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民国时期,国民党曾经有过党内民主的制度设计,但是这一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却演变为独裁统治。依照国民党领袖的设想.党内民主可以模拟代议民主,但是党内民主和代议民主存在本质性的区别,由此也导致了国民党党内民主制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结束到国共内战全面爆发这段历史,以往学界往往关注国共政争,而忽视像《大公报》这样的民间报纸的呼声。抗战胜利后,《大公报》为实现国家的和平、安定而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呼吁。对于1946年1月召开的政协会议,更是寄予了极大的希望,积极地参与了政协各项议题的讨论,把政协决议更是当作了实现和平、民主的保证。然而实际上,此次会议的所有决议都没能实现,会议的唯一成果是对国民党的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3.
1946年7月3日,蒋介石政权违反政协决议,单方面决定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对此,成立于1946年8月中旬的中国民主社会党开始时和民盟站在一起公开表示反对,但到伪国大召开前夕,民社党又一改初衷,宣布有条件地参加。民社党之所以最终决定有条件地参加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伪国大是由民社党的政治主张、民社党人对国民党政权仍存有幻想及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张君劢个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黄淮 《上海教育》2009,(15):10-11
在20世纪的中国教育史上,黄炎培先生是以自己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成为与时俱进的教育家的。黄炎培作为教育家的人生轨迹,极富个性色彩和传奇经历。他考中了清末举人,却抛弃了仕途生涯;他献身于教育,却寄情于革命;他积极兴办学校,却建立了民主政党;  相似文献   

5.
1946年7月3日,蒋介石政权违反政协决议,单方面决定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对此,成立于1946年8月中旬的中国民主社会党开始时和民盟站在一起公开表示反对,但到伪国大召开前夕,民社党又一改初衷,宣布有条件地参加,民社党之所以最终决定有条件参加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伪国大是由民社党的政治主张,民社党人对国民党政权仍存有幻想及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张君劢个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后,一九二四年一月召开的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使国民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国民党“一大”结束后,共产党人于方舟、江浩、李锡九等根据中共“三大”的决议和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具体办法,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底在天津建立了国民党直隶省党部和天津市党部,天津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加入了国民党,许多党、团员并担任了国民党省、市党部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学历史教学》2003,(10):28-29
1946年2月.重庆各界人民在校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国民党派特务、打手七八百人捣毁会场,打伤大会代表李公朴等60多人,造成“校场口血案”。这一事件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政协会议决议,坚持独裁内战的反动面目。同年5月,画家高马得借用了“张果老倒骑驴”这一民间流行俗语创作了这幅漫画,讽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  相似文献   

8.
老舍的《西北是块宝地》一文,刊登于一九四○年七月一日由浙江金华建国出版社出版的《建国月刊》创刊特大号上(正文页内标有“第一期”字样)。当时,杭州已经沦陷,国民党浙江省府已迁到金华。发表在这期刊物上的文章,大部分是国民党军政要人的官腔,也有宋庆龄、黄炎培等知名人士的撰述。由于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期,对该刊知者甚少。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是否应该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上,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存在严重分歧。马林提出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方案,得到布哈林的支持,并以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形式确定;在西湖会议上,陈独秀等人以服从共产国际纪律原因,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一度支持了马林的党内联合的主张;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认为马林提出加入国民党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训政体制是国民党在1928—1948年间确立和实行的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它的建立是国民党打着向民主宪政过渡的旗号,实现其以党治国和一党专政的具体表现。我们通过这一体制可以看出国民党和南京政府的反动本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是由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过渡过程中产生的,是孙中山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的首次具体实践,具有一定的民主内容和民主精神,推动和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正确评价训政体制在我国现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必须了解训政体制的理论来源,确立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共三大前,陈独秀对民初政党政治以及国民党的认知与评判大体是求实的。他认为在威权主义思想氛围中,民初的政党政治不可能真正实现。作为思想家的陈独秀,判定国民党是一个失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党是基本正确的;作为中共领袖的陈独秀为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而认定国民党为全民党、国民革命的领袖党则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共三大前,陈独秀对民初政党政治以及国民党的认知与评判大体是求实的。他认为在威权主义思想氛围中,民初的政党政治不可能真正实现。