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礼作为中国文明的重要特征,其起源研究对于了解中国文明的起源及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为阐释中国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进程,必须改进礼的起源研究的方法,开展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如今,考古资料的不断丰富,要求学者们重新认识中国文明的起源及发展问题。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才能真正揭示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文明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的起源有南北不同,北方是旱作农业中的粟和黍、稷,南方是水田农业中的水稻。本文先从北方旱作农业中的粟和黍、稷开始谈起。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考古遗址中的证据:确定农业起源只能依靠考古遗址中的相关资料。包括农业使用的工具、作物的种子以及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之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尔根、恩格斯对东西两半球(一说两大陆)自然条件与文化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给予我们以启示,对于中国原始农业起源的问题,也应该从相关阶段中国自然条件的特殊性中去寻找原因。现有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从末次冰川的盛冰期到末冰期结束乃至全新世早期,中国的自然条件一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各种易猎可食动物种群与数量的明显减少,这种现象一经显露出来,就势必会加重中国先民对采集的依赖程度。迫于生存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走上了一条从采集谷物到驯化、栽培谷物这一漫长的农业起源之路。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冶铁何时起源的问题,历来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根据已有史料和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明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起源的问题,是中国文明研究的最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把握是理解中国文明在周孔时代所实现人文主义转折的关键.对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阶段的揭示指引我们达到这样的结论:气候很可能是中国文明起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岩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6):51-53,77
中国和希腊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根据文明起源中的物质精神文化三要素,尽量以文献和考古材料相结合,通过对中国和希腊古典文明的起源问题作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在古典文明的起源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同时也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1.粟作和稻作。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距今约一万年的农业革命以谷物种植为主干,对中国上古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北方地区早期以粟黍(sùshǔ)为主,南方地区则以水稻为主,两者都原产于我国。2.蚕桑和丝织。考古发掘表明,这一技艺之始创是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约与黄帝时代相当。作为蚕桑丝织的母国,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游牧民族的自然形成,一般都要先后经过“畜牧部落”、“游牧部落”、“游牧民族”三个阶段。在我国北方地区所发生的由以农业为主的部落向畜牧部落的转变,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起了最直接的作用,不过从畜牧部落向游牧部落和游牧民族的转化,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北方游牧民族起源的时间及其他相关问题上,虽有考古发现和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还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如何解释公元前2000年前中国发生的大范围文化变化,如何解释鲧作城郭、大禹治水与夏文明诞生的内在关联,是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研究的考古学与历史学两条研究路径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从考古与历史文献这两条路径对上述问题都做出了合理的解释,那么可以说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就有了某种意义上的实质性解决。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古代城市起源的年代,我国学术界存有争议。在对中国早期城市的内涵作出界定的前提下,通过对中国古代文献资料的研究,结合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认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出现最迟不晚于仰韶时代晚期,距今约有5500年左右,并于龙山时代普遍成熟发展,遍及中国各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引用列举大量的考古和文字记载资料以时间为线索对竹笛的起源和发展作了简要和较为客观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所以农业生产一直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农业的起源、主要农作物品种、家畜的饲养和耕种工具、耕作技术等都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话题.限于篇幅,本文仅就新石器时期有关农业方面的一些重要发现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关于艺术起源的观点众多,其中“劳动说”、“巫术说”等存在片面性,没有摆脱传统理论束缚。需要指出的是:艺术起源的单轨说不能成立;对文献考古资料的不正确运用也会导致结论错误。二者均受先验观念影响,将原始社会过分简单化,认为艺术一定源于原始社会这个特定阶段。古典进化论是这些错误认识的根源。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在艺术研究领域引入“文化要素分析法”。  相似文献   

14.
文明和国家的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众说纷纭的问题。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提出的模式在解释中国考古等的新发现时颇为乏力。而对于传统考古学上认为的文明和国家的象征如世袭制、城市、文字、大型遗址、阶级和阶层等,各个国家因自然条件等的不同,其国家起源也是各有特色的,中国的国家起源应有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城市早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城市形成与起源的理论认识,从相关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分析,可以认为:中国城市起源于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城市形成于夏代;从夏代城市形成到秦代郡县城市普遍推行这个阶段,中国早期城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小的时期。中国城市的早期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特征:中国早期城市具有多元起源和形成、不平衡发展并渐趋一统的特点;城市发展经历了城与市双轨并进的演进道路;政治因素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学术界掀起了探索汉字起源问题的热潮,在汉字起源研究领域,争论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即汉字起源时间以及汉字起源的渊源物问题,汉字起源时间有八千年说、六七千年说、四千年说等三种观点;在汉字起源的渊源物上有一元论、两元论和三元论等观点。另外,目前,在汉字起源问题的研究方法方面出现了新的倾向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籍基本可信,可用于中国文明起源史之研究,关键是要认真解读。文物是证史的重要工具,但还有一些误区要走出。农业文明的起源在万年以上,而国家的起源大约在6000年以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古龙文化的考古研究,对龙与上古信仰的关系关注不够,尤其未能将龙文化与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从巫术的角度考察,龙的起源本质即根植于中国农业文明的意义较为明确地发掘出来,对于认识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城市的区位因素1.城市起源与出现的条件(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的衣食住三大生活支柱中,最具创造性的是衣,本通过理论推理,结合考古的实证资料,剖析了国内外两大服装起源学说;生体保护说和人们对服装起源常见的疑问,从理论上证明了随着人类自身的进化,服装起源于美,而非传统起源说的御寒和保护身体,进一步诠释了人类衣生活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