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是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规定的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需求,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是对全体高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共同要求。”在《课标》水平五中,规定了每一位高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是全体高中学生共同必修的内容。其中六个运动技能系列必修10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基于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中至少必修1学分。  相似文献   

2.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在三年的体育学习中,必须修满11个学分,其中田径和健康教育专题为必修模块,每个模块18学时,修满得到1个学分,其余9分为选修模块。目前,从《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健康教育专题开展良好,各省市高中一般都将健康模块的教学时间分散安排在三个学年中,主要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该系列有关内容的室内课教学,即每学期2~4课时左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明确规定:田径和健康专题模块为必修必学。在教学中,各校一般将田径的必修课程放在高一年级完成,健康教育则穿插于高中阶段的室内课上。对于在室内进行健康专题的理论教学,同学们虽不情愿,但遇到雨雪等不良天气,也只好"屈就"。而一旦到了室外,即使田径地位再高、锻炼价值再突出,但其学习过程枯燥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系列中至少必修1学分。许多教师对这一规定的错误解读,也使田径必修模块教学陷入了误区,他们把田径系列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马积慧 《体育教学》2008,(11):26-27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专题内容主要是在室内进行教学,因此,选用多种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是完成《课程标准》必修18学时的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内容学习的基本保证。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对水平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健康教育专题”系列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是,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的体育用书真正成为他们健康身心的朋友和伙伴,  相似文献   

6.
早在“体育大纲”年代,对运动保健和新兴运动项目等体育知识的学习或介绍曾有“硬性”的室内学时规定。在如今现行的新《课标》中则没有具体规定,只是:“高中生在三年的体育学习中,必须修满11个学分,其中《田径》和《健康》教育专题为必修模块,每个模块18学时,修满得到1个学分……体育知识应与实践相联系,应穿插渗透进行……”--这其中提到的“体育知识”,是指与本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项目相关的内容,而对于高中生们急需了解的未开设的新兴体育项目或不熟知的或民间的、或奥运、体育时讯以及与体育有关的高考等方面的知识没有提及。目前,户外模块的田径必修和各种选项教学以及室内的《健康》专题教学开展良好,各省市一般都将《健康》模块的18学时分散安排在3个学年中,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健康》室内教学,即每学期2~4课时左右。在实际教学中,每学期有20~22周(约38~40节体育课时),除去《健康》模块的必修,由于天气原因所造成的室内课时还是有1~4节的剩余,有不少体育教师时常会自觉利用这些课时,应同学们的要求讲述有别于《健康》模块的体育知识。根据多年来我们对室内课时的记载及体育知识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在2011年的6月中旬,连云港市的4所高中(3所普高、1所职高)联合申报了江苏省十二五课题《高中体育知识模块的设置及教学的实践性研究》,意在利用多余的室内课时进行体育系列的知识教学;设定《体育知识》选修模块,修满16~18学时即得到1个学分;通过各个年级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一整套《体育知识》选修模块的教学体系。该课题于当年底获得批复并被立为省十二五中长期重点课题。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了有关此内容的大量实践及研究工作,在这里主要将我们所实践?  相似文献   

7.
陆金冬 《中华武术》2013,(11):50-51
作为高中体育教学基础科目的田径,其理所当然地确立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必修科目的地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水平五学生在田径运动项目学习中至少必修一个学分。如何有效获取田径项目这一个学分,这是体育教师必须探索、实践与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体育教师对此应该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评价等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优化,这样田径模块学分的学习才能有效完成。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体育课改实验中,田径系列作为必修的内容提出,要求学生在水平五体育与健康课11个学分学习中必修1个学分。必修就是必须学习,这是国家对水平五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学习的要求,那么田径这一学分如何获得呢?实践中不少老师思考的有些不够,教学随意性较强,出现了凑课时、评价走过程的现象。如果我们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不进行优化,则必将影响学生对其它模块的学习,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9.
阮江 《体育教学》2008,(10):23-24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本课程必修11个学分,其中必修必学为3个学分、必修选学为8个学分。必修必学的3个学分是指定的。必修选学的8个学分在《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可以在不同系列中选修不同模块获得相应学分,也可以在某个系列中选修多个模块获得相应学分,还可以选修某个系列的某个模块获得多个学分。如某学校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作为必修选学内容,供学生选择,从理论上说学生既可以从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六门中任选几项获得8个学分,也可以选修一个项目如篮球获得8个学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校体育》2021,(4):22-24
<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体能、运动技能、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等内容的融合和有效教学来实现",并将体能模块列为必修必学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段必须修满1学分共18课时。同时指出"为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负荷,每节课最好安排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高中阶段要通过体能必修必学模块、体能课课练、体能锻炼课的教学以及课余体育训练,  相似文献   

11.
<正>健康教育作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必学内容,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模块,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以下简称本册教科书)专门设计、编写了"第四章塑造健康行为",帮助学生学习健康教育模块的内容,笔者立足于这一章的内容,为教师细致梳理健康教育模块内容的编写逻辑,并结  相似文献   

12.
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只看到田径对发展体能的作用,看不到"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在增进健康方面的差别,使1个学分的田径必修模块的设置成为体能发展的权宜之计,极大地降低了田径必修模块设置的意义。因此,建议取消田径必修模块,重新设置科学健身必修模块,将与健康相关的体能概念,科学健身的手段、方法、要求贯穿整个高中体育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性质明确提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高中实施体育选项教学,就是在学校开设的若干运动项目中进行自主选项,较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使学生学会学精,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改变以往学的项目多,但  相似文献   

14.
朱俐 《中华武术》2023,(1):51-52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是检测高中学生在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模块学习中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基本要求。十二分钟跑是检测高中学生心肺功能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从高中体育学业水平测试十二分钟跑的价值及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十二分钟跑项目提出教学建议,旨在为广大一线高中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师范大学贾齐教授指出,新课程改革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期望状态是:"每个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基于此点认识,本教学设计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按课程目标水平五要求,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围绕发展全体学生的跨越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对高中跨栏跑的教学。本节课是水平五(高二年级)的跨栏跑技术教学,教学单元共5个课时,此节课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校体育》2020,(2):39-41
<正>在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促进有效学习"教学研讨暨浙江省"四地九室"体育名师工作室教学联盟活动中,笔者有幸展示了水平四(七年级)《立定跳远的练习方法1》示范课。本课依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学、练、赛、评"一体化为方向,把关注点放在促进学生思维运动的发生上,营造身体练习和思维练习共存的教学形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又能知道如何练习立定跳远、如何评价这个锻炼方法等思维运动,进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颁布与实施,围绕《课标》的讨论层出不穷。伴随着《课标》研究的深入,对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课标》与《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课程目标"设置看到,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由《标准》中分开阐述到《课标》中进行整合阐述,从五个维度修改成四个方面的目标,并在文字表达上进一步进行修正与界定。面对体育课堂教学对如何科学的实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一直是个比较难以把握与实施的课题,《课标》中重新将此进行整合与阐述,这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难就难在如何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怎样结合才是一个适当的度地把握,这主要需要一线教师正确的理解并能在体育教学中加以实施,以此达成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暴露出学生身体锻炼与体育技能培养的矛盾、教师体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及学生体质评价等问题,本文对我国和美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模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目前选项教学内容建构中存在的困惑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省重点高中必须实行选项教学,以模块为单位进行选修,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需修满11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掌握2~3项体育运动技能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提供了保障。但同时《课标》和《意见》也给教师教学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通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为了满足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内驱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基础性与选择性的有机统一,特别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