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社会公正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因此,有必要对公正的内涵及其学理定位进行分析。一般认为,公正是一个关系范畴,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基本的价值理念就在于平等。  相似文献   

2.
公平与公正作为一种规范性范畴所表达的是一种价值取向或要求,它既是一种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也是个人对社会的一种要求.追求公平与公正是人们的一种理想,在追求公平与公正的问题上人们是没有分歧的.然而,公平与公正并不具有永恒真理的性质.在社会历史中具有历史的性质,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的性质,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所要求的公平与公正的意蕴存在着差别.在不同阶级的人群中,人们对公平与公正的诉求也不尽相同.在公平与公正的问题上,既要反对绝对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相对主义观点.人们对公平与公正的追求应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要求,只有符合历史必然性要求的公平与公正的价值诉求才具有现实性与合理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谈论公平与公正问题,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基本前提与参考坐标,人们追求的应是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公正,而不是一种抽象的,或是没有确立坐标限制的公正.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社会公正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正确的公正观加以指导。权利平等保障了一个社会基本结构的公正,为公正的实现奠定了法理基础。利益分享是推动公正的现实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公正社会的必由之路。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公平正义的过程中,要把握社会主义公正观内在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当代伦理学的价值目标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六大特征完全一致,因而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学对策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佘正”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因为“没有公正便没有道德”、“公正即和谐”,这是中外伦理学的古老命题;当代伦理学认为,社会和谐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前提,因为“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落实社会公正原则,追求效率与平等的最佳结合,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此,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旗帜,加强“三公教育”即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抓紧制度公正和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实现由传统的臣民文化向现代公民文化的转型——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也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内容。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公正价值理念是对中华传统公正价值理念的传承与转化,对西方公正价值理念的借鉴与超越,对马克思恩格斯公正价值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公正价值理念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人民的公正诉求,具有人民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与资本主义公正价值理念相比,社会主义公正价值理念更为先进,它是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统一、个体公正与社会公正的统一,它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公正是社会的首要价值,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促进社会公正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而且是关系民生问题的重要部分;同时,教育又是培育公民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毒,实现政治公正、经济公正和文化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育公正是朝向社会公正迈进的不可缺少的"王牌".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毛泽东在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正思想,结合中国的建设实际,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形成了其富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正观.分析和探讨毛泽东社会主义公正观对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通过剩余价值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指出了占有他人劳动是物质财富分配不公正的原因.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即使在生产资料公共占有的条件下,分配公正也会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存在而变得极其复杂.如何认识并实现分配公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文章拟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对分配公正问题做一探讨,认为分配公正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分配公正的实现有赖干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制衡.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和社会主义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其内容结构要素根植于经济关系决定论、道德的能动作用论和权利义务统一论;贯彻的是集体主义、人道主义、诚实守信和社会公正的原则;涵盖善与恶、公正与不义、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良心与恶意、荣誉与耻辱、幸福与痛苦等范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人生奋斗的价值和目标,在投身社会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正作为人类具有永恒意蕴的基本价值理念,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亦是我们所积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价值维度之一。在我们积极求索作为公正的和谐社会实现路径时,将对程序正义的认识和追求提到相当的高度,视之为实现机会公正这一起点之后,达致结果公正这一保障之前的社会公正体系的中坚基石。本文通过分析程序正义的内在价值及其对作为公正的和谐社会的价值,以期能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