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知青学、打工学、儒商学,虽然其艺术内容各异,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共存、发展、相互竞赛,并对中国学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革学研究虽然也曾产生过一批研究成果,但与现当代学研究和革学的重要地位相较,仍处在起步阶段。其经验教训在:革学研究更多纠着于政治学研究,而没有把学本体性放在重要地位;学术界缺乏坚持真理的勇气和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社会缺乏对于革学研究的必要的关注。革学研究有相当的学术发展空问。自如地谈说革学,将是社会成熟和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文革文学:文学性的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学,革亦然。革学的形成受革审美理想所导引和规范。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实现政治性与真实性的高度统一,标社会主义之新,立无产阶级之异,从而完成在艺领域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是革学审美理想的主要内容。革的结束,被终结的只是革学这一学的历史时段,而不是革学的学性。  相似文献   

4.
本试图在全球化语境下,对知青学潜在的特质:超越性人格以及新英雄主义的分析,主张重建精神规则,达成价值共识,最终以学独特的审美身份、形成视角参与到人精神的重建中来。  相似文献   

5.
期待文革文学研究的新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以特设栏目形式组织对革学的研究和讨论,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必要的事。近年对革学的研究有了相当的进展,但多停留于本研究,很难引向深入。要取得新的突破,需要更多地从作品、艺术家、世界和欣赏四之间的互动关系介入,因为其互动关系在革学这一特殊时段中有着突出的、独特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藏族学是中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学的繁荣,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学;新时期学以来,青海藏族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创作势头强劲的作家和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成为中国藏族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文革文学与寻根文学的符号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革学与寻根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具有不同的符号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讲,革学是一种现实符号,寻根学是一种艺术符号,现实符号与现实意识相对应,艺术符号与审美意识相对应,现实符号具有自觉性和现实性,有确定的能指和所指;艺术符号是超声性符号,具有非自觉性和审美性,现实符号保障着人类生存发展、履行世界的一面,又有束缚自我拴面发展和创造自由的对象世界的一面,因此,人类不满足于现实符号,而要突破现实符号的束缚,创造出一种自由的艺术符号,只有这样,人类的精神才能得到解放,才能最终找到通向自由领域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革中对所谓“苏修艺”的批判,是革学的一个重要构素。它既与其时对中国学的全面清算有直接联系,又有其特定内涵、标准和方式。它紧密配合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既违背学创作与学批评的规律,也违背理性的基本逻辑。正因为如此,它才理所当然成为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北大荒知青文学:地缘文学的另一副面孔》一书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北大荒知青文学现象的丰富内涵,指出了北大荒知青文学的价值与缺失,探讨了北大荒知青文学的写作趋向。该书开辟了北大荒知青文学研究的新视野,是同类学术著作中的佼佼者,其学术创见与论证方法都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去绍兴“三味书屋”参观,你会发现鲁迅当年用过的课桌的角上刻了个“早”字,据说这是鲁迅为了提醒自己早起早到早读书而刻下的.不知这是不是中国最早的课桌学。笔初涉“课桌学”是在“革”时期,记得刚进初一,就有人在课桌上或刻或写,内容除了毛主席语录,还有“活着为革命,生命值千金;活着为个人,不如一根针”之类的豪言壮语。  相似文献   

11.
汉代的辞赋品评,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作家个体美文创作的文学评论。虽然政教价值观仍合理地得以延续,但它主宰文学批评的局面巳被打破,审美愉悦价值正式得到承认;赋家品评定位中的唯美倾向和辞宗赋首的推出,搁置了政教批评坚守的原道、宗经、征圣的旧准则,确立了文学自身新的审美范型和新的传统;对创作主体的情感、个性、才情以及审美把握世界的心灵妙奥的关注。是文学观念向着文学本体进一步深化的重要体现。所有这些理论景观,都标志着文学的独立自觉。并昭示着魏晋六朝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博客自2002年被引入中国,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闯入了网络生活,博客文学则以不可阻挡之势在网络文学中异军突起,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自由、开放、共享"的特点,从文学内容到形式上彻底颠覆了传统文学。  相似文献   

