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自我是在网络空间中存在并被认可的自我察觉、自我形象或自我感情,是网络时代的特殊产物.虚拟自我既可以弥补自卑心理,增强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也可能阻碍人格统一,形成自恋、逃避心理,导致虚拟挫折.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大学生人际疏离感、自我和谐与自恋之间的关系,采用自我和谐量表、青少年疏离感问卷中的人际疏离感分量表以及自恋人格问卷对34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人际疏离感只在地区上产生显著差异,自恋水平在年级与地区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人际疏离感、自恋和自我和谐之间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自我和谐在大学生人际疏离感与自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古代文人的自恋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文人在自我与环境的冲突中,采取或反抗,或亲近,或逃避的态度以消弥心理的焦虑,从而相应产生“宏大的自我”“被贬低了的、如影的自我”及“潜藏着的迫害者”,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自恋”。借鉴新弗洛依德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自恋心理产生的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中国古代文人自恋心理的3种状态——自我中心、自我依恋和自我虐待,并揭示了自恋对中国文人和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恋情结在人类的人格素养中普遍存在.塔娜是藏族作家阿来笔下塑造的主要的极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她兼具狐媚的内在和漂亮的外表,美丽与自信自然构成了她自恋的根源.塔娜的自恋情结有三个主要方面:镜中美人是塔娜外在形象的自我认同;她对爱情的追求体现出自恋者的“求同之爱”;她的反抗和女性主体意识旗帜的高扬是自恋情结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自我动机(自我增强、自我验证和自我扩展)和自我意识情绪(内疚,羞耻,自豪,社会焦虑和尴尬)方面的理论和研究,他们对于人们的社会幸福感有保护的作用.自我增强,自我验证和自我扩展的动机部分源于人们的社会赞许和认同感,而自我意识情绪发生在真实或想象的他人对个体判断的事件中.因此,这些动机和情绪的功能不是用来维持自我状态的,而是为了促进人们社会交互作用和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恋大流行是当今时代的一个突出现象.自恋有不同的类型,但不同类型的自恋有相通之处,都是对自我的优越性深信不疑.自恋以自夸为起点,旨在获得特权化的自我重要性,内在地包含着对他人的贬低.自恋不是自爱、自尊的过度,自恋者实际上并不自爱.自恋与自身、与他人都呈现出非道德关系,对道德教育构成巨大的障碍.自恋的形成有多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青少年线上积极自我呈现、社交网络使用强度在自恋人格与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关系间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自恋人格问卷、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评估问卷、社交网站自我呈现问卷和社交网络使用强度问卷对180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恋人格、线上积极自我呈现和社交网络使用强度均对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2)自恋人格对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通过三条中介效应实现:线上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效应、社交网络使用强度的中介效应,以及线上积极自我呈现与社交网络使用强度的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定量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对学生自我效能的含义、特征及其在学习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探讨,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他们的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和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相关,因此有必要制定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和维持成就动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三个重要的问题.综合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这是否意味着应对方式是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之间的中介变量,有待证实.本研究依据Baron提出的确定中介变量的规则和标准,借鉴田宝、郭德俊的分析方法,采用结构方程的统计技术,对514名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自我和谐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自我和谐是三个潜变量.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通过应对方式这一中介变量对其自我和谐产生影响,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是自我价值感影响自我和谐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0.
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利用《自恋人格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考察了自恋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1)高中生自恋程度高于平均水平,显性自恋人格得分高于隐性自恋人格,主要表现在自我羡慕和权欲上;(2)高中生自恋人格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显性自恋人格和隐性自恋人格得分均高于女生;(3)高中生自恋人格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学科差异;在自我钦羡维度上,文科生的得分高于理科生;(4)高中生显性自恋人格和隐性自恋人格均与心理异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但是,显性自恋人格中的优越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自我观与攻击行为密不可分,本研究首先介绍自恋与自尊——作为自我观的主要表现形式的区别与联系。其次,介绍攻击行为的概念与发展趋势。深入对攻击行为进行理论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父母评价方式对儿童自我观形成的重要作用。最后,据此提出改善攻击行为有效的教育对策,以期为日后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预测作用并能把握最佳干预时机。  相似文献   

12.
