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网络媒体中,虚假信息混淆了人们的视线,甚至误导大众,干扰正常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严重影响网络媒体公信力,进而影响网络媒体整体形象。本文就如何把握网络媒体的舆论传播趋势和引导规律,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大力提升网络媒体公信力,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
李冰 《东南传播》2011,(6):44-46
公信力是一个媒体的生命力,不管是对传统媒体还是对网络媒体而言,都同样至关重要,但近年来网络灰社会的出现导致了许多虚假不实的新闻报道,对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此,本文通过对网络灰社会关于非法网络公关行为的实施流程及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应对的方法,以期对网络媒体公信力的重新建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张颖 《青年记者》2013,(20):124-125
网络媒体传播具有多维传播、存储量大、新闻源丰富、个性化等优势,但网络媒体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也带来负面效应,主要有:第一,网络媒体反应快速和互动性强的特征,使其成为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滋生蔓延的温床。第二,新闻重复现象严重,转载使得重复新闻大面积出现,网络媒体的原创性较差。第三,网络媒体在权威性与公信力上逊色于传统媒体。传  相似文献   

4.
冯秀果  秦雪 《传媒》2018,(7):81-83
当前,通过网络媒体募捐求助的信息越来越多,然而网络媒体传播的这类信息可信度较低,这导致诈捐、骗捐的现象频繁出现,不仅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也阻碍了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参与慈善救助的行为.如何提高网络媒体募捐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规范网络媒体的信息监督,完善网络信息传播体系,激发人们参与慈善募捐的积极性,就成为当前网络媒体募捐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是衡量、评判媒体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近年来,网络虚假新闻泛滥、炒作跟风盛行、侵权行为频现、不良信息传播等,造成网络媒体公信力难以提升甚至弱化的现象。而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监督机制不健全,又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网络媒体在公信力上的弱势,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华君 《现代传播》2013,35(5):69-72
网络媒体的时效性极易使得政府的负面舆论通过网络传播扩散,形成网络空间的政府舆情危机。危机给政府形象的传播、修复以及政府公信力的塑造等方面造成极大困境。政府形象修复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在于获得公众的认同与媒体的支持。新媒体时代政府应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建立系统的危机传播管理体系,才能使政府形象在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实现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9年对上海市民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上海市民使用网络媒体的特征、动机和评价,并与10年前上海调查及最新的全国调查数据进行简要比较.结果显示,上海网民比例增长非常迅猛,除下载和欣赏网络视频内容外,浏览新闻、搜索信息和互动聊天依然是网民使用网络的主要行为.从使用网络的动机看,获取资讯信息、充实提升品位、增强社会归属居前三位.针对内容丰富、表达生动、形式有创意和表达民众心声方面,网民对网络媒体的评价高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仅在"准确反映党和政府的精神"一项中功能突出.  相似文献   

8.
潘健 《新闻窗》2014,(1):67-67
一、网络新媒体的现状及其对电视媒体的冲击 网络媒体又被为第四媒体或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相比有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势。网络媒体已经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新闻信息服务传播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陈阳 《东南传播》2020,(1):104-106
技术自带的"脱域"机制打破了工业时代单一而连续的时空环境,一切都被解构重组,但随着5G、人工智能等网络技术的迭代更新,虚假新闻与误导性信息持续泛滥,媒体权力逐渐异化与"再封建化"……媒体逐渐陷入"信任危机"之困境,整个网络社会"超级结构"面临土崩瓦解。追本溯源,媒体公信力破损主要源于主体内在系统的失衡、"弱连接"的网络交往特性、"流动的"网络空间发展模式以及信息传播的割裂性等。媒体公信力亟待重建,在技术上,可利用"区块链"重塑媒体的公信力;在商业模式上,要重视用户与市场定位,发挥媒体人的主导作用;在内容与平台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协同作战",合力营造一个开放、透明的网络媒体信任环境。  相似文献   

