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蒙学教科书承担着"启蒙"、"养正"的神圣职责,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心脏"。蒙学教科书的编写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教育思想息息相关。清朝蒙学教科书历经岁月的洗礼,成为传统教育的精华,其前期的价值取向主要为"伦理本位"、"人格本位"以及"知识本位";后期的价值取向主要侧重"科学素养"。审视清朝蒙学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可以为当今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是19世纪英国重要的教育思想流派,詹姆斯·穆勒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传统,又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等人的教育思想,在其代表作《教育论》中运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功利主义原理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提出了旨在追求和实现个人及他人"幸福"的教育目的观和...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教科书以其巨大的社会辐射力,在"自强"与"求富"中迅速进行着现代商品经济启蒙。教科书通过强调商业意义、普及金融常识、介绍企业制度、引导商品营销、刷新财富观念,大胆言商、大肆言富,直接挑战了中国社会传统的贵义贱利观念。同时教科书作为社会中想象力和愿望的浓缩,现代商品经济启蒙呈现出全球图景、突出实用以及传统在场等特有风格。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人强烈感受到思想启蒙的重要。伴随着新式教育的兴起,新的话语寻找与之相应的符号表达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要。清求民初教科书中文言文逐渐过渡到白话文、注音字母规范并推行、外国语言教科书普及。于是,教科书便涵载了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信息系统、规范了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交际系统、拓展了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参照系统,很好地完成了与启蒙的接轨任务。  相似文献   

5.
吴小鸥  李想 《教育学报》2012,(5):118-128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学迅速进入中国,但科学的传播却较为缓慢。伴随着20世纪初中国新式教育的出现,文明书局高举"科学"的大旗,1903年开始出版"蒙学科学全书"28种。这是第一次书名全部印有"教科书"字样、第一套中国人自己分科编著(译)、至今唯一用"科学"之名统领的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明确学科概念及知识分类,彰显了中国学术由四部之学到分科之学的转型;下移中国科学启蒙的重心,大量普及科学常识;突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别强调试验与观察;全面规范"教科书"要素,分化了科学译著与教学用书;渗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升了教科书编制的科学化程度;注重课程内容与教学进度有序、弹性、指导性,但没有分级设编。"蒙学科学全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智慧与创新,以及由此开启20世纪初科学启蒙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在知识精英对大众进行现代意义总动员思路的引领下,清末民初教科书在科学理性、民主政治、现代伦理精神、现代商品经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着启蒙。教科书开启儿童的智识,塑造着国民新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构建了社会变革话语系统的基础力量。教科书的启蒙犹如静水深流、润物无声,不断浸润着中华大地,激荡着古老的神州。正是由于清末民初教科书启蒙的力量与承载,现代性在这个千年古国中以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形式喷涌而出。于是,文明在潜移默化中前行,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7.
作为音乐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钢琴文化,在我国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钢琴教育功不可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主义"正在影响着我国钢琴教育。本文分析了近三十多年来我国钢琴教育所取得成绩以及存在的一些忧虑,并从"文化、人、教育"三者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功利主义"对我国当前钢琴教育的影响,提出了在"功利主义"背景下应对我国当前钢琴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教科书不但是知识传播的工具,还是思想启蒙的利器.伴随着新式教育发展,从教会学校、洋务学堂教科书中最早出现民主政治零星思想开始,清末民初教科书通过对现代政法制度的宣扬、对公民自治活动的引导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提倡等维度呈现了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展现了理想化的民主政治图景,并具有那个年代特有的民主政治启蒙特点.正是通过小小教科书的大大启蒙,青年学生成为近代民主化力源并把握方向的新兴社会群体,而且教科书以其巨大的社会辐射力,使民主政治由少数知识精英群体关注而成为浸润到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普遍思想,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既有观念,塑造着国民新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五四运动将民主作为基本价值加以崇尚做出了基础性铺垫.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语文教科书的发展与"新教育"改革密切相关,民初"新教育"所发生的深刻变革,直接影响着此期国文教科书的编辑思想、内容类型、语言形式等,从国文教科书中可以探寻民初"新教育"想象。  相似文献   

