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分析2009年对上海市城市居民所展开的问卷调查数据(n=2,910),比较网民和非网民之间的(1)人口和社会地位特征,(2)媒介使用频率和时间,以及(3)对媒体表现的评价.这项研究涉及"数码沟"、媒体间的竞争或补充关系、媒体评价等理论问题,并从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这个角度探讨这些问题.结果显示,网民比非网民拥有更多的经济和教育资源,也更年轻;网民与非网民收看电视时间相当,但网民比非网民使用其它传统媒体的频率和时间都高于非网民;网民与非网民对媒体的评价都倾向正面,但网民对网络的评价比非网民更高;网民对网络论坛或博客在体现民众利益和表达民众心声这两方面的评价高于他们对传统媒体在相同方面的评价.这些结果说明,一方面,网络媒体资源的分布体现了社会经济不平等的结构性特征: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普及也丰富了人们的媒介储备(media repertoire),并通过人们的使用经验而影响他们在评价媒体时所考虑的要素.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媒体的使用与满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网络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全盛时期,网络的全球人口覆盖率逐渐赶超传统媒体.网络时代,网民不仅使用了网络媒体承栽的海量信息,还使用了网络媒体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平台,由传统媒体受众的"使用媒介信息"转变为"使用媒介信息"与"使用媒介本身"相结合,即"使用"范围的延伸.本文总结了网络媒体的七种满足形态,即满足获取信息的需求、满足缓解焦虑的需求、满足情感交流的需求、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主导的心理需求、满足工具的需求、满足慎议的需求.就这些满足形态来看,有些虽然是传统媒体可以提供的,但是由于网络媒体的特性,满足形态在内容上有了扩展,程度上得到提升;有些满足形态,则已经从某种意义上超越了传统媒体,发挥了传统媒体无法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我国网民人数连年增长,而传统媒体的受众资源却在不断减少。本文采用定量研究,通过描述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考查互联网和传统媒介之间是否存在替代效应。研究发现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存在时间替代效应,网络挤占了人们使用传统媒体的时间,但传统媒体的部分功能暂时还无法完全被取代,由此分别对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周敏 《出版广角》2016,(14):6-8
本研究尝试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网络媒体给大众传播模式带来的变化;受众对信息的消费方式和对不同信息媒介的态度,以及由此决定的传统媒体的重新定位;传统媒体对网络媒介的使用,以及网络在媒体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微博技术与传统媒体应有效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海波 《新闻窗》2014,(1):45-46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体形式不断出现,普通民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参与度越来越高,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①网络媒体以其时效怏、内容海量等特性冲击着传统媒体,在传统媒体正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来应对网络媒体冲击的时候,网络又开发出了微博技术,手机网民成了微博主,微博因其写作的便利性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发布微博信息的行列中,人们不仅可以在微博中阅读到大量的新闻信息,还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使用"经常作为与"传统媒体使用"相对立的概念获得学界的关注。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家族的迅速壮大,"新媒体使用"在量化研究中的内涵外延也日渐模糊。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元测试(meta-instrument)问题--在用户使用行为和媒介效果两方面,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是否清晰可分?基于对二手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不同的网络信息渠道/平台在使用频率上呈现异质性,在媒介效果上也难以作为同质化的"新媒体"或"网络媒体"一概而论。同时,门户网站在用户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上,更接近于传统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而非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新媒体使用及其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新媒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资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一个网络议题中出现的引用传统媒体报道的情况,认为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言论空间依然有较大的影响,表现为网民在论证自己观点时会广泛地引用传统媒体的报道,并主要关注其中权威性和精英性的内容。但这些影响并没有消解网络媒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民间话语空间的意义。网络媒体本着"为我所用"的态度引用并消化传统媒体的内容,最后产制出的仍是自己的观点。传统媒体与网络言论空间构成了一种在差异下共存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传统网络媒体新起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IP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突破和各种信息网络的发展,解决了人类社会信息化的技术瓶颈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传统媒体信息化的进程,使传统网络媒体业得到急速发展,地方媒体如何。抓住机遇,扬长避短,把网络作为纸质媒体的延伸,生产有地域特色的新质新闻信息产品,推进媒体经济持续发展,让地方传统网络媒体逐步由只参与省内,国内的竞争,转向更大层面的国际竞争,已成为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新闻已成为网络媒体竞争的重要内容网络信息在这个地球上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上了网,就可以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目前我国80%左右的网民…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等5城市互联网的使用状况及影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相比较而言,网民最信任的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而不是网站;对于网络媒体而言,最信任的也是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办的网站而不是商业网站等。  相似文献   

10.
