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信息素养的涵义和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性,讨论了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和培养的主要途径,介绍了我校图书馆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知识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并介绍了我校通过举办各种类型活动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网站调查,对澳大利亚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中小学校等主体推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修订国家课程计划,制定中小学各阶段无缝衔接的信息技术国家课程标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充当各级政府与图书馆员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信息素养教育创新策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注重教师与馆员协作以促进信息素养融入各学科教学;构建家校共育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3.
深化网络环境下中医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医院校图书馆馆藏的特色,以及文献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提出转变中医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模式,加强读者服务文化的建设以及提高图书馆员工业务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医学高等专科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因素。文章简述了提升医学高等专科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医学高等专科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并提出了提升医学高等专科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相整合的尝试为案例,阐述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实施步骤,评价了教学效果,分析了课程整合教学实践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其目的是为信息素养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修养,对教师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是当前学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分析中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阐述中职院校图书馆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和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养是高职院校教师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的时代性标志.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朱婕  陈雅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3):40-46
[目的/意义] 借鉴美国CFF计划和巴西“未来学校”项目的主要理念和手段,以推进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全面发展。[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查法搜集资料,使用个案研究法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结论] 结合美国CFF计划和巴西“未来学校”项目的成功经验和我国本土情境,认为我国可以从多方合作营造信息环境、建立健全信息素养教育机制、积极落实教育改革、合理高效的成效评估几方面着手,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高我国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效能;结合我国本土情境,可以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图书馆馆长会议于2005年5月17日至20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召开。全国23所高等中医院校图书馆馆长(或代表)和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宗志国副馆长主持。  相似文献   

10.
国际图联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辑的"信息素养资源目录"数据库,汇集了世界各地众多成功的"信息素养"案例,为图书馆开展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教师的信息素养课程提供了先进的实践经验,也为分享信息素养的成果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11.
论信息传播网络化信息组织智能化与编辑出版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钟海平 《编辑学报》2002,14(1):12-14
概述编辑出版学在信息资源管理时代的学科基点及学科制高点的确立,信息传播网络和信息组织及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传播网络化,信息组织智能化与信息资源管理时代编辑出版学的关系。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时代编辑出版的实质是信息组织与传播,信息传播网络化和信息组织智能化是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信息传播网络化信息组织智能化与编辑出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海平 《编辑学报》2002,14(1):12-14
概述编辑出版学在信息资源管理时代的学科基点及学科制高点的确立,信息传播网络和信息组织及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传播网络化、信息组织智能化与信息资源管理时代编辑出版学的关系.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时代编辑出版的实质是信息组织与传播,信息传播网络化和信息组织智能化是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9所澳大利亚高校图书馆发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研究其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制定的现状。从法律政策指导、个人信息相关概念界定、个人信息收集的目的和内容、个人信息安全的维护、个人信息披露的声明、个人信息的查询与修改、个人信息权利的维护7个方面对澳大利亚高校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进行内容分析,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制定有以下启示:设置个人信息保护办公室,增强高校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的主动性;并举内容数量,制定高校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构建法律体系,国家加速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相似文献   

14.
情报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原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情报研究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提出以信息吸收、信息提取、信息组合为特征的情报研究AEC方法体系,指出情报研究理论原理可以总结为信息选择原理、信息保真原理和信息合成原理。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是同源学科,它们共同关注社会信息交流系统,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面向用户需求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与信息产品形成过程。与其他信息学科相比,它们以社会认识论信息为基础,强调以相关为核心的信息运动过程,更关注信息意义的社会构建过程。它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不同用户服务目标为基础的服务理念差异(图书馆的全民服务、情报的特定服务与档案的区别服务),以及由此导致的信息资源选择差异、信息序化方法及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6.
信息环境共享的信息社会学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环境共享是指由国家或社会组织构建的信息环境为社会公众共同享用的社会目标和社会过程.信息环境共享的理论基础是信息社会学的信息分化理论、信息公平理论、信息共享理论和信息主用理论.信息环境共享有利于减缓信息分化,维护信息公平,推进信息扶贫,促进信息利用.要实现信息环境共享,必须树立信息资源共享意识;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信息服务机构发展;推进农村信息扶贫工作;实现公共信息法制管理;力促国民信息素质提升.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17.
信息发现与数字资源重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更达 《图书馆杂志》2001,20(6):4-7,14
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数字化信息服务的主流,如何有效提供个性化服务,主要取决信息发现和资源重组的情况。所谓信息发现是以帮助用户大量信息集合中找到与给定查询请求相关的、恰当数目的信息子集;所谓资源重组是数字资源按相同的学科或专业重新编排,形成镜像数据资源库。信息发现和资源重组是网络发展和数字资源多样性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探讨了信息发现机制和资源重组的模式,它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通过了解大学生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意识及行为的状况,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过程]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天津工业大学学生智能手机用户作为调查对象,从用户个人基本信息、使用智能手机信息安全意识状况、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行为状况、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用户信息安全知识的来源以及对知识的需求程度5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智能手机用户对常识类信息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较专业类知识好;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男生信息安全意识高于女生;大学生使用应用程序行为存在很大隐患,信息保护行为有待加强;信息安全知识是信息安全意识的前提,信息安全意识通过行为表现,但信息安全意识不一定转化为实际行为。性别与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与信息安全知识差异性不显著。根据调查现状,提出培养学生识别信息安全威胁、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学生信息安全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信息组织中,从理论到实践都十分强调信息组织者的主体观念,其信息产品往往体现信息组织者的某种意旨。现代信息组织者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中,由于工具理性、商业理性的盛行而逐步丧失了主体性。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组织者与信息生产者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对于信息用户构建知识系统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认识与重构信息组织者的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信息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是事物间相互反映着的一切特征差异及其变化,而一般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则是在人类的实践领域反映出的事物闾的特征差异及其变化。人类对信息认识和利用的演化进程表明,客观物质信息从自然状态进入到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由分散无序到高度集成有序的演进过程。根据信息存在和演化的系统层次可以把信息划分为两大类,即:原生态信息、人化态信息(包括:原始人化态信息、知识态信息、科学态信息和非科学态信息),不同形态信息的性质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人化世界之外的原生态信息与人化态信息存在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