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基于创新过程技术间断性,把技术创新失败分为工艺创新问题、结构创新问题和核心技术创新问题,利用来自国内362个企业的样本分析工艺创新间断、结构创新间断和核心技术创新间断对创新失败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创新间断、结构创新间断和核心技术创新间断对创新失败有显著影响,它们是造成技术创新失败的主要因素;在影响程度上,三类技术间断对创新失败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高铁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新技术合法化的过程,成功的高铁技术创新模式是我国实现重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典型范式,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对我国其他技术赶超领域具有更加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历史分析的视角,在引入技术合法性概念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技术创新和新制度理论,梳理了1949年至2015年7000余项科技创新政策并采用纳入政策维度的技术路线图分析框架(P-TRM),探索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政策对高铁核心技术创新、产品、市场的作用机制;结合我国高铁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的技术路径,分析我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合法化机制,探索我国政府主导的高铁技术创新的制度逻辑与变革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铁所取得的成就与强大的国家能力和政府主导的制度变革和技术进步密不可分。建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战略部署作用,充分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根据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发展的导向关系,推动重点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立战略性技术领域的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技术创新平台内涵基础上,探讨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运行机理及构成要素.从技术平台的核心技术和中间辅助技术的变化程度两个变量出发,以技术创新战略目标为导向,分析基于技术平台的衍生、扩展和跳跃三种创新战略以及相对应的创新战略特征,以期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仿创新的企业技术跨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施基于模仿创新的技术跨越(简称模仿跨越)战略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一条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模仿跨越的策略选择与组织学习问题,分析了模仿跨越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给出了“跨越”这些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韩国工业化的实质是一种跳跃式的产业结构转换模式,体现了产业技术创新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特征.自从第一个经济计划到工业化的实现,韩国主导产业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知识密集型的跨越;与此相适应,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经历了政府主导的、大企业主导的复制型模仿到创造型模仿再到产学研主体主导的自主创新模式的协同演化过程.韩国产业技术创新从模仿到创新路径的成功转换,归功于韩国官企所具有的产业技术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交互过程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对于企业的经济绩效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运用"产品平台"分析工具,从企业核心技术平台角度研究了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之间的交互模式及其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提出核心技术能力生命周期模型,概括总结其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的各阶段特征.通过产业技术路线图分析,确定产业创新链关键、核心技术,结合企业的实际,进行技术识别和评估.从技术类型和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异质性两个维度,建立创新模式选择空间模型,分析各模式特点,以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链理论研究了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的过程、障碍及协同攻关机制.首先,对关键核心技术内涵进行界定,构建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知识—技术—产品"逻辑,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链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进行研究,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障碍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双重导向的创新特征、竞争前技术特征及广泛应用的市场特征分析不同协同过程中的障碍,从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及由此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分析其障碍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协同攻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面向知识创新及传播过程、面向技术孵化及转移过程、面向产品创新及推广过程的协同攻关机制可以化解产学研协同创新障碍,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9.
基于相关文献和案例研究从组织管理视角发展核心技术控制力概念,并基于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从产品平台、技术集成和自主开发三个要素解构其内涵,运用演化经济学方法分析各要素对核心技术控制力的动态演化效应并构建动态演化模型。运用一主多辅的多案例研究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产品平台、技术集成和自主开发分别通过遗传、变异和选择机制影响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核心技术控制力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刘海兵  杨磊  许庆瑞 《科学学研究》2020,38(6):1096-1107
后发企业高效追赶模式的内在机理及技术创新能力如何演化已经成为学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纵向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华为公司1987-2018年的技术发展历程展开研究,试图从“创新战略--创新范式--技术创新能力”整合性研究视角探讨后发企业实现高效追赶的微观机制,刻画其技术创新能力演化轨迹。通过研究本文发现:第一,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是从模仿创新能力到初级二次创新能力到成熟二次创新能力再到集成创新能力,最终走向原始创新能力的过程,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技术距离、技术效率、技术储备三个更加聚焦技术层面的维度进行测度;第二,与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匹配的创新战略经历了“市场利用性--市场利用和技术利用—高市场探索性、低技术利用性—高市场探索性、高技术利用性—市场探索和技术探索”的演化过程,创新范式经历了 “技术驱动—技术追赶—技术与市场并驱—市场拉动—市场超越”的演化过程;第三,探索性尝试从知识生态的视角挖掘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即知识循环机制、知识演化机制、耗散结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技术发展战略视角出发,探讨了战略维度各相关因素对企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根据战略理论和融合创新理论,分析了战略环境、战略资源与能力、战略目标、战略阶段四个维度因素对企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关假设。然后,通过实证检验证明除了战略环境中行业竞争策略和战略目标中追随目标两个因素外,其余因素与融合模式选择的假设均得到验证,表明技术发展战略深刻影响企业融合创新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模式存在着科技创新中“二次技术开发”的界面障碍问题。这个界面障碍严重制约了企校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产学研科技创新界面障碍的成因,定位企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位置,从企校的科技创新机制、方式上阐述对界面障碍问题进行破题。指出科技风险创新资金是破解界面障碍的有效方式之一,要根本解决这个障碍,企业技术进步的需求方向是破解产学研科技创新界面障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冲突和协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广谋 《科研管理》1998,19(4):32-36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在市场环境下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冲突,论证了市场对单个企业激励引进,对行业或国家激励创新。由此引发了引进与创新的冲突。在一定条件下,企业放弃创新是行业内竞争的纳什均衡。本文提出创新机制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也是推行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实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建立了一个对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判断的体系,然后运用统计数据及制度分析方法对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基本判断,分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得出一些有益结论,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略论创新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文化主要指的是在技术领域能够激发人们进行自主创新的文化,通过创新文化来创新技术,其实质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本文论述了建设创新文化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While economies in the industrialised World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knowledge driven and service based, much of the work on capturing and measuring business value is still constrained and steeped in the thinking of the manufacturing era. One area that is more susceptible to measurement is the field of technology based or enhanced services. This case analysis seeks to explore how a service operator, such as 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can gauge value from investment into IT. We examine how the airport operator combines a variety of accounting techniques and other tools to capture value from their IT investments. We explore how the operator could improve their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value derived from their IT investment. One observation of practice is that value capturing tools and techniques are used in parallel rather than ‘in sync’. Drawing on the notion of user innovation, we argue operators should embrace a systemic approach in adapting and modifying measuring regimes to accommodate service based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链视角下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视角,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分为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与改造两个子系统,运用多阶段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两个子系统及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协同发展度模型,对我国科技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偏低,其协调发展度也处于"弱协调"状态,且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依据其协调发展度的状态将我国各省区划分为四类,深入分析协调发展度的特征和原因,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实质上是新兴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由于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联性,技术经济范式形成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技术创新发挥作用:商业模式战略层面创新有利于引导技术创新向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商业模式获利层面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补充;商业模式运营层面创新有利于为技术渐进性创新提供稳定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对科技投入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科技投入存在严重浪费,应增强科技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境规制及导致经济方式发生根本改变的绿色技术创新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排污税、排污许可证、统一的排放标准三种环境规制政策与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当传统技术和绿色减排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MAC)曲线存在交点时,三种规制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影响模式相同;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程度与环境规制政策强度呈现“倒U型”关系.若考虑企业的边际减排成本等异质性,则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程度与环境规制政策之间的关系会呈现更为复杂的非单调关系,可能存在“倒W型”.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配合适度的严厉性可以激励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