10.
从1903开始,中国现代教科书发展进入"黄金二十年",并在1922年新学制教科书达到最高峰。这期间,教科书种类呈现多样性,与学制规定课程名称不完全吻合,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为主导,学科门类、名称、知识、术语基本定型。教科书编排力求科学性,注重理论指导及教育心理规律,以儿童生活经验为主导,诠释教育之人性意义。教科书制度凸显支持性,官方审定信息多渠道发布,以鼓励优良教科书为主导,成就了出版的多元良性竞争。教科书编撰出版形成地域性,留学生群体积极参与,以江浙地区知识分子为主导,张元济堪称现代教科书之父。教科书启蒙指向现代性,以对现代人及现代中国的召唤为主导,映射出风雨如晦岁月中教育有为的思想样貌。  相似文献   

11.
沈心工是中国首届师范生,1897年参编南洋公学《蒙学课本》是中国人自编的第一套新式教科书,为近现代教科书发展指明方向。1904年,他在南洋公学附小开设唱歌课以歌作戈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蒙学读本向近代教科书转变的过程发生在晚清。一般公认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师范生陈懋治等人编《蒙学课本》三编,还有1898年无锡三等学堂俞复、丁宝书、杜嗣程和吴稚晖等创办者编就的《蒙学课本》,是中国人自编教科书之始。新学堂和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促进了教科书的诞生。文明书局20世纪初推出的一套“蒙学教科书”,汲取了西方分科思想,在学科设置上较明显地具有了近代学科意识。商务印书馆的“最新教科书”,按照学制规程来编辑课文,不论是规模的健全还是编辑的规范性,都标志着中国近代教科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教学或教科书与人类知识史经历了一个从古代原始合一到近现代高度分离的发展演变过程。当今时代迫切需要重建教学或教科书与人类知识史的结合 ,它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目标的切实步骤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两课"教育的目的是培育社会需要的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实现从灌输到启发、从他觉到自觉,从课本到生活的三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是在《约伯记》的影响下形成的,其要义在于诗人以神性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生命在社会历史境域中遭遇到的痛苦与混乱,使之变成了信仰领域中的真理,从而超越了现代启蒙思想的桎梏,超越了同时代人的思想和艺术局限,为个体生命拓展出了一片全新的生存空间。《出发》之后,穆旦对神性生存境域的探索虽然在历史压力之下走向了终结,但诗人的探索却对中国现代思想中的个体生存真实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16.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时刻,大学应该成为新启蒙的最重要场所之一;因本土思想资源的缺乏和启蒙精神的异质性而赋予了《外国文学》课程更多的启蒙责任。文章厘清了"新启蒙"的概念,回顾了中国艰难的启蒙之路,主张以《外国文学》课程为载体,以普世价值为主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启蒙,使他们成长为思想解放、人格独立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17.
启蒙成为新时期之初文学批评的主流话语,除了思想解放大潮这个大的时代语境之外,"新启蒙"思潮的推动、知识分子启蒙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文学创作中的启蒙色彩等都是重要原因.1990年代以来,在学界大规模"反思现代性"浪潮中,启蒙也成为与80年代"现代化"价值取向密切相关的命题而备受质疑.  相似文献   

18.
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的现代启蒙工具理性批判理论陷入了困境。只有立足于“实践”这一交往关系产生的坚实基础,根据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将现代性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建立在交往行为理论基础之上,从主体哲学走向主体间哲学,由工具理性批判走向交往理性,由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哲学,才能超越现代人们长期墨守着的黑格尔的理性概念,才能使批判理论走出困境。因为只有以“实践”为基础的交往行为理论,才能超越先验理性和超验理性的证明模式,摆脱工具理性批判的理论窘况,从而为现代性理想的兑现提供合理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以启蒙的方式形成科技一体化的趋势,并对自然与社会产生新的控制。伽达默尔认为,科技发展虽然祛除了宗教的蒙昧,对现代文明的建构有着直接的贡献,但它在对文化和科学等领域的操控中规定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使现代社会处于深层的异化之中。因此,有必要通过实践理性的诉求对科技理性作内在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