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就是说,阅读教学要实施“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其语文学习潜能,激发兴趣,培养其语文学习的独立性、合作性和创造性。它与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相比,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了知识的探求者。而  相似文献   

2.
主体教育呼唤传统阅读教学走向教师学生双主体的阅读教学,以主体教育为指导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笔者参与实施课题“主体教育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深刻领会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应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继承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根据主体教育的思想创新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其实质就是以文本为载体,教者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潜藏在文章后的作者仿佛是一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知心朋友,教师仿佛是一位“拨云见日”的向导,学生则是“求贤若渴”的拜访者,他们沟通、互动,构成了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和人文关注的“对话”过程。■走进:把作者的情“品”出来现代阅读理论认为:真正意义的阅读活动是由“作者、读者、作品”构成的“三边”整体活动,这三边中…  相似文献   

4.
毋庸讳言,当今的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痼疾依然存在。而问题产生的关键,显然在于作为阅读教学活动主导者的语文教师。因为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主体角色的呈现,需要语文教师这一活动主导者的引领;而阅读材料静态被动的属性,注定其只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使用者的攻坚“兵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是甘当“教书匠”,还是乐为“用书匠”?两者之间,虽仅一字之差,但后者体现的,才是真正的“匠心”。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实施“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其语文学习潜能,激发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独立性、合作性和创造性。它与以教师的讲为主的传统教学相比,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了知识的探求者和放飞者。而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能也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导航员”。因而,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就具有积极的意义。一、钻研教材,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要加强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首要的就是减少教师滔滔不绝、收效…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说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呢?一、与文本“对话”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要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真正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阅读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学习的主体学生、阅读的客体教材均与“情”紧密相关。教材的作者是“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阅读者学生是“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而教师则要使学生“缘情而悟理”,此构成阅读教学的三要素都离不开情感。如何在阅读理解训练...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受韩愈“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思想的束缚 ,往往侧重于知识的讲解、传授 ,而忽略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技能的培养 ,导致学生接受了十几年的阅读教学 ,却没有真正学会阅读。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呢 ?我的实践体会是当以课内阅读教学为轴心 ,授以“渔”的能力 ;开辟课外阅读的课堂 ,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一、重视课内阅读教学1.变“析读”为“意读”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目前 ,在阅读教学中 ,普通存在着学生阅读时间过少的问题。他们的时间多半被教师的条分缕析侵占了。而教师这样…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对话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说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把阅读教学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新课程改革的理性之光。把对话理念落实到阅读教学中,给课堂注入了活力,从而引发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思考。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对话呢?我在实际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对话”被认为是一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实现自我发展,彰显独特个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读中感悟     
现今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是将现成的东西塞进学生的嘴里,恨不得嚼碎捣烂,以为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孰不知,由于学生的被动学习剥夺学生的感悟与思考,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成为僵死的东西,谈不上阅读能力的培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就是感受的过程,“见”就是领悟。现代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研究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感”如何“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拥有感悟的权利。学生是阅读教学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应是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阅读的感受或领悟完全讲解,而学生只须听取,那就剥夺了学生感悟的权利。如果教师连自己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而直接把参考书上的课文分析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就是教师放弃自己的感悟权利,而又进一步剥夺了学生的感悟权利。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参考资料解读作品。根据时代背景、作介绍、分层分段、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的套路分析课,甚至要求学生能理解“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教师成为作、作品与读之间的“二传手”或“中介人”。这只能算是肢解课,是程式化的解读,而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是阅读教学中的阅读主体,是作品的再创造。在语的阅读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几点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让学生能真正走进作品中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13.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而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和写作.对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作了全新的定位: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对话成为语文阅读及阅读教学的本质性规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语言习惯、积累知识、运用语言的过程,“文本”和“对话”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教师群体常态性的阅读教学何以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何当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发言之后,大部分时间终究要硬性地把学生的想法拉回到“参考答案”,而不能让学生自觉地形成我们所希望的通过教学归结到的答案呢?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忽视了阅读习惯。而尊重学习的客观规律、趋近自然的阅读教学才是变革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综观当前的阅读教学,“霸权对话”仍屡见不鲜:教师因在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占有优势,就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常常主宰学生的对话;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垄断对话,成了课堂交往中的“贵族”,而大部分学生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不敢说出所想所感,常常揣摩并迎合教师的需要,沦为了交往的“奴隶”。那么,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究竟如何对话,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的阅读教学对话呢?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走出崇拜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就是“备课”“钻研教材”吗?没错,但强调“对话”,能使…  相似文献   

16.
陶云芳 《考试周刊》2012,(73):51-5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基于这一要求,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与学生进行对话活动,这赋予了学生话语权,给生本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还是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标精神,片面地理解对话,导致教学中出现一些误区,与生本课堂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不相符,致使阅读教学中的对话高耗低效。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上要体现民主、平等、开放。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决不能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只有这样,学生的灵气,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读书,积极领悟,并学以致用,进行知识迁移,把纸上的世界变成一个立体的、充满生机和灵性的精神世界与学生共享。一、摆正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是紧密相连的。教师的导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教者,而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古人云:“亲其…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文”与“言”的脱节,因此造成高耗低效的局面。相当一部分学生谈“文言”而色变,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没有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首位。本文就如何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谈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心得。  相似文献   

19.
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既要“读”又要“阅”,既要“书声琅琅”,又需“静思默想”。然而,当今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些教师却没有安排大段的时间给学生静思默想。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执教者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朗读课文,读书声是“从始至终”。若哪节阅读教学的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少了,让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多了,听课者就会认为这节课“课堂气氛沉闷”“,这是一节失败的阅读教学课”……因而有些教师把与朗读同…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应该是学生.只有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知识、情感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引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