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虽然在社会上越叫越响,逐渐为社会所理解和认同,但是“应试教育”的阴影目前还笼罩着绝大多数家庭。其主要表现有: 1、子女的学习成绩绐终是父母关注的首要问题,子女的学习成绩优劣不仅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态度,还影响父母的情绪,甚至影响家庭的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子女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170名汉族小学生和100名维吾尔族小学生家庭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对学习成绩优良和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父母的职业、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心理气氛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一致等进行比较.结果(1)汉族(30.1%)和维族(26%)学习成绩不良率没有差别(P=0.083),汉族和维族学习成绩不良小学生性别比例没有差别(P=0.133).(2)汉族小学生学习成绩与小学生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的心理氛围、教育方式是否一致有关,(3)维吾尔族小学生学习成绩与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是否一致有关.结论家庭环境与子女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子女成绩差主要受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的心理氛围、教养方式不一致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中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分流成为教育分层的起始点和关键点。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基线调查数据,探讨了家庭背景及其中间机制对教育分流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参与、学习成绩是家庭背景影响教育分流的中间机制,优势家庭的父母能更多地参与子女的教育过程,帮助子女提高学习成绩,最终转化为子女选择普通高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孙红杰 《成才之路》2012,(20):94-94
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探讨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中,家庭教育不容忽视。毫不夸张地说,几乎家庭的每一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在农村和城市学校教育资源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学生的成绩也会相差悬殊,因此农村家庭教育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值得我们重视。在这里,仅结合我在农村中学对潜能生的家庭情况的调查,谈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环境是三种主要影响因素。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了解这些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利用积极因素,排除消极因素影响,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其学业良性发展。一、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学生学业的影响(一)家庭中对学生学习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包括:1.父母概况。包括父母的身心健康水平、智力水平、个性特征、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等。2.父母同子女的关系。3.父母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式(大致有六种方式,即溺爱型、专制型、神经…  相似文献   

6.
王静 《教师》2011,(31):40-40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英语学习优秀的学生屈指可数。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逐渐成为农村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是学生产生厌学英语的重要因素,家庭的环境和氛围会对子女的学习带来的影响很严重。农村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7.
对河南省部分高校体育系 62 0名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母亲比父亲对子女人格早期发展影响更大 .情绪稳定、性格偏内向和非精神质的个性特征 ,可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心理控制源偏内控者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偏外控者 .性别、焦虑程度亦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8,(2):76-84
基于一项农村家庭入户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子女特征对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其实证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依旧存在,依靠子女养老仍是主流;子女数量、子女性别、子女是否外出务工都会影响父母养老方式的选择,子女性别所产生的影响尤为明显;子女特征中不同儿子的多样化生存状态会增进农村父母依靠子女养老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本文主要对江西、湖南和河南三省的农村“留守子女”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农村的父母外出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却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并没有什么影响。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针对外出父母、“留守子女”及学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对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我们对石家庄市城乡两所中学的389名在校初中生进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儿童版的测试和一般资料的收集,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子女的性别、来源、学习成绩和父母的性别、受教育水平、所从事职业等因素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微笑真好     
【活动构思】 在对任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且农村孩子居多,大部分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父母虽然和子女在一起生活,但对子女的关心是不够的,主要由爷爷奶奶们扮演抚养、教育的主角。  相似文献   

12.
陈璐  叶一舵 《中学教育》2014,(1):104-112
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580名初中学生(286名农民工子女和294名城镇子女)进行调查,以探求初中阶段农民工子女特质应对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将农民工子女的特质应对方式与城镇子女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初中阶段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际依据。结果表明:(1)农民工子女与城镇子女在特质应对方式上都有别于健康人群标准;(2)初中阶段农民工子女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上与特质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情况、父母亲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农民工子女的消极应对水平在性别、父亲职业上存在交互作用;(4)城镇子女的积极应对水平在性别、家庭经济情况上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问卷调查和个案调查所得资料为依据,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从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支付能力、对孩子的教育期望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满意度四个方面,描述、分析农村父母对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心理态度及行为选择方式,揭示了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一些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665名中职生的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进行调查,了解感觉寻求、冲动性在家庭因素与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中职生自伤行为的发生比例为38.8%,有逐渐上升趋势;(2)家庭冲突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自伤行为,父母管理显著负向预测自伤行为;(3)感觉寻求在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冲动性在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科学认识自伤行为成因,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优化管理子女的方式,为子女树立积极行为榜样,培养其感觉寻求、自我控制品质积极发展,有效预防和疏导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15.
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探讨公立学校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学生之间的社会距离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经常与城市学生交往、愿意与城市学生交往,并且预期城市学生对他们持接纳态度,两类学生之间的社会距离非常小,社会隔离的代际传递不明显.从影响因素来看,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大众传媒、学生活动对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公立学校的社会融入起到促进作用,而年级、社会排斥感、社会剥夺感对其在城市公立学校的社会融入起到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背景 影响儿童家庭幸福感的因素很多,通常认为儿童的家庭幸福感主要与父母的关爱和引导有关。但是由于父母自身的局限性,如受教育程度和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等,导致父母在情感态度、心理、行为、思维判断、观念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完善。尤其是农村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当和过失屡见不鲜,父母与子女间时常发生让人不解、遗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塑造人格的基本环境,不少研究表明家庭中的各种构成因素会影响个体的人格表现和个体的心理健康.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探讨家庭因素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对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子女数、父母的文化、父母的工作单位等多种家庭因素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量化考察和描述,期望研究的结果能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学生赴农村创业就业有助于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运用SPSS软件分析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147个林学相关专业样本数据,研究精准扶贫下高职院校学生赴农村创业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性别差异主要受到家庭因素和专业对口程度影响;家庭情况和父母态度也影响学生的选择。因此,政府营造坚实的政策环境、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学校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推动学生赴农村创业就业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797名2013级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家庭背景的少数民族子女对其选择高校的16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存在差异。"父母、家人或其他亲属的影响或建议"、"大学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学费和生活费因素"在对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子女选择高校时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少数民族子女在选择高校时相比于其他阶层子女更加看重高校师资因素;低收入家庭的少数民族子女受"学费和生活费因素"的影响远远超过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少数民族子女。新疆少数民族子女家庭背景的差异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APAS)和自编调查问卷,对458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总体发展处于偏低水平,具有显著的年级和安置方式差异,而性别差异不显著;家庭因素中与父母沟通的频次、监护人的教养态度和关心程度以及学校因素中教师的态度、学习成绩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