作为思想家的陈独秀,判定国民党是一个失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党是基本正确的;作为中共领袖的陈独秀为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而认定国民党为全民党、国民革命的领袖党则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1947年国共和谈彻底破裂后,民盟在国统区与国民党反动派坚持斗争,坚持民主的、和平的立场,通过抨击政府改组、支持学生运动等几个回合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本认为1947年民盟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是坚定的,是中国民主斗争史上不可低估的一页,它充分证明了民盟是“中国民主运动的生力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党关系的演变直接表现为国家发展道路的抉择。抗日战争为中国各党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竞争的平台。在国家发展道路问题上,国民党坚持“一党训政”,中共主张“联合政府”,中间党派呼吁“民主宪政”。国民党为抗衡中共“联合政府”的主张而接过中间党派“民主宪政”的旗帜。中共倡导“联合政府”要求与国民党分享国家权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间党派的政治利益。“民主宪政”与“联合政府”汇合,对“一党训政”形成强有力的挑战,这是战后中国走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人民民主国家发展道路最深厚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5.
黄炎培(1878-1965)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首创者。陶行知(1891-1946)是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生活教育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他们二人都抱定教育兴邦的理想,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立志改革中国旧教育,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当然他们的理论各有侧重点,黄炎培侧重于职业教育,陶行知则侧重于生活教育。但他们在教育思想上有许多共同点。一、在教育与政治相结合的观点上的一致性黄炎培和陶行知早年都受过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廖仲恺努力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制定和坚决执行三大政策,对促成、巩固和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所起的作用仅次于孙中山。首先,廖仲恺是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最得力助手。廖仲恺通过同苏俄、共产国际代表的一系列接触和会谈和与中共的接触。逐步坚定了改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信心.并为改组国民党做了大量工作。其次.廖仲恺是实现国共合作的核心人物。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排除干扰,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证了国民党“一大”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第三,廖仲恺在巩固国共合作方面作了不懈努力。他坚决贯彻大会的决议,努力创办黄埔军校,积极进行反帝运动,贯彻三大政策.与破坏国共合作的行为做斗争。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黄炎培先生诞辰130周年。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始人和我国近代职业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为了纪念和缅怀黄炎培先生,全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10月18日.“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高层论坛暨《黄炎培日记》首发式”在南京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周远清同志作了重要讲话;10月24日,“黄炎培诞辰130周年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讨会”在郑州召开,与会同志深入研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缅怀他对中国职业教育的重大贡献,称赞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历久弥新。本刊特约和选用部分交流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黄炎培先生诞辰130周年。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始人和我国近代职业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为了纪念和缅怀黄炎培先生,全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10月18日,"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高层论坛暨《黄炎培日记》首发式"在南京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周远清同志作了重要讲话;10月24日,"黄炎培诞辰130周年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讨会"在郑州召开,与会同志深入研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缅怀他对中国职业教育的重大贡献,称赞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历久弥新。本刊特约和选用部分交流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民主制度的最新论断,并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基础上,在百年奋斗中探索出来的民主模式。与西式民主相比,全过程民主是授权民主、行权民主与实质民主三位一体的民主,超越了资本主宰,是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得到实惠的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的全过程民主是对西式民主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1940年3月淮南在刘少奇和中原局一些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政权建立后,便着手推行减租减息的经济政策,以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在推行减租减息政策时,淮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时间相对较晚,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一政策认识不成熟,还有日伪、国民党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抗日民主政权的工作人员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耐心细致地开导地主,同时组织力量反击日伪、国民党顽固势力的破坏。抗日民主政权根据淮南的整体形势,并借鉴其他根据地的经验形成了点面结合、典型试验的科学方法。这一政策的推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团结了地主阶级,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但某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