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宏观分析性经济报道刘毛雅宏观分析性经济报道,就是指记者以宏观视野把握新近发生的全局性和能影响全局的经济决策、动态及问题,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客观”的解释、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经济报道。它与采写个别经济事实或某个具体企业经济活动的微观经济报道相对立,且要...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分,经济现象有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由此经济报道有宏观经济报道和微观经济报道。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对于微观经济题材,要在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的新闻视角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3.
经济报道要有宏观思维,就是要把经济报道的对象放在体制转换的时代背景下来考察,判断其时代意义和新闻价值。为此,要求经济报道抓住体制转换的时代特点,从微观现象中透视宏观问题,对经济现象的发展要有超前意识和预见性,并提高融合经济和新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往往是新闻报道的难点。我们杭州日报在新闻实践中体会到,要搞好热点引导,必须在把握宏观的基础上,从微观入手。 把握宏观就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某个社会热点的形成,总是有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原因,只有把某一事物或现象放到丰富的社会背景中去加以考察和分析,并且做到胸有全局,才能真正把握问题的关节点,使我们的热点新闻报道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指导性,才能避免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或不负责任地推波助澜。 从微观入手就是要通过深入、扎实、细致的采访,切实把握事实的真相,按照新闻规律,运用大…  相似文献   

5.
陈亮 《新闻世界》2009,(11):78-79
金融危机给经济报道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当下要做好经济新闻报道,应该从宏观、微观经济报道,区域经济报道、突发性重大经济事件报道等几个方面着手,满足金融危机下对经济报道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加速实现经济新闻报道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县级电视台受地域、题材等多方面的局限,一般报道站位低、视野较窄、社会影响不大。因而县级电视台节目要上水平、上档次,采编一线记者必须加强宏观意识,站在全局的高度观察、分析、选择新闻事实,这样才能见微知著,使节目具有更深远、更广阔的指导意义。  宏观意识即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它要求记者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前进的脉搏,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整体出发,审时度势,将所报道的内容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以达到更加全面、透彻、深刻的效果。  县级电视台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如何增强宏观意识呢?一、宏观选材,以小…  相似文献   

7.
经济报道具有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的特殊意义,经济新闻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众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经济新闻就要像多棱镜一样反映出市场经济这些绚丽多姿的景观,要把报道的触角伸展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要转变职能,政企要分开,政资要分离,政府将从直接的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转向运用经济杠杆、产业导向及法律武器等间接手段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这就要求经济报道的重心从部门,企业转移到市场,反映与追踪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从宏观着眼,增加对经济动向、经济走势、经济全局的纵览式报道,加强国家对市场进行有形调控的解释式报道。同时,经济新闻要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经济中揭示出内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论点辑录     
●长期以来在经济报道中比较强调经济报道的政策性、指导性,而对科学性重视不够。其实要发挥经济报道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坚持经济报道的科学性。──经济报道的内容科学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评价科学化,以经济规律要求为评价经济事实的根本依据,做到是非清楚。对合乎经济规律的人类经济活动加以肯定,反之则加以否定,决不能把合乎经济规律的活动当作错误的来批评,而把违背经济规律的活动当作正确的来宣传。这是经济报道科学性最基本要求。──分析科学化,用经济科学分析经济事实,揭示蕴含在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9.
一、要把宏观经济报道与中、微观经济报道有机地结合起来。经济工作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对其报道的新闻单位也有中央级、省(市)级、地(市)级、县(市)级之别。由于所在层次不同,一般说来,属于宏观经济方面的,中央级新闻单位报道多些;属于中、微观经济方面的,省(市)级以下新闻单位报道多些。但对受众来说,他们关心的并不限于某一层次的经济工作。如在报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时,倘若各地新闻单位仅局限在某一地区、某一单位,简单地采取  相似文献   

10.
把握大势写宏观——谈谈宏观经济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大势写宏观———谈谈宏观经济报道皮树义搞好经济报道纵横谈宏观经济报道有着不同于微观经济报道的特点:1.全局性。宏观经济报道不是着眼于一个村、一个企业,也不是一个县、一个市,甚至也不是一个省,而是着眼于全国,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看经...  相似文献   

