈倒U型关系;知识基础宽度正向调节平均路径长度与企业创新的负向关系,负向调节聚集系数与企业创新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纳米能源领域2001—2018年的专利数据构建知识网络和研发组织间的创新合作网络,检验研发组织的知识资源的两个维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网络知识异质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研发组织的知识组合能力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研发组织的知识多样性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创新网络中的知识异质性负向调节知识组合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正向调节知识多样性与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内部知识组合是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前因。企业知识基础的一致性与多样性分别从知识组合的难易程度与新知识组合的机率对企业知识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同时,研发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所形成的合作网络也影响着企业知识组合的特征,其中合作网络的密度与程度中心势从不同方向影响关系网络中异质知识的进入与员工的认知共识。因此,知识基础与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可能对企业知识创新有交互影响。通过分析中国20家汽车行业上市公司2000年到2015年申请的24 175个发明专利数据,发现企业知识基础的一致性与多样性正向影响知识创新,企业内部合作网络密度负向调节了企业知识基础一致性、多样性与知识创新的关系,网络程度中心势正向调节知识基础一致性与知识创新的关系。最后,就创新型企业的研发管理对策和相关理论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237家制造企业的样本数据,通过层级回归的统计方法探讨绿色供应商整合、外部知识采用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以及兼容性的调节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供应商整合有助于外部知识的采用,进而有利于企业的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外部知识采用在绿色供应商整合与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的关系中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此外,知识兼容性在绿色供应商整合与外部知识采用的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战略兼容性在绿色供应商整合与外部知识采用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专利竞赛的压力下,企业普遍选择知识基础多元化、网络化路线。基于汽车产业1999—2010年专利数据和负二项混合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自身知识基础多元化与创新产出正相关,而自身知识基础网络密度与创新产出负相关;合作研发伙伴知识基础多元化正向调节自身知识基础多元化,合作研发伙伴知识基础网络密度正向调节自身知识基础网络密度。同构型合作研发伙伴有利于企业自身吸收能力的释放,对于提升其创新产出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于飞  苏彩云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203-210
将企业研发模式分为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探讨研发模式和知识距离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选取2013-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合作研发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强,自主研发次之;知识距离与企业绿色创新显著负相关,知识距离越大,越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企业间知识距离较近条件下合作研发对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效果优于自主研发,企业间知识距离较远条件下自主研发更有利于企业绿色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以资源依赖理论为支撑,基于社会网络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10个高科技行业的大规模联盟创新网络,研究了企业嵌入的网络位置、网络连通性以及区域位置对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介中心性与到达率水平对企业知识创造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中介中心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经济发达区域内的企业知识创造能力较强;区域位置正向调节中介中心性、到达率与企业知识创造能力的关系,即经济发达区域内企业的中介中心性、到达率水平对其知识创造的影响更加显著.此结论为企业开展联盟活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制定联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成为大势所趋。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多元化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的关键外部资源,但关于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仍然缺乏,且现有研究往往忽略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不同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可能产生的差异性影响。文章融合社会网络理论、知识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依据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合作创新网络,采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负二项回归法,从个体网络视角分析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权变因素与内在机制,检验了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知识基础深度正向调节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而企业知识基础宽度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企业知识基础深度对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通过吸收能力的中介实现。研究结论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企业联盟网络结点的非冗余联接与聚集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提高了知识转移的能力,对企业创新有潜在的影响.构建了中国10个高科技行业的企业联盟关系网络,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网络聚集性、连通性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较高的到达率会促使更多的创新产出,集聚系数对企业的创新产出影响不明显,但是集聚系数对到达率水平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从知识共创视角,探索多主体参与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实践发展和理论演进的必然结果。将多主体参与、知识共创分别划分为参与主体数、参与总人数,以及嵌入型知识共创、联盟型知识共创的具体维度,从而基于维度层面,构建出多主体参与通过知识共创的单一中介效应和连续中介效应影响产品创新绩效的复合中介机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调查对象的实证结果显示,参与主体数、参与总人数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嵌入型知识共创、联盟型知识共创在多主体参与影响产品创新绩效关系中的单一中介效应、连续中介效应均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刘洋  应瑛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95-1202
后发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的不对称研发联盟应该如何通过知识转移机制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处于劣势地位,后发企业应该通过知识复制进行"邯郸学步"还是通过知识适应进行"择善而从"?本文从嵌入于不对称国际研发活动所蕴含知识的因果模糊性与情境依赖性两个视角出发,提出在不对称国际研发联盟中,处于劣势的后发企业的知识适应比知识复制更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感知制度动荡性负向调节知识复制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知识适应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结论对于国际研发联盟文献以及后发企业管理者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4,(7):59-64
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战略联盟网络为样本,将联盟网络的结构属性和资源属性结合,考察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基于时滞效应的结果分析表明:企业在联盟网络中占据的结构洞或创新积累越多,其知识创造越显著;联盟伙伴创新能力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联盟网络对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随时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