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兼词"诸"用于句中时,兼有"之"的声母和"於"的韵调,具有代词"之"和介词"於"的意义;用于句末时,兼有"之"的声母和"乎"的韵调,具有代词"之"和语气助词"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现代汉语里的"谷"和"穀"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简单地认为"谷"只是一个读音和"穀"相同的"穀"的简化字,在词义上它们毫不相关。然而事实上它们在词义上是关联的。"谷"和"穀"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简化字和被简化字的关系,"谷"除了读音和"穀"相同外,还具有"穀"的一系列词义和用法,在"穀"的词义和用法上它们是同义词。  相似文献   

3.
量词"道"的基本语义特征不是平面性,而是依附性。根据依附性特征,可以把量词"道"的整个范畴化过程清晰地分析出来。量词"道"和"条"具有"依附"和"独立"的差异,量词"条"和"根"具有泛用和特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激荡中的沉淀:沉思教育学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浮躁的美国教育环境,沉思教育学基于佛道之"正念"和"冥想"的哲学理念,强调将"有意识性"、"此时此刻性"、"非判断性"和"聚焦性"目标应用于教育实践,进而在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关照"整个人"和媾连"生活"。沉思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当代中国教育也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运用VAR模型,对1990—2016年中国"产学研"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中国"产学研"间存在相关关系。长期来看,"产学研"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学"和"研"每提高1%,将会引起"产"提高0.2182%和0.3658%;"学"和"研"都不是"产"的格兰杰原因,且"产"和"研"也不是"学"的格兰杰原因,但"产"和"学"是"研"的格兰杰原因;长期内,"产学研"三者间具有持续的促进作用,但贡献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孔子"和"思想理论来源以及"和而不同"、"致中和"、"和为贵"三种表达形式,这是孔子"和"的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为研究孔子"和"的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生存法则"简单说是一种"适者生存"的谋生术,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欲求的方法,它要求主体养成"虚伪"品格,在"存在"和"生存"两个体系之间实现"逻辑"和"功利"的无障碍转化,走最为实惠的"中间道路",变成一个失去个人面目和主体意识的"常人"。这一"生存法则"和"存在之道"的较量在大多数人身上表现为向前者倾斜的结果,说明了"物欲"分配法则对主体的有效辖制。"单位"是介于"家""国"之间的对个人主体进行收编的"容器",它以"生存法则"生产"常人",并以"常人统治"对付和消磨每个人的主体性。王小波以"单位"中王二的"存在之烦"来显示"生存"对"存在"的凌驾和挤压,并使之凭借智慧和勇气反抗"常人"统治,展开争取"属我"的、独一无二的人生之旅,实现了"存在之道"对"生存法则"的成功破解和穿越。  相似文献   

8.
教学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学改革理应包括"教改"和"学改",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研究偏重于"教"和"教改",对"学"和"学改"重视不够.从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的讲话,透过美国大学教学,近观我国高校教学,应借鉴其长处,更新"教"与"学"的内容,从而适应新世纪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对教师"满堂问"和学生"点问"的现状做出剖析,通过分析和对比教师"海绵式"思维的提问和学生"淘金式"思维的提问,指出"海绵式"思维的弊端,说明"淘金式"思维的必要性,给"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运用玄奥宗教智慧和大量神话,以虚构的人物和事件折射社会现实、揭示"事体情理",是《红楼梦》最显著特色。它以"风月情"为名,通过"女娲补天""空空道人""渺渺大士""茫茫真人""好了歌及注""太虚幻境"等宗教话语,上演了封建君臣父子之间的血缘亲情、忠义亲情和趋利避害之人性,展示了温情脉脉和"虔敬忠顺"的封建伦理背后的的"孽海"、"淫天",批判了封建贵族和官僚文人追名逐利的荒诞不经和官"情"的"虚妄";假"金玉"和"木石"之名,揭示了知识分子在"世途经济"和"越名教、任自然",世俗与神圣之间的艰难抉择。以"传神文笔"写出了"不由情人不泪流"的足以传之千秋的"警幻"之语,为世人留下了解读封建王朝"盛衰周期率"的"风月宝鉴"。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言说"和"倾听"的关系历来复杂,呈钟摆式在两极摆动。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考察,二者经历了"言说遮蔽倾听"和"倾听回归教学"两个阶段。从当今现实的角度考察,"只重言说"和"只重倾听"的做法非常普遍。教师的"言说"和"倾听"的博弈体现了教师对"言说"和"倾听"关系的不同理解以及在这种理解下的教学存在价值选择乃至因为选择而形成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样态的不同。"言说"和"倾听"具有本源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倾听是言说的前提,为言说奠基;言说是倾听的生长和发展,为倾听升华。教师的"言说"和"倾听"要超越博弈,走向共生。  相似文献   

