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紫苏籽中脂肪酸及主成分α-亚麻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苏籽脂肪酸的组成和主成分α-亚麻酸进行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紫苏籽中脂肪油进行提取,并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鉴定.由紫苏籽中分离鉴定出8种脂肪酸,占紫苏籽油总量的95.80%.主要含有α-亚麻酸66.45%、棕榈酸17.30%、亚油酸2.62%、油酸2.25%.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主成分α-亚麻酸进行了定量分析,含量为275 mg/g.  相似文献   

2.
紫苏籽油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紫苏籽资源,本文采用改良索氏抽提法提取紫苏籽油,对所提取的紫苏籽油采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改良索氏抽提法提取紫苏籽油的得率为48.55%,能较好的提取出紫苏籽中的全部油脂;紫苏籽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和棕榈酸,其中α-亚麻酸的含量高达65.37%,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  相似文献   

3.
对软枣猕猴桃不同部位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对比.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果肉和果籽中的脂肪油,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脂肪油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果肉和果籽中均含有亚麻酸,且果籽的亚麻酸含量高于果肉;果肉中含有亚油酸,但在果籽中并未检出.  相似文献   

4.
对南方猕猴桃、北方猕猴桃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对比.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两者中的脂肪油,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脂肪油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猕猴桃的亚油酸含量高于北方猕猴桃,但其亚麻酸含量低于北方猕猴桃.  相似文献   

5.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稻秆中脂肪油进行提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分离鉴定出9种脂肪酸,占脂肪油总量的92.64%,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主要化学成分为:棕榈酸21.00%、油酸29.30%、亚油酸22.89%和α-亚麻酸14.77%.用水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稻秆挥发性物质,测得稻秆挥发油的含量为0.80%,用GC/MS法从稻秆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0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2-戊基呋喃(14.98%),甘菊环(17.42%),壬醛(7.06%),辛醛(3.54%),2-癸烯醛(4.02%),1-己醇(3.38%)等.  相似文献   

6.
《文山学院学报》2014,(3):17-20
采用化学法萃取和GC-MS法对花生和紫苏种子的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花生的含油率为34.60%,紫苏种子的含油率为39.40%。GC-MS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油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组分,即: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酸、10-十八碳烯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紫苏种子油中共检测出5种脂肪酸组分,即:棕榈酸、亚油酸、α-亚麻酸、硬脂酸和10-十八碳烯酸。花生油中脂肪酸的主要组分是亚油酸53.05%、油酸31.74%、棕榈酸7.95%;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的主要组分是α-亚麻酸80.06%、亚油酸11.83%、棕榈酸5.37%。花生油和紫苏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85.21%和92.81%。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GC-MS分析)测定了皖北沿淮地区播娘蒿种子油脂肪酸成分,采用文献对比法研究了不同地区播娘蒿种子油脂肪酸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皖北地区播娘蒿种子含油量为42.60%,高于四川、陕西地区.播娘蒿种子富含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等,其中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含量丰富.不同地区播娘蒿种子油脂肪酸含量有明显差异,皖北地区播娘蒿种子油酸、亚油酸含量稍高于川、陕,亚麻酸含量低于川、陕,芥酸含量与川、陕地区接近.播娘蒿种子油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酿酒后山葡萄皮和籽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酿酒后山葡萄皮和籽中的脂肪油,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脂肪油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酿酒后山葡萄皮鉴定出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脂肪酸总量的72.59%,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4.98%、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5.35%;酿酒后山葡萄籽鉴定出5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脂肪酸总量的87.30%,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9.58%、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4.90%.  相似文献   

9.
对鞍山产山葡萄籽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山葡萄籽中的脂肪油,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脂肪油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葡萄籽中主要提取出6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是亚油酸.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索式提取法对螺旋藻中的脂肪油进行提取,并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测定.螺旋藻共检测出6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4种,相对百分含量占检出所有脂肪酸的57.44%,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为12.17%,亚油酸为7.25%,5,8,11,14-二十碳四烯酸(花生四烯酸)为22.12%.  相似文献   

11.
云南红花油茶籽和白花油茶籽脂肪酸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分别提取云南腾冲红花油茶(Cam ellia reticulatef.simpex)籽和白花油茶(Cam ellia oleif-era)籽油,测定种籽含油量,油甲酯化后,应用GC-MS对它们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红花油茶籽含油量(质量分数,下同)较白花油茶籽高,分别达到38.3%和36.0%;(2)红花油茶油和白花油茶油脂肪酸成分相似,但组成有所差异,红花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占83.5%,饱和脂肪酸占16.6%,其中棕榈酸和硬脂酸达到16.4%,油酸和亚油酸达到83.0%;白花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占89.7%,饱和脂肪酸占10.2%,其中棕榈酸和硬脂酸达到10.1%,油酸和亚油酸达到89.1%;(3)红花油茶油中棕榈酸和硬脂酸较白花油茶高,亚油酸相近,油酸较白花油茶油低.  相似文献   

12.
对沙棘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对沙棘籽油中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脂肪酸进行分离和鉴定,分离鉴定出19种脂肪酸,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的85.4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亚油酸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索氏提取方法提取柞蚕蛹油,用KOH/CH,OH酯交换法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共鉴定出13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以亚麻酸(LNA)、棕榈酸(P)、硬脂酸为主,柞蚕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总量的66.63%.  相似文献   

14.
柞蚕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方法提取柞蚕蛹油,用KOH/CH3OH酯交换法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共鉴定出13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以亚麻酸(LNA)、棕榈酸(P)、硬脂酸为主,柞蚕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总量的66.63%.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研究核桃仁油脂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乙醚、正己烷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对核桃仁中的核桃油进行提取。用两种甲酯化方法对核桃油进行处理,通过GC/MS方法分析了核桃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从核桃油中共检出13种脂肪酸,除亚油酸等5种文献报道过的主要成分外,还包括十四烷酸(肉豆寇酸)、十五烷酸、十六碳烯酸、十六碳二烯酸、十七烷酸、二十烷酸(花生酸)以及二十碳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等8种含量较少的成分,约占核桃油脂肪酸总量的1.7%。  相似文献   

16.
高纯度共轭亚油酸的制备及其转化过程的表观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轭亚油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潜在应用前景的脂肪酸 .研究了可用于规模化生产的高纯度共轭亚油酸的合成方法及其纯化的工艺路线和条件 .以红花油为原料 ,通过脲包纯化、共轭化制备出纯度高达 95 %的共轭亚油酸 ,总收率在 4 8%以上 .并对以葵花油为原料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其表观动力学模型 ,为工业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糖李子籽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利用索氏提取法对果籽中的脂肪油进行提取,以KOH-CH3 OH溶液将脂肪油中的脂肪酸甲酯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糖李子籽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其亚油酸的相对百分含量为88.20%,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豆卵磷脂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卵磷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卵磷脂中含有4种脂肪酸:棕榈酸(16.5%)、硬脂酸(4.2%)、油酸(12.1%)、亚油酸(59.2%);亚油酸在大豆卵磷脂中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