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建利  郭红东  贾甫 《科研管理》2019,40(5):120-133
农民合作社的治理结构和农业技术创新的异质性特征,决定了合作社的技术创新禀赋独特。本文利用8个典型案例,从合作社的技术获取模式和技术溢出两个维度构建了合作社的技术创新模式:包括草根社会创新、草根商业创新、引进社会创新和引进商业创新。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利用三重底线原则,比较每种创新模式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倡导。本文的研究为合作社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为政府制定农业技术创新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同时将草根创新分为草根商业创新和草根社会创新,进一步深化了草根创新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
冯居易  魏修建 《情报科学》2020,38(5):112-119
【目的/意义】为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信息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方法/过程】利用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构建信息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模型,实证研究信息服务业与各部门之间的依存关系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结论/结果】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范围广泛,与第三产业的直接联系较为紧密,而与第二产业具有较强的间接联系。信息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和推动力均低于各部门平均水平,属于弱辐射力弱制约力的部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加强信息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共词分析方法的“能量流动”国内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枫楠  沈镭 《资源科学》2014,36(12):2517-2528
本文以CNKI和Science Direct为数据源,运用共词分析方法,同时结合多维尺度分析和战略坐标分析方法,对国内外"能量流动"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国内"能量流动"的研究核心是运用物质流和能值的方法探讨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围绕核心,延伸出生物链/网体系、微生物分解、生态群落结构以及新能源这4个研究方向,其中研究最成熟的方向是生物链/网体系中的能量流动,通过定量分析提高对生物量和生产力的认知。国外"能量流动"的研究核心由"消耗"、"节约"和"评价指标"组成,围绕核心形成了模型分析、气候变化、生命周期评价、能量测度指标和中国这五个研究方向,其中研究最成熟的方向是生命周期评价,探讨了众多可再生能源和碳排放问题;模型分析的方向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能量流动视角的测度,研究也比较成熟。综合看,国内从生态维度探讨能量流动的研究居多,国外从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探讨能量流动的研究比较丰富,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强气候变化、能量测度指标这两个方向,国内学者尤其要更多地引入能量流动的视角来研究中国的经济系统和工业系统及其相互作用过程的能量消耗规律。  相似文献   

4.
张九辰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5-31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领域在20世纪50、60年代成立的研究所、考察队与专业委员会为例,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在推动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的过程中,不同类型学术机构的建立原因和背景,以及他们的特点和功能;探讨了这些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的不同作用及其互补关系。希望本项研究,能够反映出新中国初期科学研究与国家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Research Policy》2021,50(10):104361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publ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universities to industr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echnology transfers, few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organization's technology stocks. In this study, we test which of technological diversity, uniqueness, combinative power, and proximity make a public research entity's knowledge stocks appealing. The study is set in the developing economy of China, using the research-subsidized Project 985 universities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s the origins of public research. From an ERGM analysis, we find diversity and proximity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uniqueness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and combinative power has little to no effect at all. These insights have substantial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for scholars in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field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institutions engaged in research who are looking to improve their transfer rates.  相似文献   

6.