12.
香港回归十年,"一国两制"的"新香港"建设,尽管在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方面遭遇到"二十三条立法"被搁置和"双普选"的"时间表"、"路线图"意见分歧等问题的严重挑战,但在中央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求一国之大同,存两制之大异"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在"一国"与"两制"、"变"与"不变"的反复磨合中,不仅通过了能不能"继续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的初步考验,而且"香港明天更好"的愿景已经在现实化地呈现,"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在探索中逐步成型、成熟.  相似文献   

13.
晏婴对"和"文化作过深刻的阐述:明确了"和"与"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强调了"和"是不同事物、不同意见,乃至看似矛盾的事物和认识"相济"、"相成"的结果。与晏婴同时代且又熟悉晏婴的孙子吸收了"和"文化的精华,把"和"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军事,"君命有所不受","必以全争于天下","奇正相生"这些充满辩证法思想的军事原则和方法,其哲学基础都是"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核心在于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对自身的知识层次和能力不断更新和完善,避免学生出现"缺位"和"错位"现象,用"主导性"启发"主体性",使"主体性"靠近"主导性",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韩秀梅 《中国教师》2013,(16):17-19
通过"变异理论"的课题研究,我们尝试运用"变异理论"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和概念的本质属性,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变异理论"的实践研究通过学习"变异理论"和观摩听课,教师普遍认识到,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往往没有经历对事物"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辨析,以致难以深入理解和真正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变异理论"恰  相似文献   

16.
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关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二者关系模式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了"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从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关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和成都概率抽样和入户面访的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浪漫指数的结构量表.表明,19个变量被复合成"抗阻力"、"非理性"、"激情"、"唯一"、"经济基础"和"潜在影响"6个分因子(后2个分因子的负荷为负数).这6个分因子之和构成浪漫指数总值.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被访者似对爱情的"非理性"和"激情"特征的认同感更强些.此外,男性在"抗阻力"和"激情"方面的认同率显著地高于女性,首肯"经济基础"的显著少于女性,在"唯一"侧面则逊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党风"、"学风"和"文风"是毛泽东在论述党的作风建设时经常运用的三个概念.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实际,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党风"、"学风"和"文风"的科学内涵及主要特点.毛泽东对"党风"、"学风"和"文风"概念的科学界定,在党的作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语"心"是一个构词能力很强的语素,越语表示"心"的词主要有"tam"和"lòng",它们的构词能力也很强。汉越"心"从认知角度来看,可分为转喻义和隐喻义。通过对比发现,汉语"心"和越语"tam""lòng"的转喻义都发生在思维范畴和情感范畴,隐喻义都发生在实体范畴。但在转喻义上,汉语"心"的转喻义"珍爱物"在越语"tam"和"lòng"中就没有对应的语素义,越语"tam"和"lòng"在转喻义上则更加丰富。在隐喻义上,越语"tam"和汉语"心"基本相同,越语"lòng"隐喻义则更加丰富。对汉越"心"的转喻义和隐喻义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初中数学中"+"号和"-"号产生的背景和不同背景下的不同含义、读法、以及它们含义的相互转化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来说明"+"号和"-"号的含义和运用:若作为性质符号,它们分别是"正"号和"负"号,读作"正"和"负"、若作为运算符号,它们分别是"加"号和"减"号,读作"加"和"减";在运算中,若看成性质符号就要参与运算、若看成运算符号就不参与运算,而是指明了运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