13.
下岗文学论     
下岗文学积极关注下岗人的生存状态、用文学的形式疗治和弥合着下岗人员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创伤,并以独特的审美品格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一大景观。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他首次明确将现代心理学与文艺学相结合,把精神分析学应用于文学研究之中,拓宽并加深了文艺学的研究领域。其文论观点主要围绕作家创作的原始动机、文艺的起源和本质等问题展开,由此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文艺是力比多的升华、作品是经作家改造的白日梦等著名论断。弗洛伊德的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他开拓了文学研究的崭新视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都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的文学社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由于中文系学生在其中占重要地位,他们可以围绕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文学实践活动,如参加写作赛、进行作品研讨和文学经典演出,还可以创办刊物自写、自编、自己出版。这些实训活动有助于巩固所学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文学实践能力,有效地延伸文学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华裔文学。由于其特殊文化地位以及复杂的文化渊源,既是国内学术界文学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文学阅读和接受中的盲点之一。本文结合当代后殖民及文化研究理论,试图从探讨国内外学者阅读视角问题出发,重新考虑美国华裔文学的定位及其意义:美国华裔文学,作为一种杂体文化的文学形式,是华裔作家坚持自我身份认同、表征自我杂体文化以及抵抗中关两种文化压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东北文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别样的文学实践经验和文学生产机制:通俗文学变体发展,承载了创生新文体的文学精神;女性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逼仄空间中的新文学,寻求自身独立发展的各种可能;附逆作品充斥文坛.这些文学经验的形成,有政治上妥协于伪满洲国"文艺政策"的原因,也有商业上迎合市民趣味的原因,还有艰难时世中不甘堕落的个体心灵的坚韧与挣扎.这些文学经验属于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的一部分,对其描述涉及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缺失的补充和创新认识,涉及到重新评定日本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由此将出现对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的表述.  相似文献   

18.
民间文学是优秀文学遗产中最宝贵的文学之一,我国民间文学研究在古代已发生了自身的“前史”,五四以来文学先驱们也把视角放在民众身上,有强烈的平民意识,但只是从启蒙角度来吸收民间文学的营养,并没有真正从文学史角度把握民间文学。解放以来,在毛泽东的民间文艺指导下开展新民歌运动,从民间寻找文化资源,但其中隐含新文学界的文学想象。80年代在重写文学史浪潮的推动下,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从史的角度对民间文学与民间有新的认识,但他竭力从民间文学中挖掘出来的也只是民间文学的“隐形结构”。因而,新文学史研究视镜中存在民间缺失,应呼吁对民间文学“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李盛涛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2):62-64,72
生态文化思想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首先外在地体现为生态性批判话语的形成,以多元的、“青年式”的文化语境取代一元的、“老人式”的文化语境。深层次的影响则表现为对创作观念的影响,赋予传统文学观念中的“现实”与“文学”以新的内涵,克服了传统“典型”手法对生活原生态造成的破坏。在文学文本中,具体表现为对小说要素“人”的传统文化功能与地位的影响,深刻影响着传统文学观念中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内涵。从生态文化到生态性文学的过程,既是逻辑性的学理推演。也是对现实文学存在的挖掘,体现了当代文学发展新的可能与趋向。  相似文献   

20.
30年代的左翼文学,40年代的延安文学以及新中国文学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了关于"革命"的记忆。而这种独特的书写方式肯定了暴力叙事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直到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这种暴力叙事一度成为主流的写作伦理在伤痕、反思文学中。本文旨在肯定它们在发现大写"人"的同时,着重阐释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中的暴力叙事。这种暴力叙事不仅来自于肉体的暴力,更源自于精神上的暴力,而那种受害者不自觉加在受害者身上的精神施虐更加深了这种精神上的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