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校区大学的产生,使得拥有多个校区的一所大学同时存在着具有不同特色的校区文化,因此,多校区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校园文化整合与重构的问题。在分析校园文化及其在多校区大学中的价值和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整合和重构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的若干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阐述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多校区大学已成为高校办学的基本态势,而相应的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承继与认同,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从多校区大学的办学模式角度,分析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认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核心校区校园文化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精神与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的无形资产,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环境因素。大学精神引导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形成;大学校园文化受大学精神影响的同时,仍然具有明显的相对独立性。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也是大学精神的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文化必须在大学精神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与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的无形资产,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环境因素.大学精神引导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形成;大学校园文化受大学精神影响的同时,仍然具有明显的相对独立性.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也是大学精神的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文化必须在大学精神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高校大规模的重组合并和扩建校区两股热潮使我国许多高校形成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多校区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面临着一系列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校园文化在多校区大学建设中的价值功能、存在问题,提出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很多大学进入了多校区办学的发展阶段。作为大学重要内涵之一的校园文化,其建设和传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成为学者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点。本文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从其在不同校区建设校园文化的实践出发,总结了其成功经验,探寻了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能途径。在多校区条件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以师生为主体着力建设,而且要重视在校园文化精神不同校区的传播和互动。  相似文献   

7.
精神是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文化动态存在的终极所指即在于精神的生成。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圆融合一的。厚重高雅的大学校园文化是艺术陶冶与熏染的文化,是生活引领与改造的文化,也是理性批判与创新的文化,它是大学完成其时代担当的必要资源,也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大学精神是大学经过若干年的沉积和有步骤有计划的积极建构,逐渐形成的代表着学校特色、传统、品位、气质的基本风尚。大学文化建设必然要以大学精神的培育生成为基本的价值诉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厘清其基本内涵,找到其实施的实践载体,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也才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实现大学精神的培育生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立足校园文化潜在功能、拓展校园文化内涵、树立大学校园文化新概念,构筑"一体多翼"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体现多校区校园文化的个性两个方面,阐述了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创新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所大学的文化是在其独特的办学历史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其核心是大学师生所具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多校区大学是不同亚文化群体的组合,其新的大学文化的生成才是多校区大学内在融合和统一的根本标志.要通过明确办学理念、凝练办学精神、促进文化交流、创新管理文化等方式促进多校区大学文化的建设和生成.  相似文献   

10.
王奕 《当代教育论坛》2005,(13):124-125
校园精神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师生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女子大学由于其校园主体、教育内容、管理体制、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孕育出区别于一般大学的校园精神,它的存在,反映着女子大学特有的气质和风貌,构成女子大学的精髓和灵魂。分析探讨女子大学校园精神所包含的价值,着力培育先进的优良的校园精神,应该是女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女子大学校园精神的价值女子大学校园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多方面的价值。1.…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经过合并和扩建形成了多校区办学的新格局。多校区大学虽然完成了物质层面的合并与扩建,但要实现真正的融合,就要实现校园文化的融合。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结合学校实际,尝试构建多校区格局下的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的特点及其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很多大学存在多校区乃至异地办学的情况,文化机制是多校区大学组织整合的形式之一。由于多校区大学组织较之单校区大学更为复杂、松散、多元和异质化,寻求学校主文化与校区亚文化以及校区亚文化间的互动发展,是促进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整合的重要方面。这种互动发展直接受到多校区组织文化的分形组织和混合平衡特点的影响。对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其互动发展的研究表明,多校区大学组织文化应在价值多样化的进程中保持主流价值,通过调整发展战略、改造组织结构和整合组织文化,形成自己独有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异质资源优势,保持大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略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抓住人的发展、价值传统、表现形式三个关键词.校园丈化的特色定位是要与学校的历史传统相一致.校园丈化的功能定位是要涵育学生的精神气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探索具有大学特色的丈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化精神及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大学校园景观是承载大学文化的物质载体。随着我国高校的突飞猛进发展,校园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化危机"。校园景观是传递校园文化的符号,它通过植物、雕塑、小品、建筑等反映大学文化精神,并赋予校园环境以特定的场所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可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慧琳  王陈  刘珺 《文教资料》2012,(23):71-72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独特灵魂,是一所学校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师生实现美好价值追求的精神动力。大学精神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学风建设、校园网络建设,为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主导大学师生思想阵地、推进中国全方位崛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方面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健康、持续而稳定的发展,应大力提高大学领导者的文化自觉性,涵育大学精神的内在凝聚力,强化校园活动的文化功能,构建校园健康主流价值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面,基于之上的大学精神是外在形象展现。校园文化是基础,直接关系到大学精神的确立与发展。大学精神又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来实现推动大学的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代表了大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分析大学校园文化的层次结构和表现形态入手,论述了高校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并提出了在办学观念、发展模式、管理体制的文化载体等方面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承担着继承文化、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的任务。其中,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以大学人为主体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积极探索实现大学校园文化育人的路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一、全员参与,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大学校园文化的结构要素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器"、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校园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大学的精神性文化、物质性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  相似文献   

20.
刘颖慧 《文教资料》2011,(14):188-190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