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张嘉玥 《宁夏教育》2023,(Z1):28-30
“县管校聘”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流动的重要改革路径,对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增强中小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城乡师资相对均衡等具有重大意义。“县管校聘”因涉及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学校和教师利益的再分配,政府就要通过着力加强“县管校聘”改革整体推进的统筹力度、提升“县管校聘”政策执行的监管水平、健全完善校园治理体系建设等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有效推动“县管校聘”改革工作落实落地、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师资差距很大程度决定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县管校聘”的实质是营造富有竞争力的“内部市场”。推行“县管校聘”,要坚定改革方向,变“单位人”为“系统人”;坚持业绩导向,优化教师收入结构;尊重学校办学主体地位,赋予充分的用人自主权;鼓励优秀教师扎根乡村的政策只增不减;保障教师在学校治理中的民主参与权。  相似文献   

3.
“县管校聘”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管理的创新性改革。解决“县管校聘”目标群体——教师的“制度适应”问题,是推进“县管校聘”制度落实的着力点。提高教师对“县管校聘”制度的适应性,是破解制度管控下“教师逆流”难点的关键思路,也是实现刚性配置中教师资源最优化的核心举措。制度适应理论视域下,教师适应“县管校聘”制度是文本与情境相互牵制的过程,是从试探拒斥到主动嵌入的动态行动。从文本与情境的静态适应出发,重点关照教师与制度互构过程中的动态适应,是消弭教师与制度鸿沟,提升教师适应,推进“县管校聘”落实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县管校聘”是对教师资源配置行政权力的整合,是新时代政府公共职能的显著体现。“公共性”向度可以从根本上解释我国现阶段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逻辑框架,就是政府要求教师以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形式提供公共服务。“县管校聘”面临困境的本质是“公共性”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策缺少法源性支持、机制架构引发利益相关者间的博弈以及伦理品质的流失等。“县管校聘”的有效执行需要教育公共性理念的合理复归,通过确立教师职业专业性与公共性统一的法律地位、推进区域整体化治理、构建多主体协同的有效模式,同时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提升教师资源配置活力等举措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朱胜国 《中小学校长》2020,(3):13-17,21
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实质是引入内部竞争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县管校聘”作为一项新的公共政策,蕴涵着效率与公平两种行政伦理,务必妥善处理二者关系,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实行“县管校聘”,需要我们综合考虑编制、职称、待遇各方面因素,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程序公正,对后进教师进行指导帮扶并予以人文关怀。与此同时,优化学校布局,整合薄弱学校,深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放管服”改革,促进“县管校聘”从良策到良方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县管校聘”制度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教师共享性和流动性,优化师资配置和提高教师工作活力的重要政策落实载体与举措.在全面推行“县管校聘”的关键阶段,需要重视以教师留与流的矛盾、校长权与责的矛盾、教育系统内与外的矛盾为核心的落地挑战.为确保“县管校聘”的落地扎根,教育系统内外部多方主体需构建县域内统一的保证教师能动,促进教师想动,助推教师持续动的制度体系,为“县管校聘”的依法实施、公平保障、落实质量和社会认可提供持续的动力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
“县管校聘”战略意图在于解决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师资配置不均的问题,把教师从“单位人”向“系统人”转换,从而促进县(区)域内教师的良性流动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通过对钦州市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反馈的问题进行问题导向,寻找适合本土的解决教师流动管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县管校聘”是新时代义务教育教师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多地调研发现“县管校聘”政策执行绩效欠佳.深入反思政策前提、管聘指向和执行模式,有助于深化政策认知、优化政策实践.“县管校聘”政策应不仅是结构性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和个体性功利发展的需要,更是基于“结构-个体”整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管聘指向的应不仅是体制性的岗位身份,更是基于新情境的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执行模式应不仅是“自上而下”的政策传达和“自下而上”的需求关照,更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基于平等交往的话语互动.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全国各地大力推进"县管校聘"工作,以解决教师编制比例失衡、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实现教师队伍县域内统管统用、合理配置,以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挖掘教师个人潜能。运用"竞聘上岗"方式促进教师流动,逐步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县管校聘的改革核心是将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其实施范围为公办中小学在编在岗职工。