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海外政策同唐宋相比,更具有开放性。但元朝也曾出现过“禁商下海”的海禁,中国海禁自元朝开始,后被明清所继承和强化。海禁虽然对元朝海外贸易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但它表明封建统治者试图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了解元朝海禁有助于全面理解元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并从中管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2.
元朝海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海外政策同唐宋相比,更具有开放性。但元朝也曾出现过“禁商下海”的海禁,中国海禁自元朝开始,后被明清所继承和强化。海禁虽然对元朝海外贸易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但它表明封建统治试图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了解元朝海禁有助于全面理解元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并从中管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3.
元朝海禁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疆域范围最广的王朝,对外海陆贸易也最为繁荣。但是鲜有人知道元朝也是首开海禁政策的朝代,元朝90余年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四次海禁,海禁政策的实施对元朝海外贸易、对外关系等方面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元王朝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空前统一的封建帝国,元帝国政治和军事的强大实力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元代的海外贸易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其涉及地区之广、贸易商品之多、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海外贸易经营形式的多元化也有别于历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元朝的海外贸易政策的角度来分析对元朝海外贸易的影响,可以加深对元朝海外贸易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明初商业政策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认为:不能把明初的商业政策看成是单纯的“抑商”政策或单纯的“通商”政策;从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民族贸易政策、海外贸易政策和金融税务政策的演变过程上看,当时商业政策在总体上呈现出从“抑商”到“便商”的变化趋向;这一经济政策的变化趋势,取决于社会经济变迁的作用和影响,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而为明中后期“边禁”、“海禁”、“银禁”的开放与商人活跃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隆庆元年(1567年)为分水岭,明朝的私人海外贸易大致经历了“海禁”和有条件的贸易两个阶段。明朝私人海外贸易得以较快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私人海外贸易来源于国际贸易的需要;沿海地区的生活环境决定私人海外贸易必然存在;“海禁”政策,对私人海外贸易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等。与此同时,明朝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也给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了陈柯云同志《论清初的“海禁”》一文(以下简称陈文),较为详细地考察了清朝“海禁”政策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作用,对传统的观点,即认为“海禁”“破坏了中外贸易,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造成我国封建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提出了异议,给人们以不少新的启发。但陈文  相似文献   

8.
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政府对外贸易上所实行的闭关政策被认为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但闭关政策的形成实际上是经过禁海-开放-闭关发展过程的,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发展是清代政治、经济环境所造成的,同时它也反映出清代各个时期政治、经济上的变化,以及它对各个时期海外贸易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福船,即福建历史上所造的木帆船,尖底造型,因其结构坚固、性能优良,成为中国古代远洋木帆船中的优秀代表.福船作为海外交通的重要工具,自唐宋以来蓬勃发展,船型不断完善,即使在明清严厉的海禁政策下,福船制造业仍持续进步.直至近代机动轮船的产生,木帆船制造业逐趋衰落,福船才随之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海洋文明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海外贸易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宋元时期,政府实行积极开放的海洋政策,使中国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明朝建国,却一反常态厉行海禁,使中国逐渐处于与世隔绝和落后挨打的境地。朱元璋实行的海禁政策是古代中国海洋政策的转折点,它的实施使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开放走向限制。关于海禁政策的原因,以往的研究更侧重于政治和经济层面,鲜有心理探究。其实,朱元璋曲折的人生经历、深厚的农民情结以及复杂自卑的心理都影响了  相似文献   

11.
宋元时期逐步兴起的中国工商业,经明初作了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后,在明中叶开始繁荣起来,它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市民商业活动的描写,尤其是对当时各种手工行业如酿酒、绘画褙裱、园艺、织造、首饰制作等情况的描写,是明代小说在取材上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可以了解明代时我国早期工商业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玄教是龙虎宗的支派.它产生于元朝,兴盛于元朝,并且随着元朝的灭亡而消亡,与元朝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正是这种联系使玄教有了不同于其他道派的显著特色。也为其消亡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3.
明代版本学研究呈现出兴盛局面,其成就首先体现在对各类版本起源的探讨;其次是对版本风格特征的研究,包括综论宋元刻本的风格特征、探讨宋元刻本的字体、描述说明宋元刻本的纸墨、论述宋刻本的装订,以及论析明刻本的风格特征等;三是评论历代刻本、鉴定与辨别版本,评各地历代印书纸的优劣及特征。  相似文献   

14.
回回包银是元代向散居全国的回回、也里可温、竹忽、答失蛮所征收的一种税收,虽是包银的一种,但实施的时间较晚,这与元朝实行特殊的政治、宗教政策及元中后期的财政形势有密切的关系。它的实行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在政治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崂山太清宫元代石刻“圣旨”具有口语化、将注释夹述于正文中且字体与行款不变的特点。我国古代公文的抬头制度分三类九等,相比而言,该“圣旨”在抬头文字具体处理上颇有不规范之处。元代三“旨”并行,“圣旨”遂成为法定君命公文文种的特定称谓。  相似文献   

16.
《至正集》潜隐600年,修《元史》时未见,故其献价值十分重要。尤其是其中的不少记事碑,对于补充和纠正《元史》的不足和漏误,更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元代广西科举不兴的社会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代是广西区域科举考试发展史上的中衰期,科举取额甚为有限,科举及第人数极少,士子仕途艰难。此与元朝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广西区域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密切相关。对元代广西科举考试的发展状况进行考察,可以从区域史的角度为我们研讨中国科举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从泉州华侨看泉州港在海上丝路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分析泉州侨乡族谱中的华侨史料,即泉州华侨宋代出国安南、南宋至元代前往海外贸易、明代以后为侨居地的开发和建设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进行中外化交流等情况,说明泉州华侨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泉州港是泉州华侨出国的一个主要港口,因而泉州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