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广大农村,大部分文盲是女性,女性的潜能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女性的才能无法得以正常的表现。女性自身的内部心理障碍是影响农村女性成才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女性成才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农村女性消极的自我意识、农村女性弱性心理和农村女性的成就动机偏低。对农村女性进行成才教育,重要的是要培养农村女性新的角色观、坚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唤起农村女性对自我潜能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石楠的女性传记小说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其创作主体自身有着清醒的性别意识,其选择和塑造的女性传主和其他女性形象都显示了自觉的女性意识。其创作代女性发言,替女性正名,让蒙尘千年的女性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家族·女性·历史——女性家族叙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家族叙事是一种不同于男性作家讲述家族故事的文本实践。它由女性作家创作,以女性为叙述者,以家族故事中的女性为关注重点。本文从女性与家族史、家族叙事中的女性以及女性视域中的男性形象几个方面,分析女性作家对家族故事的讲述和对女性命运的言说,观照女性反观男权文化的独特体验和视角。  相似文献   

4.
从教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发现 :外语学习与女性发展是相关的。外语学习可促进女性发展 ,又可制约女性发展 ,应正确认识外语学习与女性发展的关系。外语学习是女性发展的途径之一 ,而不是唯一途径。外语是女性发展的工具 ,而不是唯一职业技能。社会的进步 ,为女性发展提供了机遇 ,女性应把握外语学习的优势 ,推动女性自身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彭璐 《文教资料》2014,(28):24-25
岛崎藤村对女性世界甚为关注,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他的作品从各个角度观照、审视女性。将女性置于中心地位,既主张争取男女平等,同情、赞美女性的独立意识,又站在男性的立场,玩味女性,反映了他矛盾的思想观念。本文主要从岛崎藤村女性观的生成原因入手,通过对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其女性观的进步与局限。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女馆员继续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图书馆女性接受继续教育的状况,得知,图书馆女性参加培训进修的比例不大。由于各种压力,图书馆部分女性出现身心疲劳等不良状态。因此,应大力宣传现代女性角色观,唤起图书馆女性对自我潜能的认识,加强图书馆女性心理素质教育,根据图书馆女性特点安排继续教育计划,不断提高图书馆女性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五四时期女性散文和十七年女性散文作为参照,考察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审美内蕴,指出新时期的女性散文具有浓厚的女性意识,它主要反映在女性柔情的恢复,女性问题的反映以及女性生命的独特体验上。这对过去的女性散文有回归与超越两方面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站在女性立场上,以女性独特的眼光来审视女性自我,不仅关注女性的悲苦命运,而且将笔触深入到女性内心深处,对女性自身的精神弱点进行审视和解剖。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叙述中,是她对女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和同情。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女性在发展中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是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女性的政治地位还有待提高。唯物史观、辩证法、主体性、价值取向等为解决当代中国女性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保障女性平等的政治权力和政治地位,鼓励女性增强自我的主体意识,对于提高女性地位,维护女性权益,提高家庭幸福指数,实现社会和谐,加快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女性散文以显见的性别意识,关照女性生命,表露女性自我身心的体验,感悟女性坎坷的人生与命运,思考和探寻女性在社会中的位置,从各个角度反映出被人们歧视、冷淡的女性世界。女作家们努力争取女性表达与言说的权利,突破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束缚而博得了一片自己的天地。但是,女性在创作中容易陷于女性意识自我沉溺和因极端强化导致的再度迷失两个误区,从而成为了当代女性散文应该特别警醒的缺憾,女性意识将面临新的提升和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苗族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异彩纷呈,有传统型的女性形象,亦有新时代的女性形象。男性话语下,传统型女性形象是理想的形象,脱离男性秩序的女性则不被认可。女性话语下,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是理想的形象。两种形象的塑造都有其抒写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章琼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02-104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张爱玲是一位具有独特女性意识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不是男性,而是女性.如白流苏、葛薇龙、曹七巧、曼桢、许小寒等.这些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寄寓了张爱玲作为女性本身的生命思考.从这些女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张爱玲书写都市女性被奴役的命运并不是简单地传递女性的悲剧,而是借女性世界的声泪事实来向男权社会控诉与挑战,颠覆与解构传统的男权文化.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张爱玲对女性世界的体认与感悟,解读她特殊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13.
Television is among the many mechanisms that transmit information about sex-appropriate behavior to children. In order to examine whether television cartoons portray male and female characters u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 different manner, we examined the amount and typ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tilized by characters in popular children's cartoons. Results revealed that most characters in these cartoons were male who were often depicted u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ually while being aggressive. When female characters were shown, they were portrayed as both able and prosocial, u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greater good of others, rather than for destruction. In addition, female characters performed prosocial behaviors such as caring and sharing, showed self-confidence and explained things to others, and were less angry and violent than were male character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ortrayal of female characters as competent may be successfully linked with the tendency to also show them as prosocial. Despite relatively positive portrayal of female characters, however, their appearance was rare and most likely not the main focus of the action.  相似文献   

14.
查尔斯·狄更斯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以19世纪维多利亚社会广阔的生活为背景,以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及阶级的审美要求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一系列完美女性形象。与英国传统文学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强调外表美丽以及品质高贵等大不相同的是,狄更斯心目中的这些完美的"天使"主要以质朴、柔弱以及顺从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了或出身低微而富于远见、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力、或富于母爱、或沦为争权夺利牺牲品的各类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四方面特征:对待女性态度的复杂性;女性形象的丰富性;女性人物描写的传奇性;女性形象塑造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女性在生平经历和才能性情上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男性化倾向,而正面男性角色在容貌性情上则有着一定的女性特点。这种双性化性格特征的出现既有时代因素,也有哲理依据,代表着人性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群芳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1):66-68,79
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众多且性格各异,本文主要从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与批评来给其定位,认为这些女性角色既有表面上的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又在深层次上成为男性形象存在的确证物.  相似文献   

18.
在《聊斋志异》中,“自然美”女性形象系列堪称最为独出的一个形象群体。立足文本,可发见这一形象系列真、纯、野、美的共性特征以及以“自然”为核心的性格内核。同时,她们还有着独立自显的美学价值与成就。就文学史意义而言,其特具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德莱塞最早的两部作品《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中的几位主要女性形象,从而指出德莱塞对女性人物的刻画和他对男性人物的刻画是一致的,即运用现实主义的笔调、力求真实,从而超脱了“天使”与“妖妇”的传统套式。但是,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仍是经过了男性目光的照射,没能超越作者的男性价值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20.
评论界对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一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本文中,笔者将试着从海明威所在的时代、他的个人生活经历以及战争等对他所造成的影响来解读他的小说<老人与海>中的女性角色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