11.
一、深度报道与宏观意识“宏观意识”是记者编辑高层次的思维展现,换句话说,宏观意识就是新闻工作者能有把握大局、纵观全局、悟透真谛的本领,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宏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还会帮助记者在微观上增强明察秋毫的能力,促使更好地抓住事物萌芽和稍纵即逝的时机,在新闻报道中出佳品。几年来我台拍摄的一批档次较高、社会反映强烈的作品,都是在宏观上把握成功,采访深入细致,拍摄制作讲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郭平 《记者摇篮》2013,(1):12-13
翻看各级党报,经济报道都占了较大比重,体现了党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办报理念。不过,分析当下党报的经济报道视角,不难发现普遍偏重于自上而下审视经济活动,其后果是相关报道注重宏观,轻视甚至于忽视了微观经济活动。2011年下半年,《辽宁日报》对《调查》版内容进行新一轮调整,尝试将报道内容由社会新闻转向经济领域,并且确定报道时尚、高端、前卫的经济活动与经济现象,版面名称也改为《商经》调查。作为参与者,我们感到这不仅  相似文献   

13.
所谓宏观意识,就是作者把握全局的能力,宏观与微观相互融通的能力。它包括全局判断能力、全局反馈能力、全局比较能力、全局透视能力。树立宏观意识,是当好记者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作为“编外记者”的基层通讯员应不应该有宏观意识?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只有树立了宏观意识,才能把通讯员“托”到一个制高点,才能在全局的角度透视问题,才能拓  相似文献   

14.
地市报总编辑如何树立正确的宏观意识和微观意识,对处理好报社内外部各种关系和矛盾,对办好报纸、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总揽全局总揽全局既是总编辑宏观意识的集中体现,又是他的重要职责。总揽全局,就要做到心中有全局,事事想全局,处处为全局。地市党报是党和人...  相似文献   

15.
所谓经济宣传“大意识”,就是宣传者要强化现代系统论意识,对“经济世界”作出宏观的观察和考虑,力求对客观经济规律从深度上认识和把握,努力达到对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的完整准确的理解。经济宣传“大意识”,至少应包括改革开放意识,政策意识、全局意识、理论意识、建设意识、引导意识、服务意识等。这些意识要在实践中融汇贯通,从而使经济报道能揭示事物的深刻背景和本质,从而实现报道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解读詹国枢的经济报道本有许多可说的,如他的新闻意识、宏观意识、理论意识、科学思维意识等。但是,在他的经济报道的新闻价值取向、报道视野。报道角度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尤引人注目,值得借鉴。 价值取向 : 经济与人文并重 对人的全部而不仅是经济的关怀,使詹国枢经济报道的价值取向中多了一份文化的眼光与人文的标尺。因此,在他的经济报道中,新闻点往往超越了纯经济价值尺度。他把文化因素作为内在变量纳入经济分析中,把人的经济活动向人文化、理性层面提升,关注经济背后全面而深刻的人文原因。 温州火了,许多记者大谈温州经济模…  相似文献   

17.
经济活动作为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常常能多方面的体现文化传统,与文化密切相关.因而,经济报道在某种程度上看,要考虑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或者说要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经济现象.文化内涵决定了经济报道的丰富性,文化因素以它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更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文化力"的内核已注入到经济结构中,这促使传媒人员要用全球意识去报道微观经济,其中除了从生产、管理、技术等视角人手外,也可以从文化视角人手报道,以拓展经济报道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闻写作,要按照经济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好经济新闻写作的时代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如何让所写的经济新闻做到具有这"三性"?笔者认为,首先要有政策意识,其次要有全局意识,最后还要有专业意识。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经济报道囿于车间、工厂狭小的圈子,很容易出现局限性,产生片面性。要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我们的报道必须跳出小圈子,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市场,以市场为出发点,把经济现象、经济活动放在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全方位的宏观审视,促进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的新闻媒介上出现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经济报道。虽然它们报道的是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但其光芒已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有的报道已发表多年,但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如《北京市保姆市场透视》、《煎饼出了农家门》、《武钢近7万人不再吃“钢铁”饭》、《城里人下乡购时装》、《粪桶的启示》等。这类报道已经跳出以往就经济来报道经济的思维框架,拓展了经济报道新的角度。越来越多的记者把视线从经济活动、经济事件本身拉开,转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宏观背景下,思考其形成的内在规律和深层原因,力图把经济活动作为社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