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敏胜 《师道》2013,(9):16-17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基于学生的认知和已有的经验,营造氛围,有意识的让学生"提出猜想、树立假说",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提出猜想、树立假说"比实验验证更为重要,没有对实际问题的猜想与假设而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谈不上验证。"提出猜想、树立假说",它决定了科学探究的目标和方向。目前,在小学科学课课堂,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一堂成功的科学课,还是一次有质量的科学探究,都离不开一个好的科学问题。发现和产生有价值而又适合学生研究的科学问题是科学探究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它决定了科学探究的难度、价值。在很多科学课上,常常因为科学问题的问题而让科学探究陷入困境——强加于孩子的问题让学生无精打采,大而不当的问题让探究迷失方向,过深过难的问题让探究者束手无策……好的科学问题是从孩子们的脑子里蹦出来的,它的产生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创设合理的情境让这种问题得到良好的孕育和生长。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探究为中心的学科,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让学生主动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让科学课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这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探究活动应该是科学课的核心内容。科学探究它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方式。而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探究的延伸,是学生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活动在短短的40分钟里,不能有结果,往往需要几课时、几天,甚至很长一个时段的观察研究,才能有结论。过于重视课堂里的科学课,丢弃了课堂外这更大更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这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教学,它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探究中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本文以一堂科学课的课后活动为例,分析了探究性活动的基本过程,并对探究活动进行了反思:选择适合科学探究的问题;科学探究的课堂应该以问题开始也以问题结束;在动态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宜探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李晶 《河南教育》2010,(3):47-47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发展至今,已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放在重要的地位。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科学课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为主的活动,这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操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其中,提出问题是这一系列探究活动的首要环节,问题不明确,学生就无从探究,教学也就无法开展。因此,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提出研究性问题,是科学课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也是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科学课作为小学教育阶段唯一的理科综合科目,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系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关系到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创设探究情境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是为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就是科学探究程序中的"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付蓉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27(6):52-52,62
新课程理念提出:让探究活动贯穿科学课的始终,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而科学探究就是从问题开始,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探究的目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活动。正如爱因斯坦强调的,~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张海峰 《科学课》2013,(6):114-115
科学课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探究活动,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内隐的思维才是它的灵魂,科学课教学必须把焦点集中到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上来。  相似文献   

11.
杨小云 《考试周刊》2014,(79):179-179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实现小学科学探究的基本目标。课堂上教师要适当调整探究活动内容,科学分组,有效指导实验,不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顾杰 《考试周刊》2014,(5):168-169
如何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是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科学探究永远是科学课中的主题,它不仅是学习科学要达到的目标,而且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探究必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安排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有效地开展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程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因此,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而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是落实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法转变的重要载体。新课程改革对科学课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储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基本理念6条,其中基本理念之三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陆韵 《教书育人》2014,(6):32-33
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主要途径是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还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课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而有效的科学探究更能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效率。在如今科学探究成为科学课堂的主旋律时,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更是科学研究之主旋律。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课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材料和机会,使学生能够进行科学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品质。作为科学课教师,应该做一个引领科学的使者,还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天空,把科学课变成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乐园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并获得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离开观察就无发现,无发现就无探究可言。小学科学课中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能够针对物体、生物体和科学现象进行参与性的研究,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是学生探究动因和目标,注重观察建构有价值的问题是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有利于整个科学探究过程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搞好小学科学课中的提出问题环节?怎样才能迈好科学探究“第一步”呢?一、提出问题的实质提出问题的实质是,能否建立学生新旧经验间的联系,激发新旧思维之间的矛盾,使之相互碰撞并产生火花,这是该过程成功的关键。激发的矛盾越多、越尖锐,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二、“好问题”的标准科学课中,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五花八门,但这些问题往往过多过杂,且目标不明确。只要与主题能沾边的,不管问题有…  相似文献   

19.
一、提出探究的“真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提出问题是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和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提出问题的教学环节担负着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任务,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提出问题也是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激发孩子求知欲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够引领学生主动而积极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简单化和模式化的倾向。一是单刀直入式,其表现是:这节课我们上x x课,我们研究x x问题,大家愿意不愿意?学生一般都言不由衷的、茫然而顺从的回答“愿意”。然后教师根据…  相似文献   

20.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说明科学课的教学强调的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呢?本人有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