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运动性贫血模型基础上和抗运动性贫血剂基础上进行红细胞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的研究。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以及防治的有效方法。结果显示:运动性贫血时红细胞自由基生成增加,VITC、VITE运动组较对照组基本保持不变和明显下降;抗运动性贫血剂使用后VITC、VITE也基本保持不变或明显下降。实验表明抗运动性贫血剂并不能改善红细胞VITC、VITE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性贫血时一氧化氮以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以及营养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在运动性贫血模型基础上和抗运动性贫血剂基础上进行NO、NOS的研究。结果:运动性贫血时红细胞自由基生成增加,NO、NOS运动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抗运动性贫血剂使用后NO下降,而NOS较运动贫血组明显上升。结论:抗运动性贫血剂并不能改善红细胞NO、NOS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时间递增负荷运动后以及营养干预对大鼠红细胞老化的影响,试图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的防治方法。方法:本实验在大鼠运动性贫血模型的基础上,选取唾液酸(SA)、丝氨酸磷脂(PS)外翻率的测定,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红细胞的老化。结果:运动性贫血时大鼠红细胞唾液酸(S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丝氨酸磷脂(PS)外翻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抗运动性贫血剂能明显提高大鼠红细胞唾液酸(SA)的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PS)外翻率(P<0.05)。结论: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老化增加,抗运动性贫血剂通过降低自由基的生成,有效减少红细胞的老化,改善红细胞损伤来治疗运动性贫血。  相似文献   

4.
田野  赵杰修  曹建民  金丽  满君 《体育科学》2004,24(1):20-23,43
为了探讨防治运动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本实验通过对 Wistar大鼠实施递增负荷跑台运动 ,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 ,观察了“抗运动性贫血复合剂”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血象和血清EPO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补充复合剂后贫血大鼠的血红蛋白 (Hb)、红细胞数目 (RBC)和红细胞压积 (Hct)水平显著升高 (P<0 .0 5 ) ,而血清 EPO水平无显著性变化 (P>0 .0 5 )。结果提示 ,“抗运动性贫血复合剂”可以有效地防治大鼠的运动性贫血 ,其作用机制并非提高血清 EPO水平所致  相似文献   

5.
抗运动性贫血剂对运动员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以及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本实验在动物实验基础上,从运动训练时间较长运动员的红细胞相关指标角度出发判断运动员的运动与贫血关系,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运动性贫血组和对照组的红细胞形态变化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贫血组运动员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MCHC指标显著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对照组运动员(P<0.05)或(P<0.01),红细胞异常率显著高于同年龄和同性别对照组运动员(P<0.05)或(P<0.01);抗运动性贫血剂不同程度地提高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MCHC,红细胞异常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抗运动性贫血剂通过改善红细胞形态,有效减少红细胞的老化,从而达到治疗运动性低贫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抗运动性贫血剂对运动员和大鼠红细胞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性贫血时运动员和大鼠红细胞代谢酶的变化,并通过抗运动性贫血荆的营养干预观察对红细胞代谢酶的影响,以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观察大鼠和运动员的醛缩酶(A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Na^+-K^+-ATP酶、Ca^2+-Mg^2+-ATP酶的变化来探讨红细胞代谢酶的变化。结果;运动性贫血时大鼠和运动员的红细胞醛缩酶(A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抗运动性贫血剂使用后能不同程度地增加6一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但对醛缩酶(AD)活性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结论:大鼠以及运动性贫血运动员红细胞Na^+-K^+-ATP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降低,红细胞内离子平衡失调,从而影响红细胞膜的渗透性。使用抗运动性贫血剂能改善红细胞膜的渗透性和变形性,对磷酸旁路代谢途径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红细胞糖酵解能力则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多级负荷力竭跑台运动的预实验建立运动性贫血的模型。方法:用sysmexF-820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有实验大鼠进行断尾取血一次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目(RBC)和红细胞比积(Hot)。结果:10周多级负荷力竭跑台运动后,运动组的Hb较对照组降低12.4%,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组RBC和Hot均分别低于对照组2.7%和2.9%,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周多级负荷力竭跑台运动可导致运动组大鼠Hb较对照组高度显著性下降(P〈0.01),说明此运动性贫血模型是成功的,但耗时太长,跑台的利用率很不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bselen对运动训练大鼠肾脏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健康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运动加药组各10只;后两组进行为期8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建立大强度耐力训练模型测定肾脏上述相应指标。结果:用ebselen干预后,相比运动对照组,运动服药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有所下降(P〈0.05),NO生成减少(P〈0.05)。结论:ebselen对大强度耐力训练中肾脏产生的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可以有效对抗运动造成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运动与自由基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中自由基的大量生成可以通过对组织细胞膜以及亚细胞器膜的损伤而影响细胸正常的生物学机能 ,自由基的生成增加又是造成运动性疲劳、运动性贫血以及其它身体机能低下状态的重要因素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运动与自由基研究方面的现状 ,并介绍了抗自由基物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潘燕  彭彦铭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1):38-40,43