科技扶贫的“岗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台内邱岗底村20世纪80年代以前曾经属于贫困山区.经历科技扶贫后,经过三个阶段的建设——早期的治山治水阶段、发展林果产业阶段和市场化多元化经营阶段,创建了具有岗底特色的科技扶贫发展模式,即"科技专家+治山(两聚理论)+公司(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的"岗底模式"。该模式的科技扶贫机理是:科技专家是源头,"科技专家+农民技术员"是技术推广的主线,"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是科技扶贫的长效保障机制。岗底村跳出了贫困恶性循环,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徐升华  吴丹 《资源科学》2016,38(5):871-887
产业集群作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2009年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以来,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但随着区域经济、资源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资源高消耗、经济增长降速、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00家进驻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分析产业、经济及资源的内在关系,构建“产业-经济-资源”反馈系统,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12年的基础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区域资源水平、政府投资、科技转化能力、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一方面,区域资源水平直接影响区域产业的集群度,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教育投资占比,并不能直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总量,但可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原有的高消耗型产业仍占据着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分,但是废品废料、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基于以上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资金投入、教育投入,资源更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秦佩恒  洪志生  赵兰香 《科研管理》2020,41(10):258-267
本文以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科研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从跨界合作网络的视角出发,分析专利产出性别差异的社会网络机制。研究主要有3个发现:1.女性科研人员跨界合作网络规模和网络关系强度上均存在明显的欠缺;2.与企业界、其他学科领域合作网络规模和网络关系强度上的欠缺是影响专利产出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而且网络关系强度的影响作用要大于网络规模的影响;3.性别对于跨界合作网络与专利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即在拥有相同网络规模和网络关系强度的情况下,女性从与各类合作网络关系中获得专利产出回报的可能性与男性并无显著区别。与男性同事相比,女性的专利产出会更多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职业早期的企业工作经历、单位组织的知识产权培训等。最后,在结果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在学术成果商业化新趋势下减少科技领域性别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俞兆渊  鞠晓伟  余海晴 《科研管理》2020,41(12):149-159
基于社会网络和知识基础理论,以知识管理能力为中介变量,并打开其“黑箱”,探究企业社会网络影响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Bootstrap等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社会网络能够通过内部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内部社会网络会依次通过知识创造、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能力的链式传导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外部社会网络能够通过外部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外部社会网络会依次通过知识吸收、知识连接和知识解吸能力的链式传导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内、外部社会网络的交互项也能够通过内部和外部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摘 要:职务科技成果因为其国有资产属性难以得到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成果转化主要场所,在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却呈现差异化的改革成效。研究构建IAD框架对两者试点效果差异化原因展开分析,获得以下结论:行动情景内部,差异化的内生变量导致试点效果不同。高校内部形成明确分工和转化流程,改革形成强大合力。科研院所改革以临时成立的试点领导小组为主,规范性和执行性有待提高。高校采取的事前激励显著提高转化积极性。科研院所中部分参与者囿于身份特殊性无法获得股权激励,激励效果有限。高校改革属于自下而上的“基层首创”并触动顶层设计。科研院所改革属于自上而下的推动,获取的信息有限。在收益与成本关系上,高校部分成果有较大商业价值,转化收益具有可预见性。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存量小,从事的是公益和基础性质研究,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根据不同单位属性和成果类型,分类推进“混改”工作。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形成科学的“确权”程序、流程和比例。建立专业化转化服务平台,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退出国有无形资产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王超  李真真  蒋萍 《科研管理》2021,42(2):88-99
环境规制政策是中国重污染行业经济转型升级,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升环境绩效的有效手段,但是环境规制政策如何影响中国重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以及环境规制政策对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否存在行业动态差异,都尚待深入研究。因此,文章基于2004—2015年中国38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遵循2008年中国生态环境部颁布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将工业行业分为处理组和控制组,使用连续性DID方法和S-GMM方法,估计环境规制政策对中国重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影响机理和动态影响。研究显示:首先,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并不能显著的促进重污染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可是研发投入的增加和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明显促进了重污染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第二,尽管外商直接投资存在市场准入和投资比例等限制,可是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在一定程度推动中国工业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第三,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对工业行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但是,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结构占比对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有明显的阻碍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关部门应该稳步有序推进重污染行业能源消费结构改革,提升我国传统重污染行业能源消费的效率,加快工业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The linkages between science and industry have long been of interest to scholars study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resource exchange between science and industry may lead to patterns of co-evolution, with major implications for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novation. However, we currently know very little about how the dynamics of co-evolution between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industry are influenced by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address this shortcoming, in this paper we draw on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the world's two largest research institutes for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and study how differences in their financial resource dependence influence patterns of co-evolu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when a research institute is heavily reliant on industry funding, it leads to close co-evolution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thereby raising the risk of a mutual lock-in into specific technologies. A heavy reliance on public funding, on the other hand, contributes to the decoupling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evolution, which entails the risk of research having limited impact on practice. By developing a framework that shows how co-evolu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industry is affected by resource dependence,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science-industry collaboration, co-evolution, and technological paradigms. Moreover, our study bear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makers and managers of research institutes interested in spurr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相似文献   

13.
