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追求优越,获得补偿是克服自卑的重要途径。本文依托于阿德勒的理论,从自卑的来源与补偿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个性人物探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贾探春存在由庶出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她的情感和人性因此受到了扭曲。她试图利用宗法人伦的等级秩序来获得心理补偿,以摆脱自卑的困境。发挥自身创造力。张扬自我价值,则使探春最终超越了自卑、探春潜层心理的上述三个层面杂糅一体,构成了这一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分析了贾探春悲剧命运的来源,残酷的封建礼教下庶出的身份是探春"看似自尊,实则自卑"性格形成的根本来源。生母赵姨娘更是探春悲剧命运的重要推手。从探春的判词及诸多暗示来看,探春的命运也是像风筝一样"飞高跌重",远嫁他乡且夫家获罪,最终落得"红颜薄命"的结局。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心理建构的产物,必然与作家的心理、尤其是与作家受到童年早期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心理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阿德勒的自卑理论分析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可以发现,童年的苦难经历是曹文轩自卑情结产生的主要原因,文学创作是他释放和补偿自卑情结的有效方式,而正确的生活意义则是他超越自卑的根本原因。在正确的生活意义的指引下,曹文轩不但肯定苦难、正视自卑,而且从自卑情结中升华出了"悲悯情怀"这一崇高品质。曹文轩笔下的儿童经历了由自卑而超越的心灵成长历程,这对于培养当代儿童读者的悲悯情怀、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危机,树立超越自卑的信心和勇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彭萍 《文教资料》2010,(4):37-38
简·爱的自卑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弱小和无助,并逐渐发展为对门第、家庭、外貌的自卑。她利用维护个人的人格平等来获得心理补偿,走出自卑的困境,最终超越自卑。  相似文献   

6.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鼻子》构思巧妙,寓意深刻,透过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及心理分析,把人性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以犀利的文笔揭示了主人公内供逃避自卑的心理、补偿的心理、积极的心态以及脆弱的自尊心的可悲,同时展现了城中百姓、寺内弟子、武士等旁观者的利己主义的可恶。  相似文献   

7.
简·爱的自卑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弱小和无助,并逐渐发展为对门第、家庭、外貌的自卑.她利用维护个人的人格平等来获得心理补偿,走出自卑的困境,最终超越自卑.  相似文献   

8.
自卑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 ,与人的生理、能力、家庭、性别和未来职业等密切相关 ,其心理成因是自我意识的分化、自我评价不当、自尊心畸形变态。自卑心理具有敏感性、闭锁性、虚荣性、掩饰性、攻击性和嫉妒性。克服自卑要采用分析自卑利弊、积极暗示、正确评价自我和心理补偿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汤英 《怀化师专学报》2013,(12):108-109
在《人性的污秽》中罗斯一改往日对犹太美国人的情有独钟,描述了一个受自卑情结困扰的美国黑人悲哀的一生本文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以及法农的后殖民理论来分析《人性的污秽》中的主人公科尔曼自卑情结的起源、补偿以及最后陷入身份认同危机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社会的污点——种族歧视对有色人种产生的心理折磨,  相似文献   

10.
自卑心理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心理现象,对于自卑心理的不同处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中学阶段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可以找到自卑的根源.所有的心理问题也都可以理解为是对自卑的错误补偿。通过以团队精神为主旨的心理训练活动能够起到对学生自卑心理的补偿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维持学生的心理平衡,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中,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有:自卑、怕苦怕累的心理,轻视、爱美的心理,厌倦、恐惧的心理。消除这些心理障碍的方法有:以体育理论为基础,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师以自身的修养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  相似文献   

12.
探春身处在社会和家族的双重“末世”里,其结局是悲惨的远嫁.小说通过“官媒婆…放风筝”和凤姐曾说的话等细节描写暗示出探春并未嫁作王妃.她不仅婚姻不幸,而且还将远离一切亲情.她是失去亲情的远嫁婚姻受害者.这正是探春为自尊而扭曲人性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13.
运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理论探讨卡夫卡对事物独特的体验,感觉方式和对生活,生命的领悟方式形成的直接原因,并且得出卡夫卡创作的心路历程就是超越自卑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化--心理的规定性,决定了学生跨入师范院校后必然产生压抑和苦闷,从而形成"师范自卑情结"的雏形,学校机制的弱化,在客观上促使"师范自卑情结"的成形."师范自卑情结"是一种综合症,淡化和削弱它,须从社会文化心理产生的观念进行修正;从"学校机制"的强化、师范生心理障碍的克服和行为方式的引导等角度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自卑情结的存在,采用西方心理哲学家阿德勒与东方心理哲学家奥修对于自卑情结的理解进行比较,如在自卑情结的来源;自卑情结的作用;如何解开自卑情结,从以上的异同比较上总结出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在现实的意义上给予我们启发和思考,指出两者在现实应用中适当整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花儿"不仅注重言语符号本身的建构,更注重这种话语形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透过这种修辞文本往往可以窥见其深层情感的体悟等。使用人本主义层次理论、格式塔异质同构理论、心理补偿功能与机制等心理学理论,解读"花儿"修辞文本,发现"花儿"修辞文本表现心理世界,心理世界影响"花儿"修辞文本。  相似文献   

17.
根据阿德勒的自卑理论,《藻海无边》中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和罗切斯特的婚姻悲剧部分源于主人公罗切斯特未能对自卑感做出适度的补偿,对自卑过度补偿导致优越情结。剖析其对自卑感补偿不当最终酿成悲剧,从一个侧面更好地阐释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个性,把握他们的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18.
"情结"是心理学术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大多缘起于他们自身的"情结"。"情结"阐释了作家的童年记忆和创伤经验对催生作品不可或缺的意义。纳博科夫潜意识里的流亡情结极大地影响着他的作品,潜藏于其意识中的流亡情结催生了作品,也自然地反映在其作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