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重庆市招办消息,针对近年来部分考场出现高科技手段作弊的苗头,重庆市拟在研究生考试和高考等大型国家考试中启用无线电监控,以保证国家级考试的权威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蓝维 《思想教育研究》2005,(11):21-23,30
问题和现象一:考试作弊是当前教育管理者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四、六级的泄题事件还没有处理完,研究生考试中的枪手频出又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东南大学对南京市7所主要高校学生的调查表明:有67.2%的大学生作过弊,82.1%的大学生表示即使发现他人作弊,也不检举揭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作弊出现许多新的特点:方法多样化、手段高科技化、成员集团化、"行业"产业化,给考试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影响社会诚信的建立。文章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作弊的社会背景、作弊的方法、作弊的手段、作弊的动机等方面入手,分析影响作弊的一些因素,探索出一些防范作弊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一书,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系统考察了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革过程,探析了其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详细论述了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原则和改革模式。该书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和国际视野,还充满着现实关怀,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该书的出版将助益于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也将在高等教育考试研究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考试》2019,(1):F0002-F0002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12月22日至24日举行,全国研考考生达290万人,比增52万人,增幅21%;我省考生约5.8万人,比增1.2万人,增幅26%,创历史新高。全省在9个设区市和厦门大学共设10个考区、56个考点、1942个考场,抽调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5000余人。经过全省研考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我省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平安结束,考试过程平稳顺利,考场秩序井然,没有发生试题试卷泄密和有组织作弊事件,实现了“平安研考”的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6.
考试作弊古今中外皆有之,不论考试制度如何严厉或规范,总有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就考试作弊从经济学的角度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7.
诚信考试是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而考试作弊则与这种思想背道而驰,不仅扰乱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而且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坚持诚信考试、杜绝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及作弊原因,探寻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硕士研究生考试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行政监督的角度,探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监督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考试风气是衡量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好坏的核心依据之一。近年来,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风,而且作弊手段越来越先进,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大学生考试作弊既有其内在的主观原因,也有外在的客观原因,同时也说明大学生诚信正在慢慢地减弱。因此,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是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适应研究生教育新形势的需要,研究生招生制度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但在招生过程中扔存在着对考生作弊缺乏严密的防范和有力的惩罚措施、对招生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保护与监督机制、对专业课命题教师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现有考试科目的命题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既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招生工作效率,保证新生入学质量,又有利于创新人才的选拔。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中的两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中存在一系列的两难问题,包括科目设置中的公共性与专业性的矛盾、考试组织中统一与多样的矛盾、招考公平与扩大自主权的矛盾以及考试公平与有效人才选拔的矛盾。这些两难问题制约着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广度与深度,我们有必要理清这些问题,并寻找其中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关于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考试招生管理体制到考试形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全方位展开。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切实确立招生单位和导师在研究生选拔和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考试机构提供考试服务,政府部门负责宏观调控和监督。完善初试+复试两阶段考试方式,其中初试为全国统一考试,变选拔性为水平考试,由考试机构主办,一年举办多次,成绩几年内有效。重新设置初试考试科目,重在测试考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培养潜能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招生单位对初试成绩的基本要求,考生携初试成绩到招生单位申请复试。招生单位以考生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大学本科成绩、科研成果或论文、专家推荐信、身体健康状况等综合评定和录取考生。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考试管理,促进考纪考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屡禁不止,对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特点、危害、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这对搞好高校考试管理、促进风纪建设有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立法遏制考试作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制度是一项被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选拔人才与社会考核的重要方式,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考试作弊也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几成泛滥之势。考试作弊作为社会公害之一,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考试作弊一日不除,社会的诚信基础与政府的公信力就难以树立。立法遏制考试作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各类考试中“作弊”现象屡屡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考试秩序、降低了社会诚信度。也对我国招生考试制度形成了严重威胁。本文简单介绍我国考试制度中“作弊”的历史渊源.并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例.简要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陈富 《考试研究》2014,(2):73-82
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实演变,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西部某高校大学生作弊的现状、成因及行为发生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考试作弊具有普遍性,作弊行为已经进入到一些学生的基本价值体系,形成一种"作弊文化";(2)来自城乡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倾向"、"作弊动机"变量上有显著差异;(3)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倾向"、"作弊动机层面"、"管理制度层面"、"作弊原因"等方面有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和态度"上有显著差异;(5)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作弊动机"变量上有显著差异;(6)作弊方式多样,并带有明显的时代技术特征;(7)学生对作弊的认识和态度有不同的倾向、攀比心理的影响、考试试题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管理过程的松懈、考试与评价方面的不合理性、教师监考的松懈等是促成学生作弊的重要因素。作者在指出作弊现状、分析作弊成因及其发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作弊或尽量减少作弊的干预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大学生对考试作弊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大学生成绩考试作弊不良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态度,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考试作弊态度的认知、情感、意向三种心理因素中,明显存在着认知与情感的不协调。多数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有正确的认知,但却又有宽容性的情感。由此推断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知与意向也存在着不协调,就是说考试作弊行为的内在心理倾向在多数大学生中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考试作弊及其防治的简单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忻 《教育探索》2003,(1):52-54
学生考试作弊是严重违纪的行为,虽“屡禁”而“不止”。从博弈论经典模型“囚徒困境”的特点和条件入手,讨论学生考试作弊的收益。成本,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考试作弊的博弈心态;从完全信息纯策略静态博弈的视角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和条件,有助于我们制定鼓励学生诚实应考的政策。教师监考是否得力对学生考试作弊有重要的影响,分析运用教师监考手段防治考试作弊的作用和条件,讨论师生博弈完全信息混合策略静态均衡的概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从博弈视角提出防治学生考试作弊的条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艮霞 《文教资料》2006,(11):28-29
在大学的考场里作弊现象也时有发生。虽然每个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考试纪律,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措施来惩罚作弊学生,但是作弊现象却始终不能销声匿迹,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大学生作弊的原因有很多,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作弊现象既败坏了学风,又破坏了公平竞争的机制,影响考试的权威性。要消灭作弊现象,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调整考试形式,严格考试管理制度,严肃考试纪律,建立诚信档案等等。  相似文献   

20.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历史以及现状证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只有从招生考试管理体制、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才能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关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切实确立招生单位和导师在硕士研究生选拔和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考试机构提供专业化的考试服务,政府部门负责宏观调控和监督;考试形式应改变目前每年一次的"初试+复试"两阶段考试为一年多次初试,成绩几年内有效,考生携初试成绩到招生单位申请复试的两段制考试;考试内容方面,初试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考试,由考试机构主办,重在测试考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培养潜能和专业基础知识,复试的基本要求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确定,最终录取应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大学本科成绩、科研成果或论文等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