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远程教学中的"学习小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学"学习小组"的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已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重要组成部分,远教工作者为此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前不久,天津电大组织了关于开放教育试点专业"学习小组"的探讨与交流.现刊登几位教师、学生的经验与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爱国 《陕西教育》2006,(11):21-21
一、“自主”与“导引” 自主学习是新语文在学习方式上的重要理念.让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和评价学习效果等,是时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常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协作学习能更明确地体现学生自由地探索、自主学习,即“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4.
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记住”和学会的基础上,继续把某种知识和技能学习到接近学习者的最高潜能的程度。美国心理学家莫尔说过:要想在一段时间之后有好的保持和回忆,就必须进行过度学习。事实证明,过度学习往往比一般学习的效果要好。追溯历史,我国古人早就意识到了重复学习(和  相似文献   

5.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的差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研究某些课题来学习某些知识,生成某方面能力,提高某方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之所以将其定为教学行为,而不是学习行为,是因为研究性学习是由教师组织指导,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学生自发的,随意的自学.它首先由教师给定一个范围,由学生自选课题,面对该课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收集信息,汲取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刘琛  张垚 《陕西教育》2005,(12):15-15
建构主义的目标是建构知识的意义,而这一过程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教者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教学中坚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的正确发展方向,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目前不少研究人员却得出结论: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即如何设计出适合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环境,包括问题、相关的实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本身反而被忽略了。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下面,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出不同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发现并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与语文"读写"课堂的有机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主动探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意识,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阅读、写作课与“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开展始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多伊奇创立“目标结构”学说后,经过实验、研究,逐步完善了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学习,目标结构学说把学习分成三种类型:合作型、竞争型和个体化型。竞争目标结构学习中,同学间的学习关系是竞争、  相似文献   

10.
人们通常把语言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其中阅读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去"的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锋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95-97,123
“来”具有“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靠近”的语义特征,“去”具有“离开说话人所在的位置或者文学作品中某一特定位置向另一地点运动”的语义特征。在“位移变化”的语义特征上,“起来”偏离了“来”,而“起去”与“去”却保持着一致。这种语义上的差异导致了“起来”起去”语法功能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v起来”和“v起去”中“v”的范围不对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文章学”与“文学批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献学、古代文学理论方面考察,现代"文学批评"与古代"文章学"歧异分明。郭绍虞等囿于所处时代环境,以"文章"非"文学"的先行观念为主导,试图在"文章"中清理出一种纯粹的"文学"概念,实则是不能完全成立的。实事求是地还"文章学"、"文学批评"以本来面目,是中国现代学术重建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4.
老子认为,"道"不是常人所能言说的,只能是道家的人采用道家的语言才能予以言说;斯宾诺莎认为,"实体"难以规定,因为"规定就是否定",但是采用逻辑的语言也是可以阐述的。"道"和"实体"都是以自身为原因的,这就没有给意志之神留下任何地盘。"道"是以"反"作为其运动变化的方式,而实体却是静止不变的;老子追求的是"道"的境界,而斯宾诺莎却以理智的方式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15.
“假借”和“通假”是有关汉字用字现象的常见术语。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同音字或音近字相替代。然而其替代的性质并不相同。“假借”相对“本字”而言、“通假”相对“正字”而言。它们分别是从文字学和训诂学两个学科的不同视角看问题的结果。从具体实例看,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逻辑关系上部分属不同的层面,不应把它们视为同一现象的具有互补关系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是我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三个法宝”,建党八十年之际,江泽民又开创性地总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通过“三个法宝”和“三个代表”的比较,说明二具有同质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7.
文学思潮的"特性",即是指只有在"文学思潮"状态下才能得以充分显现的东西.只有当各种因素的"共同倾向性"呈现出容易被人们感知的"群体"样态时,"思潮"的生命过程才算开始."共同倾向性",既表现为"共时性"的各个完整系统之中的各环节或部分,又表现为"历时性"衍化而成的"家族相似"式的纵向现象异变中."文学思潮"的"群体性",既可以是某一特定时期以平行方式排列的集束"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现象以跨时空(指不同文化时段)排列呈现为纵向性的"现象"群体.文学思潮的"扩张性"特点,意味着它总体上不是内敛,而是外扩并具有强大的辐射性.由"点"到"面"的变化过程亦就是由单个的"思"之于群体"潮"的生成过程."点"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最先呈现了某种趋向,潜含了外扩的潜能及被多角度接受的可能性.它首先体现为对存有"小异"的"同质"因素的"吸附",其次表现为对在对抗中日益弱化的因素的"招降"或"改编",同时也相应产生对"传统"因素的"改造"."整合性"是文学思潮"扩张性"特征的重要内涵,也是"扩张性"功能外化的主要策略."整合"中的"呼应性"和"矛盾性"(对抗性),可谓文学思潮扩展历程中最有活力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当加强对和谐思维方式的研究和应用,但首先要正确揭示“辩证思维“与“和谐思维“的关系.不能把“和谐思维“与“辩证思维“对立起来;与“和谐思维“相对应的应当是“对立思维“、“斗争哲学“;但“对立思维“与“和谐思维“的对立并不简单地表现在“重视斗争“还是“重视同一“这个层面上,和谐思维决不是“和谐为主,斗争为辅“;对和谐思维的本质和特征,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境界”说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人间词话》中对此问题的表述基本是以实际批评而非理论阐述方式展开,所以要全面把握王国维理论思考及感性体悟到的“不隔”境界,仅追寻他自己的理论思路是不够的。在学本源意义上提出的“境界”说,不仅在理论来源上来自叔本华的“直观”“理念”,在感性体悟上与海德格尔对艺术本源进行探讨的诗学理论亦有相通之处。本主要从这两方面对理论及感悟的“不隔”境界作出较有覆盖力的评述。  相似文献   

20.
"谶"本是假托神意兆示人间吉凶的预言;而"纬"则是相对于"经"而言的,是指汉代方士化的儒生与儒学化的方士以神学迷信观念阐释儒家经典的著作。由于"谶"与"纬"曾一度在两汉时期合流,并形成盛极一时的"谶纬"思潮,因而古人往往将纬书称为"谶纬",或单称"谶"。于是后世人们也多将"谶"与"纬"相提并论,甚至有人认为"谶"与"纬"名异实同。本文对"谶"与"纬"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考察,认为"谶"与"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同中有异,并非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