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民族学生从本民族文化环境到非本民族文化环境,变化了生活方式与文化氛围,面临着诸多不适应。文章以文化适应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高校民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高校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环境的养成原则、策略,为我国高校有效开展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早期少数民族学生学业低成就以遗传差异、文化匮乏、文化剥夺、文化冲突、语言差异等偏狭的观点来解释,文化适应理论把它放在民族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考察.文化适应理论为民族课程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艺术设计爱国际化趋势的影响和现代新媒介新技术的挑战与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蚀,如何在艺术设计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提升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如何继续和发展民族文化将是艺术设计工作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民族文化的特征以及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说明中国的艺术设计应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提升品质、完善理论、丰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当少数民族大学生脱离自己的母体文化群体进入大学校园后,必然要面临着来自与原来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有较大差异的主流文化的考验和民族认同的困境.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调查分析,提出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加强民族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文化智力理论、生涯期望理论探讨了文化智力、文化适应、就业资本投资与民族高校学生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调节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文化智力量表、文化适应量表、自编就业资本投资表、生活满意度指数对民族高校91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得出结论:(1)文化智力、文化适应对民族高校学生生活满意度起显著正向作用;(2)文化适应、就业资本投资在文化智力和民族高校学生生活满意度之间分别存在中介作用及调节作用;(3)就业资本投资显著调节文化智力和民族高校学生生活满意度之间直接效应。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理解和研究以民族高校为前沿阵地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讨民族教育的理论问题。作者认为,民族地区教育的本质问题之一是多元文化环境中的教育,多元文化因素的存在是影响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民族教育理论应该研究教育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特点,也应该研究多元文化在民族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颇深.当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时候,教育就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要在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上,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去改造、发展和创新教育,使中国教育适应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领域有几个理论问题亟须新的理解,以适应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民族教育概念理解已经走出了那种以主体民族为视角的观点,修正了过去单一注重现代教育的观点,开始将民族教育理解为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民族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两种语言及教学的关系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要在充分考虑民族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支持和民族语言的使用、民族成员的双语态度等因素的情况下,制定双语教学的科学政策。多元文化课程是在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社会现实背景下,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势在必行。民族教育政策的重心正在发生着转移,这种转移是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移,这种转移亦是由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向特殊政策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切入跨文化外语教育中的文化适应问题,介绍了社会文化理论的语言观、学习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哲学倾向,描述了跨文化外语教育的特征,从二语习得的研究角度指出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适应问题,为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浅析内地民族班(校)师生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地民族班(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民族教育异地办学模式,这一办学模式在民族教育体系内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适应则是内地班(校)师生首先共同面对的问题,该问题直接制约着民族学生的学业进步以及内地班(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借鉴文化适应理论,进行文化适应的实践创新,有助于加速内地班(校)民族学生初步的文化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创建民族特色专业的实际经验包括:培养少数民族教育技术人才的招生方式;为民族地区培养教育技术人才的就业政策;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结构;确立双语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民族类教学资源等.  相似文献   

13.
“高校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阐释张力,将“高校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性的范畴或复合型的“概念”来考察分析,探讨了在“多元文化”“民族教育”“文化传承”“高校教育”等理论场域中的属性与边界问题,以期全面把握“高校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在不同教育理论场域中的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黎族地区教师在课改中的适应情况,了解黎族地区课改的运行状况和教师在课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查发现,黎族地区教师还应加强跨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民族文化的研究,以适应民族地区课改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因而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是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具有多元民族文化背景的民族院校进行跨文化学习和生活,文化适应能力成为其信息素养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借助文化适应理论,依据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问卷调查和个体深度访谈的数据分析结果,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构建中的态度倾向、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建构与其文化适应意识、能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前的信息素养文化资本较弱,入学后普遍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呈现积极态度;民族院校开设的信息技术等公共必修基础课程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提供了重要帮助,校园网络、在线网络课程、同伴间的互相学习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适应和信息素养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民族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亟待完善。最后,本研究基于文化适应的学习环境,提出提升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1)在意识观念上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教育;(2)在技术知识上不断完善民族院校的信息素养教学改革;(3)在组织管理上加强民族院校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现代远程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极大的重视和较快的发展.远程教育造就了远程教育文化,而良好的远程教育文化会对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经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文章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民族传统及其生活方式等角度对远程教育中的人和事进行深层的文化分析,结合贵州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成功的事例积极探索生成适应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方法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一体化的趋势,必然给各国和各地区的文化带来冲击,多元文化的存在是世界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保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民族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教育对文化具有传承的作用,民族教育如何将民族文化世代传承下去,摆在了民族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本文就文化生态理论提出文化生态位的概念,有利于民族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地位,对优秀的民族文化如何发展和发扬具有明确的方法和目标,如何提高民族文化的地位,使之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具有可操作性.民族教育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认同对在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中,文化和人口占相对弱势的少数民族青少年的自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对少数民族青少年认同方面给予恰当的引导将会对他们未来的文化适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美国学者Carol Markstrom-Adams和Margret B.Spencer借助观点采择的理论,指出少数民族青少年认同过程中的三个阻碍因素,并根据E.Erikson,J.Marcia,M.Atkinson和Spencer等人的青少年认同发展理论,提出了少数民族青少年认同的五步干预模型,该模型可以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推动我国跨民族文化交流,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成为当代高校苦思的问题.文化适应问题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影响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而教学模式的是否合理,也对教学效果产生关键性作用.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及思政教学模式定义现状入手,找出它们之间潜在的关联性,并推敲出基于两者关系下的思政教学问题,科学运用先进教育理论提出一系列解决办法,期望以此增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教学工作,实现民族的融合和社会教育的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20.
岳瑾 《华章》2011,(25)
近年来设计师们越发意识到尊重本民族文化审美习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的重要性,寻找民族传统文化的回归之路势在必行.设计师们开始重新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把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去,形成既有丰富内涵,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中国自身独有的书籍语言风格.传统文化元素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彩,“气韵生动”的书籍装帧、“计白当黑”的书籍装帧设计、“中和之美”在书籍装帧设计给我们带来了传统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