10.
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媒体作为我国大众获得科技信息的主要途径,其科技传播能力的评价与管理值得重视,基础设施、内容资源、传播环境和传播效能是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的基本评价维度,重点探索网络媒体的科技传播能力监测指标体系和媒介科技传播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Links among demographics, motivation for using the Internet,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involvement, and Internet dependency were investigated. By integrating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 and media dependency research, motivation was found to play a more important antecedent role in explaining Internet dependency than demographics, and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involvement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ation and Internet dependency. This finding supported the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rgument that certain factors intervene in the media uses and effects process between motivation to communicate and outcomes of communication behavior such as media use.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北京市大学生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大学生对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公信力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但在具体评价维度上,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信息量更大、反映群众意见更加充分、揭露坏人坏事更加有力;在新闻类型方面,大学生更倾向于相信传统媒介上的经济、文教和科技新闻;对于政治、社会、娱乐新闻等,则更倾向于相信数字媒介上的报道。同时,从受众角度分析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媒介公信力评价没有显著影响,但媒介使用情况对传统媒介公信力评价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对不同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与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态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实证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选择不同传播渠道产生的"自我卷入"程度不一:短视频、微博(或微信)、新闻类APP等移动新传播渠道给公众造成的恐惧感更为显著;电视(或广播)等传统渠道更能影响公众的应急反应,让公众主动采取防护措施,积极进行自我保护和积极应对;但公众在权威信息、疫情进展上对电视(或广播)等传统渠道的期望值更高。主流媒体应从把控信息源头、创新表达形式、布局好舆情监测机制、做好媒体议程设置等四个方面来提高自身公信力,提高公众对主流信息的"自我卷入"程度,以防范可能出现的"信息疫情",维护社会秩序健康稳定。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为大众传播研究带来很多的便利.它缩短了研究者交流信息的过程,使数据收集更为方便,为内容分析提供了新的材料.一些研究者已经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实验和调查,并且在一些定性分析中开始使用网络收集数据.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技术发展使网络传播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主体与受众融合,传播渠道与方式多元,传统传播流程被改变;网络舆情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个体成为网络舆情形成和扩散中心,政府“把关”功能严重削弱,出现传播权滥用与“网络串联示威”。新媒体技术还给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信息采集数量巨大,信息分析难度增加,舆情预警时间缩短,舆情应对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16.
赵琛  张宁  刘焕成 《山西档案》2021,(2):124-134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众多新兴媒体平台的出现促使云直播等线上活动不断涌现,为图博档馆建设发展及以融媒体为平台促进三馆资源融合带来新思路。[方法/过程]结合国内外图博档馆融媒体研究热点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融媒体服务现状,构建了图博档馆融媒体发展路径,为图博档馆融媒体发展提供策略建议,及以后的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结论/结果]新媒体时期,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应利用“互联网+”应用加强自身数字化资源建设、扩大融媒体影响力、发挥线上传播力度优势、加快三馆线上与线下资源融合。  相似文献   

17.
陈健  沈献君 《新闻界》2007,3(6):144-145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介具有发散性、互动性、宽容性、快捷性、反复性、虚拟性、海量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和功能优势最终支持并引导了信息传播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加强网络管理,必须立足网络媒介的特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科学的管理规范,同时还要满足不同的群体需求,并着力去唤醒麻木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新旧媒介的划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在传播学界在提到“新媒介”时一般指的是互联网,但是由于新媒介越来越多并且在传播上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以网络指代新媒介已无法清晰地体现出现代传播与传统传播的真正区别。笔者主张突出“数字化,”并以其作为新旧传播形态的分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英语媒体传播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借助实证调查法 ,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大陆英语媒体的传播效果 ,认为中国英语媒体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其作用不可替代 ,但还存在受众定位趋同等问题。文章同时还探讨了中国英语媒体传播效果欠佳的成因———如媒体理念、可信度、非产业化运作以及语言和文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Moving media literacy messages out of the classroom and onto the Internet, where much news consumption happens,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extend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to a wider public. However, in doing so it becomes important to consider how the context in which such messages are seen conditions their impact on media literacy attitudes and knowledge.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test suggest that a media literacy public service announcement was more effective in reinforcing media literacy beliefs when paired with a partisan, rather than a neutral, political program. The effects of presenting media literacy messages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