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的发展首先依赖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等。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就本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本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了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提出了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化学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和手段就是实验,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认真探讨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问题是十分重要、势在必行的.本人在实验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好题,这些试题有的经典,有的原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与各位共同领略这些试题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将居于主导地位,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资源和生产的最核心要素.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学校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课堂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主阵地,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谈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言道 :“把创造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这是学校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惟一选择 ,研究性学习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提出来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实验能使学生直接接触生物 ,并能仔细地研究生命现象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积极思维能力、对实验结果做出理论上的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 ,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好机会。而研究性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丰富学生的经验和知识,离不开化学实验,要创造同样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化学实验本身内涵是培育学生科学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9.
刘云 《天津教育》2002,(5):47-48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探究生物世界的基本方法,随着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同样,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唤醒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到创新,学生往往会认为那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创新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由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告诉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自…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在教学中,结合生物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获取新知。中  相似文献   

11.
物理实验蕴含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各种因素,在实验过程中,丰富的物理现象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直接的感官刺激,各种实验器材使用功能的改进、革新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源泉,对一些实验问题的思考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操作提出了要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在开全开好实验的基础上,努力改进和设计实验。一、改进实验方法和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尝试利用实验规律进行实验,能够正确使用仪器、会做必要的记录、归纳出结论和写实验报…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当前我国正在推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首要目标,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创造能力和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以及进行创新人格的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途径。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及独特的优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科素质的重要阵地。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是迫在眉捷的大事…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实验研究的宗旨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我们可以借助此项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与他们的自主探究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较为有效的途径。1创新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是依据课本实验规则,按部就班完成。如果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改进实验装置,创新实验方法,则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蒸发》一课,蒸发吸热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教材中给出的现象,多数学生难以很好地感受。于是可增设一个实验:每组学生准备2支温度计、2个棉球、1瓶酒精,先把2个干棉球包在温度计液泡上,观察温度计示数有无变化,然后…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实验是探索和发现新事物最基本、最可靠的途径,是创新之本。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能提高创新的基本素质;提高实验兴趣,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训练发散思维则可以挖掘创新的源泉。将创新教育融入到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须不断提高物理教师的实验素质,确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的地位;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启迪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须优化实验教学课堂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须积极发挥课外实验活动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人民教育》将于第7期向读者系统介绍重庆市“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山东省“创造教育实验的探索”的经验,这两个经验的共同点都是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的研究都已取得了成效。“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创新学习的目标、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营造创新氛围,优化课堂环境,激发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使英语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沃土。  相似文献   

19.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是中共十六大向中国全社会发出的号召。科学精神就是探索知识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实验教学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充分展示演示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巧妙改进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善于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科学精神的培养扎根于实验教学这片沃土中。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