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郭彦瑞 《教育导刊》2004,(21):15-17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重要内容。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超越了身份制、等级制等将教育视为少数人特权的历史阶段之后,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之一。20世纪40年代《联合国人权宣言》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主要是对在现代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的教育权利的关切和补偿,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不仅伴随着经济不平等,还伴随着教育的增长和教育的不平等。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教育平等的理念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反差,从而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其所有制约的社会化发展,这为我们分析初级阶段的教育平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一般来说,教育平等概念往往容易导致抵触教育现实的倾向,而教育公平概念往往倾向于认可教育现实,可谓是现实化、具体化了的教育平等。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在对教育进行投资以及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教育资源再分配时,不应忽视弱势群体的实际占有份额,而公平与效率兼顾,追求二的最优化,理应成为我们的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的教育平等问题,需要明确几个关键问题:公平与效率、权利平等与实质平等、机会均等与结果均等。在现阶段,在教育的不平等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情况下,必须体现"公平优先,效率兼顾"的原则,在公平的前提下追求效率;不但要重视权利的平等,更要关注实质的不平等,以及教育的不平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既要关注微观个体的机会均等,也要关注宏观上结果的不平等,重视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教育补偿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应该主要由国家投资,从而应是相对公平的教育。择校行为的出现说明我国义务教育权利分配是不公平的,这可以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原因;义务教育权利分配的不平等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反映,也是造成未来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实施全民教育,推进教育权利平等,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与同龄城市儿童相比,受教育的权利是不平等的。因此,全社会都应对他们的教育问题给予高度的关心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麟 《吉林教育》2006,(1):18-1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价值之一。追求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我国古代的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教育的平等性”乃至1948年“受教育权”,被纳入联合国以世界人权宣言,无不说明人类社会把平等教育视为理想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7.
教育平等理念的僭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舶来的教育平等应用于当代中国并无价值,这是因为现在并不存在教育权利不平等的现象,教育权利平等已无须追求;教育机会(包括入学机会和学业成就机会)平等则无实现的可能,学生背景差异的无法消除和教育的等级性的必然存在便决定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在任何社会,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教育公平是检验社会公平的重要尺度。受教育的权利平等是人与人平等的起点。接受教育,是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在以人为本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日,呼唤机会均等,要求教育公平,具有更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与个人生活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增加,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也逐日增强。教育公平包括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入学机会平等、受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教育结果的平等。目前,我国公共教育制度中存在着诸多教育不公平现象,具体表现在城乡教育不公平,地区教育不公平,重点校与一般校教育的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的后果是制约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教育的复制功能,加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稳定。为促进教育相对公平的实现,可以采取下列对策:调整教育财政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实行教育券制度,推进各类教育办学体制的多元化,调整教育评价导向等。  相似文献   

10.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我国的“教育平等”有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现实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教育平等只能成为一个悖命题,教育的不平等才是永恒的主题。人们对教育平等的渴求,更多地反映的是对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渴求,其实是在追求“教育公平”而不是“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1.
教育考试公正作为一个目标和原则是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具有公正的二重性含义:一方面它包含着形式上的统一标准,另一方面在实质内容上它还要考虑差异性问题。教育考试公正的平等性表现为规则和程序平等、机会平等;教育考试公正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既要照顾地区差异、特殊考生的权利保障差异性,还要顾及性别差异性。教育考试公正就是这种差异性与平等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平等是人类数千年来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21世纪的今天,平等权已成为了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受教育权是平等权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教育则是保障平等权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应的,职业教育对公民平等权的保障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是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公民平等劳动就业权的重要手段,还是保障公民平等获酬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应当受到高度重视,这是我国现实发展的需要,也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其保护的潮流相适应。教育权平等性保护必须在立法、民事和行政诉讼及宪法诉讼上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育平等追求的代价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平等是人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在教育中的体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教育平等离不开社会的制约,离开社会发展的现实而追求的教育平等是不理性的。因此,我们应当从理性的维度上理解教育平等。首先,从平等中理解教育平等,关于教育平等的追求应从历史中把握;社会发展制约下的教育平等是追求教育平等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开放大学的课堂文化价值意义,在于它通过一个令人向往的大众传播媒介构建了社会育人课堂,为大学、教师和学习者建构并树立一种全新的远程开放教育人权价值观、学术自由价值观、人格平等价值观、教学民主价值观、科学真理价值观、理性启蒙价值观、博爱人性价值观、社会奉献价值观和文化包容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活动空间,从而为人类教育开辟了先进的教育理想主义人文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思考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教育公平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两个方面。目前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存在着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 ,高等教育领域也表现出种种不公平的现象。通过对这些不公平现象的分析 ,本文对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提出在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同时必须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延伸。通过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应用和依法治教,一个教育体制更加公平的社会是人们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里的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没有具有现代意识的高素质的公民,中国的现代化就很难实现。大学生做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祖国的栋梁之材,他们将站在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最前列,所以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决定了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我国的"教育平等"有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现实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教育平等只能成为一个悖命题,教育的不平等才是永恒的主题.人们对教育平等的渴求,更多地反映的是对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渴求,其实是在追求"教育公平"而不是"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受教育权应当完全平等。现实教育领域存在的基于优长、阶层、民族、地域等的差别对待,大多是出于历史和现实利益考量的折衷、过渡之举,不具有长久的制度正义性。受教育权平等在形式上依赖于法律条文的规定,在实质上则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要改善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状况,应重在对权利的经济背景进行合理调剂,而不是改变权利和机会平等的法定规则本身。在经济基础和教育资源趋于均衡的条件下,各种差别对待措施应当逐步弱化并最终取消,从而使受教育权平等在形式上和实质上得以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