分学科探讨中国科研机构之国际表现——科学计量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永沣  周萍 《情报杂志》2012,31(4):70-75
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如何对研究机构及其科研产出进行有效的评价,是决策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以西班牙SCImago机构排名世界报告为数据源,探讨中国机构在健康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物理科学领域、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产出、国际合作、高质量论文、归一化引用影响在国际上的地位,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我国论文产量增长快,但是仍比不上发文排名前100名的机构中,所占机构数量绝对领先的美国;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表现突出的机构不多,与国际合作非常活跃的欧洲国家相差甚远;我国机构的高质量论文比和论文的引用影响与世界先进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机构在追求论文数量的同时,还应在各个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同时鼓励研究人员在高质量期刊上投稿,加强与高水平作者群的交流,从而提高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 of Science期刊数据库,本文对土地争夺影响效应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非洲作为被投资的主要对象亦是相关研究的热点区域;除非洲外,其它研究热点地区还包括亚洲、拉丁美洲等;对投资者影响的研究则更多是从全球宏观角度展开。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环境及政治四方面具体分析土地争夺的影响效应,发现土地争夺损害被投资区域当地居民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完善被投资国土地管理制度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土地争夺是否会促进经济增长存在争议,特别是对被投资者经济发展的影响;土地争夺过程中存在潜在的破坏环境的风险;土地争夺中的诸多问题使全球的政治形势更加复杂。综合来看,未来土地争夺中产生的土地管理问题、生态环境效应会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在全球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的宏观背景下,土地争夺对国际关系与社会秩序的影响会得到持续关注;此外,在土地交易透明程度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定量化研究不足的现状将得到改善。作为国际土地争夺的投资者与被投资者,我国需要拓展土地争夺研究的国际化视野,推进国际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事实证明,产学研合作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产学研三方的简单结合,而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的介入,形成新型战略联盟来促进合作的进一步深入。论文构建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层,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结构为支撑层,政府为组织层的政产学研金介战略联盟基本架构。分析政府在政产学研金介战略合作不同阶段所应扮演的不同角色。提出政府应进一步发挥功效,形成资金、政策法律、中介机构、利益风险等多方位的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科研中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和讨论了科学与创新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提出了科学工作者只有在实践中广泛积累知识,增强学习意识和接受教育的自觉性,才能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取得突破性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原毅军  于长宏 《科研管理》2019,40(8):135-144
本文从研发效率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企业RD结构①的决策模型,通过分析模型发现:研发效率的提高会促进企业RD结构的改善,而企业内外部创新条件的改善将会正向调节研发效率对企业RD结构的影响。利用DEA方法测算企业研发效率并基于动态GMM方法对上述结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效率的提高对企业RD结构的改善确实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的盈利能力、技术创新强度和所获得的政府支持等创新条件的提高对RD结构不仅具有直接的改善作用,还通过正向调节研发效率对RD结构的影响从而对RD结构的改善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是中国通信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3年为间隔构建2002—2017年中国通信技术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并对专利合作总体状况、网络节点中心势、网络结构特征以及网络演化进行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专利总数不断增长,但与境外单位的专利合作数量呈不断减少态势;高校已经成为通信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及专利合作的“领头羊”;专利合作网络趋于复杂,网络中“小团体”数量逐渐增多,但不同团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壁垒逐渐加剧,小世界网络特性逐渐削弱。最后,从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个方面提出产学研专利合作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Bridging institutions or organisations are regarded as having positive effects in the Sector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SSI) literature, particularly in compensating for weaknesses in these systems. Yet, we know little about the organisational practices that make their role effective, or the types of innovation paths that they may facilitate within a system. This paper shows how bridging organisations may promote neglected areas of creativity and potential 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se blocked opportunities tend to emerge at the boundaries of SSI: where old sectors overlap and new trajectories form. We draw on the social networks, entrepreneurship and disruptive innovation literature and analyse an intervention in the UK electronic games industry: the evaluation of business propositions exploiting new gaming platforms such as mobile telephones, DVD and film. Using an innovative co-productive research design, the study shows 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bridging organisation activity depends on key design choices and brokerage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20.
科研型公共部门是国家和地区统筹科技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但当前一些公共部门针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发挥不足。为给科研型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探究公共部门科研人员绩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主观认识不到位,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及未能充分利用考核结果等。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即端正对绩效考核的认识、积极探索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改革、规范绩效考核过程、合理使用绩效考核结果。从而提高科研人才的效用,提升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