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机制,改进完善中小学岗位管理模式,加强教师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贺州市的三所中小学校为例,论述该市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后,学校开展竞聘、考核、任用等有关工作的做法与成效,促进形成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协调平衡的良好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S省9个代表性地市的部分县区开展的“县管校聘”政策实施以来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现状调查显示:部分基层校长和教师对“县管校聘”政策理解不到位,不同县(区)间教师交流轮岗推进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教师流动主观意愿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监测与调控的专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县管校聘”政策背景下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师资交流轮岗问题的对策是:加强示范引领,提升校长和教师政策理解程度;积极运用调节杠杆,统筹省域政策推进水平;因人因事制宜,激发教师交流轮岗的主观意愿;加强监测与评估专业性,完善督导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强化统筹领导、强化制度设计、强化岗位激励、强化考核监督等四个方面,论述贺州市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举措、过程及初步成效,呈现整市(设区市)推进该项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S市中小学自主办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存在学校部分办学自主权不足、学校治理机构作用发挥不充分、教师和学生等利益主体参与学校治理层次不高、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治理范围较窄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学校办学自主权难以真正落实、学校内部治理机构设置不合理、教师和学生参与治理意识不强烈、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因此,为真正落实中小学自主办学,应该扩大重点领域办学自主权,健全学校内部自主办学机制,鼓励教师、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完善社会参与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系统回顾我国“县管校聘”政策研究总体情况,主题涉及政策发展、政策文本、政策执行、工具视角、理论思辨与国际比较6个方面。这些研究对政策落实有积极意义,但亦呈现出区域政策横向关注有余而纵向发展研究不足、政策文本与实施分析颇多而政策过程分析欠缺等问题。未来可侧重开展“县管校聘”的纵向发展性研究,深挖其教育效率与产出,以多学科理论视角剖析“县管校聘”推动教师流动实效,探索其未来发展变量与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5.
齐华伟 《成才之路》2010,(19):92-92
江苏省政府近日出台“江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在示范区推动教师轮岗制,按照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骨干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进行交流。在示范区内,除试验教师轮岗制外,还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科学的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体系,引导社区、家长及有关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办学活力不足是制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亟待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释放与增强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关键在于推进中小学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明晰政府、学校权责边界,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和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保障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其中,扩大教育教学自主权、人事工作自主权、经费使用自主权,是最为关键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近30多年来,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陷入“政府放权不放心、高校要权又怕权”的两难境地,且集中统一的授权方式也存在逻辑偏差。通过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特性分析,提出未来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重心应在提升高校办学自主能力,其构成要素包括自主意识、制度系统性和制度正义性等三个方面,并指出高校办学自主权 “落实”与“扩大”的可能选择:在遵从历史和现实的前提下,“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关键在政府和高校对执行原则理解的一致性,以协议方式“扩大”授权,重点在事前对高校办学自主能力的评估,着力培养高校的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放权”市教育工作会议在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没想,我非常赞成会议提出的要实行市、区(县)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和扩大基层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办学活力的改革思路。教育要提高质量,要出人才,究竟是“搞活”,还是“统死”?对于这个问题,有些同志的认识恐怕还不够明确。古今中外的厉史证明,凡是有成就、有特色的学校,都是有办学自主权的,都是因为自主办学,才能够按照校长自己的教育思想、办学思路和模式放开手脚搞教育实验,使学校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扩大办学自主权,实行校长负责制”这句话是五年前提出来的。有人说,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职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教师校本专业发展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校长应该在教师校本专业发展中实现四个思想超越。  相似文献   

20.
姚雁 《教学与管理》2005,(12):11-13
公有民办中小学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型办学模式,“是一种集公办与民办为一体,既体现政府办学的规范性,又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吸引社会对教育的投资,使学校的办学规模及办学质量有一个较快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体制”。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依靠的主要力量,针对公有民办中小学新的特点,有必要探讨其教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