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学因实践特质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类型,同一大学精神在不同类型大学中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院校的实践范式是大学精神在高职中的"类"表达方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将普遍的独立精神、人文精神、实用精神、科学精神等大学精神同高职教育的特性相结合,践行具有高职实践特色和范式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高职文化建设需要高职大学精神引领和凝聚,否则高职文化建设就成为简单拼凑和堆砌而显得肤浅,进而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大学精神不同于学术性大学精神,有其独特的精神。高职大学精神应以"追求技术与服务卓越"为核心,以实践精神、服务精神和技术创新精神构成其内涵。因而高职文化应以实践文化、服务文化和技术创新文化为共性,结合普遍性的大学文化和高职院校的个性文化构成合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职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精神"的提出源于与"大学精神"的比照。分析"高职精神"产生及藉以存在的哲学基础有助于加深对其本质的认识。"高职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同构与异质向世人展示了它们共存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源泉,是支撑高职院校"高等教育属性"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精神关注度、重视度不足,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呈现"失范"的态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官本位、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为此,培育大学的精神,寻求价值重构路径,对于高职院校回归大学本质、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应有的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静 《考试周刊》2013,(55):153-155
高职院校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培养出大量工科应用型人才。学校在讲究实效性的同时却忽略了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学生人文素养普遍欠佳,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管理难度。本文密切联系高职院校实际,以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认真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精神建设的现状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状,透视了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精神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探求了大学文化精神建设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对策措施,简析了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进行大学文化精神建设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双重属性。基于"高等教育"的共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都应当具有"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基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个性,高职院校应当突出"职业精神"和"技术精神"。高职精神属于大学精神的范畴,共性的"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职业精神、技术精神是高职精神的基本内容。高职院校不失共性的"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高职院校才可保证其不失"高等教育性";不失"职业精神"和"技术精神",才可保证其不失"职业技术教育性"。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高职院校的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但同时,塑造高职院校大学精神需要批判地继承,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因素,发展具有中国特色、自身特色的高职院校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塑造和弘扬大学精神,对于提升大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力量,我国的高职院校从办学定位到育人目标都与传统大学有着显著差异。其短暂的发展历史、特殊的运行模式、不一样的教育目标以及人们带有偏见的评判标准等,使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大学精神的积淀中收获甚少。高职院校确有必要寻觅、传达其大学精神,但亦不能简单复制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精神。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在具备普遍性意义的基础上,应有自己个性化的传达。高职院校应从敬业守信的职业情怀、源远流长的区域文化以及经世致用的课程文化中吸取营养,形成自身独特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作为大学发展中形成的精神文明成果,具有崇尚人文、继承创新、自由独立、追求真理等基本内涵,它是高等教育理念与使命的高度概括和显著标志.高职文化必须首先体现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同时奉行高职特色的精神要义.为了弥补高职文化中大学精神的缺失,有效推进大学精神在高职院校的深度贯注,结合当前高职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提出全方位规划、全员参与、全过程推进的高职文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大学理想和大学精神的缺乏,成为制约其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高职院校构建大学理想必须强调大学教育的本质,以实现社会职能为基础,积极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同时还要培植校园文化,尤其是大学精神的养成和大学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工匠精神"表现为精益求精、细致严谨的专业精神,专注执着、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人文素养。"工匠精神"是构成高职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因子,是夯实高职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价值回归的内在要求。政府推动、教育支撑、文化浸润、校企合作是"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学生工作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体现在学生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要。通过分析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及缺失原因,探讨红色歌曲对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提出红色歌曲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其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对推动高职院校进步都不可或缺,少了人文精神的滋养,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院校对人文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人文素质表现欠佳,校园人文精神积淀不厚。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办学目标的急功近利,制约了院校人文教育方面的投入。纠正办学观念上的偏颇,着眼长远,动员院校的全体教职员工,重视人文教育,提升人文品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引领地方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个方面,在我国,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展开,整个社会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对人文精神的呼唤,高职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融合的培育,使学生既具有人文精神又具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合理地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当中,侧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培育更多具备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优质人才。为此,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融入“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探讨工匠精神下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合理分工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前提,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源远流长的实学传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职业精神是先进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受教育权与劳动权有特殊性;民生就业和社会公平是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阶段之后,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工匠的主阵地,必须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又红又专的工匠人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广东省示范校和一流校的建设,探索了“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打造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队伍,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利用校园活动为重要载体,融合校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指引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和行动纲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从完善高等教育功能的高度出发,融入和传承优秀行业文化。航空工业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体现,航空文化是行业文化的重要代表,凝聚着民族和时代的精神。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文化建设实践中,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校园文化,引入航空文化,建设行业文化校基地,从完善大学功能出发系统推进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都在做不同的尝试,中职-高职培养模式、中职-应用本科培养模式均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之举。该文将结合上海某高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工匠精神"培育项目,对中本贯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