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学理论大师之一,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他的结构化理论,而对他的自我认同理论关注较少.文章分析了<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这本书所要表达的现代性条件下的自我认同是在反思性选择和反思性自恋机制作用下的一种建构过程,并总结出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具有的最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就是,现代性条件下自我认同的方向首先是向内,然后才向外的,而传统社会里自我认同的方向则首先是向外,然后才向内的.而且,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也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王国良 《文教资料》2014,(15):193-194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人类行为的动因机制,研究其对于大学英语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系统介绍自我效能感的涵义及相关实证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就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应该如何努力培养和增强自身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从而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74):13-14
本文以哲学的"自我"概念为出发点,分析了自我认同研究的缘起。鉴于学术界概念不统一的特点,概括分析了当代自我认同的内涵及外延。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以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为视角,分析了各学科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范式。文章建议,区别自我概念与自我认同,增进主我与客我的互动研究,采用跨学科、多维度的视角看待自我认同与环境的关系,增加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科学实证的角度,利用自编问卷研究了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中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与物理学习效果呈高度正相关,高中男、女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青少年自我、动力系统与适应的关系.研究表明:1)青少年自我和动力系统水平越高,其适应性越好;2)自我与知行脱节性动机缺失、认知歪曲性动机缺失、利己性利他动机三个因子在青少年适应上具有显著交互作用;3)自我调控、社会自我对青少年适应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而目标缺乏性动机缺失对青少年适应起负向预测作用;4)自我、动力系统共同影响青少年的适应水平,其中自我调控的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尝试探索残疾人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动机间的关系.首先编制了适合残疾人的《残疾人职业动机量表》以及《残疾人操作自我效能感量表》.基于相关性分析,发现残疾类别和残疾等级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职业动机.基于实证研究,构建了残疾等级、残疾类别、自我效能感为影响因子的职业动机预测模型.基于样本验证,证实了残疾人自我效能与职业动机之间的显著关系,此种研究对探索残疾人职业心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大学生自我损耗程度与利他行为的关系,以便为大学生实施亲社会行为提供心理干预和理论支持,采用积极与消极情绪量表、行为实验、大学生利他特质调查问卷对天津市某所高校的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我损耗与利他行为呈负相关,不同损耗程度下个体的利他行为数据有显著差异,且自我损耗程度低的个体比自我损耗程度高的个体更容易做出利他行为。经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自我损耗程度对利他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的结论,自我损耗比利他特质对个体利他行为的预测力更好,个体在自我损耗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更易做出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19.
当代明星自传有明显的自恋现象。他们从个体生命的角度出发.对自我生命进行肯定、欣赏和热爱,传记无不打上自我生命的深深的烙印。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把明星自传看成是人生的教科书.人生发展的启蒙读物。但星运当头的明星们.却过多地停留在对自我成功认知的喜悦中.一味对自己作自我欣赏.对非典型事件进行描述和展示,使得这最终成为明星自传不可逾越的心病。甚至传主对自我的陶醉.自然而然地暴露出极端自恋式的写作:创作主体完全沉迷于自我展露、自我宣泄.乃至以一种炫耀的姿态.将自传当作了自我表现的展示厅。  相似文献   

20.
自我作为人对自己的反身指称,它既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关系的载体及变项,是社会系统的有机要素,也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及享受者,是社会意识的主体,还是社会文化的基体和社会动力的源泉。一个社会要步向新生和转折,一个人要实现自我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实践上必须有不同层次社会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伴以自我复归;在理论上必须合理诠释把自我仅仅归结为个人自我、非我症和自我中心困境等问题。人类中心主义视阈中的自我问题包括三大方面:一是自我的本质、类型、特性和自我的意义等基础理论问题,二是由自我幼稚(主客不分)、自我迷失、自我摧残、自我萎缩等所组成的自我内敛式问题,三是包括有自我外化、自恋自大、自我独尊、自我膨胀(含自私自利)等内容的自我外倾型问题,后两类自我问题分别代表自我主体对待自我客体及外在非我两种性质相反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