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利用错误分析理论探索学习者的动态的中介语系统是有必要的.我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中介语主要表现在称呼语的使用、语言结构的学习、翻译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教师对这种语言现象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采取适应的教学对策,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利用错误分析理论探索学习者的动态的中介语系统是有必要的。我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中介语主要表现在称呼语的使用、语言结构的学习、翻译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教师对这种语言现象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采取适应的教学对策,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的中介语理论是旨在揭示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语法表现的语言习得理论.文章的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中介语的概念及特点,包括石化现象、文化迁移、母语特征以及任务变异.第二部分再深入介绍了现实中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进一步解释了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展开中介语语法特征表现调查的原因.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是运用了资料收集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中介语语用错误、所处阶段及中介语语用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近年来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中介语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存在着语言僵化现象.它制约着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的熟练程度,阻碍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向纵深发展.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二语习得的重要领域,具有很明显的实际意义.本文阐述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和表现以及它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着重阐述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零主语初始习失现象(initial unlea-rn-ing)旨在论证在中国英语习得者的中介语中,是否存在零主语的初始习失。研究发现,中国英语习得者的中介语中并不存在零主语的初始习失现象,二语习得者会把母语中的零主语参数迁移到二语的中介语中,而且在所测试的所有句子结构中,这一迁移无一例外地存在。  相似文献   

6.
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有争议的论题,它对二语习得和教学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文章简要概述了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中关于语言迁移研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贡献,分别指出其理论基础和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希望借此整理外语教师在二语习得理论上的思路,为二语习得教学和学习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体系。中介语的研究是从一种崭新的角度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指示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过程的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启示和依据。本文简要分析中介语的概念和特点,提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建设性建议,以期在互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帮助第二语言习得者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一种普遍现象,其影响可以从它在习得中的形式、内容、过程来研究和分析.母语和目的语的相似性与相异性及母语句式或用法的泛化导致迁移.对比分析理论认为,语言迁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影响语言学习的主要因素.在二语习得领域,中介语的研究始终倍受关注,研究发现,语言迁移与中介语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将就语言迁移对中介语形成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介语研究及其教学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介语理论研究是第二误言习得研究理论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该理论把研究重点放在这生自己产生的语言上,有助于我们了解中介语在外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试图在中介语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错误分析、语言迁移和中介语可变性三个重要方面,探讨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英语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中介语现象,在语音、语法和语用三个层面有区别于地道英语的特征,其成因包括语言迁移、跨文化的影响及交际策略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英语写作中使用逗号的情况,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逗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study is a corpus-based error analysis of IL written production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Based on the Interlanguage theory, the research chooses the tagged WECCL as the data base, and makes an overall investigation of the high frequency grammatical errors committed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相似文献   

13.
研究关注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选词错误情况,研究者从“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中选取了两组不同水平学习者的语料进行比较调查。参考James(1998)对词汇错误的分类,研究者把语料中的选词错误分为7类:误用形近词、误用固定搭配、从母语直译、凭空造词、误用近义词、错误理解词的指示义和具体语境选词不当。通过分析数据,研究者发现了两组不同水平学习者在选词错误方面的一些特点和差异,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英语词汇教学和写作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是反映学生习得二语的重要过程。学习者对英语语法中一致性的掌握程度反映了他们对目的语学习的情况。以检索《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标注的我国学生在语法的一致性方面出现的错误得到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我国学生英语中介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语料库文本分析的方式,把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专业学生)书面语中推导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和英语本族语者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推导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存在严重的过多和过少使用并存现象,且呈简单化、口语化倾向;(2)推导性标记语使用水平会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但个别推导性标记语的使用具有语用"石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量化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笔语中连接副词的使用情况。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文中以T单位为频率计算基数。研究发现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连接副词使用方面呈现三个特征:总体上多用连接副词,其中时序类使用尤为频繁,因果类则使用不足;丰富度不高,倾向于频繁使用少数连接副词;连接副词的使用频率与学习者作文质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母语干扰与文化干扰现象是国内外迁移研究的两项重要内容 ,但本文作者认为 ,由于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 ,母语干扰与文化干扰之间也应该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为探讨这一联系 ,本文选取了中国学生英语作文在句法与篇章上存在的迁移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 ,认为这些作文中一些使英语本族人感到陌生 ,甚至不能接受的特点不仅是汉语干扰的结果 ,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干扰的产物。具体来说 ,由于中国人与美国人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思维模式 ,而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语篇的语言特色与修辞传统 ,中国学生在对此不甚了解的情况下 ,就会把汉语在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影响下形成的某些特色带入到所作的英语作文当中 ,从而形成了干扰  相似文献   

18.
Writing is often a massive challenge for the learners who study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Many EFL practitioners are searching for solutions to help learners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ir writing. In this auto-ethnographic study, two narratives are discussed. In the first narrative, the primary challenges of EFL writing encountered by a cohort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Australia are narrated and then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hinese EFL researcher. In the second narrative,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EFL writing are recounted, with a focus on dialogical awareness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an EFL writer.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for EFL learners between English learning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is discussed.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reflects upon a dialogic model of E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and calls for the setting up of interactive contact zones to help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earners in their EFL writing practices as well as in EFL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和发声语音学的原理和方法,力图对中国二语习得者英语连续语流中短语重音习得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结果发现节奏重音和重音转移掌握不足,普遍存在重音僵化现象;在连续语流中宽式焦点重音和窄式焦点重音掌握较好,但某些功能词弱读掌握不足,被错误地重读;复合词的重音指派普遍存在较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优选论可以利用普遍的、可违反的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分析、预测并解释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音节首辅音丛sC/sCC的习得.研究发现,学习者对所测辅音丛的习得经历了一个制约条件交互调整、制约条件的序列从汉语的等级排列到英语的等级排列的过渡.对音节首辅音丛的优选论分析表明,中介语音系存在非标记性隐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