探讨蜂胶黄酮对运动小鼠的抗疲劳效用。将507,健康昆明(KM)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A)、力竭即刻对照组(B1)、力竭即刻蜂胶黄酮组(C1)、力竭恢复对照组(B2)、力竭恢复蜂胶黄酮组(C2),每组10只。B、C组进行4周的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并于最后一次训练至力竭,观察小鼠一般状态,记录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测定心肌细胞自由基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B组小鼠心肌自由基含量显著增高(P〈0.05),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C组小鼠心肌细胞自由基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且C组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精神状态良好。结论:蜂胶黄酮可延长小鼠游泳至力竭时间、降低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提高机体耐力运动能力、延缓疲劳出现及促进疲劳消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血清酶升高与骨骼肌自由基代谢变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大鼠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至力竭后 ,实验结果表明 :力竭运动使大鼠股四头肌红肌自由基代谢水平显著升高 ,使股四头肌红肌生物膜结构完整性丧失及正常机能的损害 ,最终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肌肉细胞内酶大量外流 ,造成血清酶升高 ,运动性血清酶升高与骨骼肌自由基代谢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有氧训练方式对红细胞老化和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运动训练对红细胞老化和生成的角度,探讨不同有氧训练方式对大鼠红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测定红细胞老化参数膜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率.结果:与安静对照组相比,间歇训练与持续训练两种训练方式训练的大鼠,在1次急性力竭运动后即刻和24h后采血,其红细胞PS外翻率均有显著性升高.比较不同运动训练组两个时间点的结果发现,各运动训练组急性力竭运动后即刻红细胞PS外翻率有升高的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运动训练对红细胞膜具有较大的破坏,加速红细胞的衰老,并且不同训练方式对红细胞膜的影响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运动对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的运动负荷的游泳训练对SD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笔者采用Ⅲ型补体大分子片段(C3b)致敏孝母血凝法研究红细胞膜C3b受体活性以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的变化,采用PEG半定量法测定血清免疫复合物(CIC)的变化,结果发现:训练会对大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与运动负荷的变化有关,通过本文的研究,提示中等强度的运动对改善机体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75%VO2max强度有氧运动对红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75%VO2max强度有氧运动后人体红细胞形态及变形、积聚能力的变化.在受试者以75%VO2max强度蹬功率自行车1小时后,采其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TK)、聚集指数(RCA);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测出运动后红细胞压积、变形指数、聚集指数显著增高;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盘状变为单侧凹陷边缘肿胀的Ⅰ型口形红细胞或凹陷加深另一侧隆起似礼帽状的Ⅱ型口形红细胞.认为75%VO2max强度有氧运动可使血管内红细胞聚集性增大,压积增高,红细胞失去正常形态,变形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其正常的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导致有氧运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short-term changes in blood rheological variables after a single bout of resistance exercise. Twenty-one healthy males completed three sets of 5 - 7 repetitions of six exercises at an intensity corresponding to 80% of one-repetition maximum (1-RM).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the exercise bout was 35 min.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before exercise, immediately after exercise and after 30 min of recovery and analysed for lactate, red blood cell count, haematocrit, haemoglobin, plasma viscosity, fibrinogen, total protein and albumin concentration. Plasma volume decreased 10.1% following resistance exercise. This occurred in parallel with an increase of 5.6%, 5.4% and 6.2% in red blood cell count, haemoglobin and haematocrit; respectively. Plasma viscosity increased from 1.55 +/- 0.01 to 1.64 +/- 0.01 mPa s immediately after resistance exercise before decreasing to 1.57 +/- 0.01 mPa s at the end of the recovery period. Similarly, fibrinogen, albumin and total prote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ollowing resistance exercise. However, the rises in all these rhe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transient and returned to pre-exercise values by the end of recovery. We conclude that a single session of heavy resistance exercise performed by normal healthy individuals alters blood rheological variables and that these changes are transient and could be attributed to exercise-induced haemo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6.
运动对铁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铁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运动性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一直是运动医学中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者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认为运动可引起血浆总量的升高、红细胞溶血、铁丢失增加、铁吸收不良和NO增加等变化。另外,铁缺失还会影响循环系统和骨骼肌的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l,DMTl)和金属转运蛋白1(ferroportin 1)等有助于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运动与铁伐谢的关系。此外,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的研究,也可为运动性铁缺失的监测提供更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