周敏 《视听界》2014,(1):41-43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新媒体时代的传媒生态:网络媒体给大众传播模式带来的变化;受众对信息的消费方式和对不同信息媒介的态度,以及由此决定的传统媒体的重新定位;传统媒体对网络媒介的使用,以及网络在媒体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媒体是目前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新兴媒体.在这个平台上,文字、数据、图片、声音、图像等各种形态的信息都可以自由地、双向地传播.正因此,网络媒体也成了强制性传播的"理想"场所.根据CNNIC的调查,2006年网民对于互联网最反感的问题主要是网络病毒、网络恶意软件、网络广告、网络垃圾邮件等.由此可以看出,网民们最反感的网络内容,多数属于强制性传播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2010年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乡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公众对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评价.结果显示,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均享有较高的可信度,传统媒体尤为如此;但两者在可信度上存在的差距在网民中更小.其次,被访者认为媒体的传播职能比监督职能更重要,并认为在这两项职能上,传统媒体的表现均优于互联网;但网民对互联网履行这两项职能的评价高于非网民.第三,网民与非网民均表示媒体在代表弱势群体利益上的表现不够突出;跟非网民相比,网民更倾向于认为媒体较多地体现了优势群体的利益,而且媒体的呈现与他们的个人经验之间有更大差异.第四,媒体使用经验、媒体对两项理想功能的承担,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利益呈现均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可信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体诞生之初,被排除在主流媒体之外;但网民数量的迅速增长,使网络媒体异军突起,与传统媒体鼎足而立;而宽带网的普及,网络视频传输技术的日益成熟,使网络媒体对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新闻网站不仅有快速、海量、互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上海市城市居民与媒体使用调查>的数据,以探讨我国目前民众的意见表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海市民不大对国家政治问题、民生问题表达意见;他们通过人际传播渠道表达意见的频率,远高于新媒介技术等其他渠道;网民表达意见的频率显著高于非网民,网络的使用给他们增添了意见表达的渠道;市民对于政治和民生问题严重性的评估、意见表达的意向和内在效能等因素及其年龄和教育程度等,对他们的意见表达频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网络是发布渠道,传统媒体生产内容,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拓宽转型思路,寻找传统媒体和网络最为契合的结合点,才能实现"1+1>2"的共赢。在《互联网使用的社会影响》一书中,凯茨和莱斯提出"互联网的三个核心社会问题:登录上网、市民和社区参与、社会互动和表达。"对于处在转型中的传统媒体而言,将原本的发展阵地——无论是纸媒  相似文献   

16.
网络媒体是目前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新兴媒体。在这个平台上,文字、数据、图片、声音、图像等各种形态的信息都可以自由地、双向地传播。正因此,网络媒体也成了强制性传播的“理想”场所。根据CNNIC的调查,2006年网民对于互联网最反感的问题主要是网络病毒、网络恶意软件、网络广告、网络垃圾邮件等。由此可以看出,网民们最反感的网络内容,多数属于强制性传播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陈姝睿 《传媒》2021,(7):39-41
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变革促发了媒介环境的变化,媒介形态、媒介表现形式已形成复杂而多元的模式,传受关系从单一型转化为复合交互型.自媒体、网络媒体发布的信息充斥网络信息环境,地方传统媒体声音在媒介环境中逐步被弱化甚至存在被替代的风险,新型主流媒体成为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本文以象征性互动理论为视角,对县级融媒体中心从模块互动、内容互动、"粉丝"经济与品牌创设等方面进行解构,提出"双优化""三融合"方式解决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动力,创建地方融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社会化媒体用户进行了在线随机抽样调查(N=754),旨在探究中国网民如何评价社会化媒体的可信度,并比较传统媒体、web1.0网站和社会化媒体的可信度高低,还探讨了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化媒体可信度.研究发现:在三类媒体中,传统媒体仍被认为最可信,社会化媒体尽管被使用得越来越普遍和频繁,但其可信度却在三者中最低.在具体指标上,准确性是社会化媒体得分最低的方面,客观性则得分最高.教育程度与年龄对社会化媒体可信度评估有负面影响;传统媒体及社会化媒体的使用频率、用户的获取信息动机积极影响着社会化媒体的可信度;但社会化媒体使用经历越长、参与行为越多的用户,反而对其可信度评价越低.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底,"凤姐"因一条征婚帖子迅速"走红"网络,网络媒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报道她的雷人言行,引起网民的热议.之后,报纸,电规等传统媒体也跟随网络进行了大量的跟风报道,而传统媒体对于"凤姐"的报道又被转载到网络中来,引起新一轮的波澜."凤姐"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现象.时至今日,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仍"乐此不疲"地挖掘"凤姐"的新闻,并对其进行无聊低俗的报道."凤姐"的走红与"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兽兽"、"犀利哥"等这一类"网络红人"如出一辙,但引来更多的关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间越来越频繁的"议程互动",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新世纪大众媒体结构的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四媒体出现后,大众媒体结构的格局究竟会是怎样的?是网络媒体的一统天下,还是四种媒体形成的四足鼎立?文章首先考察了面对第四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所采取的各种对策后指出与网络媒介联合(合并),是传统媒体迎接网络世纪、发展网络业务的更好选择.文章接着分析了传统媒体在因特网上创设的网站后认为,这些网站从外在形式上看似乎是新媒体,从内部运作看仍然是传统媒体,但有向新媒体演变的趋势.文章最后分析了网络媒体对三种传统媒体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包容(颠覆)态度,得出结论新世纪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大众媒体结构格局不是网络的一统天下,也不是四种媒体的四足鼎立,而是网络媒体(含网络报纸、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纸质报纸和数字广播的三分天下,不过,网络媒体会成为社会的主导媒体,其他两种是边缘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