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运用丹尼森因素分析法研究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运用永续盘存法估计了我国2002—2014年的资本存量,通过回归分析法得出我国该时段内的劳动产出弹性系数为0.482;计算出扩招以来各年份教育和高等教育每年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发现该贡献率的波动范围较大;最终测算出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教育对年均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为10.04%,高等教育对经济年均增长率的贡献率为2.77%。  相似文献   

2.
采用丹尼森和麦迪逊算法,计算了全国31个省区市2005到2010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对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是1.60%;贡献率最高的西藏达到了6.25%,贡献率最低的青海只有0.10%;就地区来看,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8%,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大约都在1%,而西部地区是1.43%。本文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的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3.
根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以2000—2010年为时间取样,利用模型推导出的公式,测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全面分析和梳理提高黑龙江省高校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西部大开发的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结果显示,西部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不同省份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差异。从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除了重庆和西藏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6-2006年辽宁省高等教育相关数据,以丹尼森模型为基础分析得出:由于辽宁省GDP增长率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较低等原因致使辽宁省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与全国水平相当。但辽宁省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水平低于同期全国水平,而高等教育占教育综合指数增长率的比例高于全国。  相似文献   

6.
以丹尼森因素分析法作为理论基础,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996-2014年我国劳动投入弹性系数为0.44,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1.82%;直接贡献额由1996年的60.49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71.2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69%;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通过劳动力受高等教育比例、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人均受高等教育年限年增长率、公共投入占GDP的比例、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例等5项指标与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的比较,可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偏低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从经济社会的边缘走向核心,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量化研究逐渐成为教育经济界的研究热点。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模型,测算出2000-2009年山西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2%,其中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4.7个百分点。以山西省2000-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可以看出,山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全国历史平均水平,与其他有关山西省以往不同时间段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结果进行比较,山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是不断提高的,增长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永平  赵亮  杨明 《教育探索》2008,(11):16-17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本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全国排位居中,贡献偏低,其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为此,应重新对高等教育进行职能定位,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办学主体多元,从而加快“高教强省”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通过浙江省近年的经济增长及高等教育发展数据,可测算出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其他省份及全国水平进行对比,可发现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度处在全国领先水平,但离一些发达国家还是有不少的差距。本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浙江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据此对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相关建议,以期对黑龙江省实施“高教强省”战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运用回归与ARMA模型方法,采用1985-2008年的年度数据,对科教兴国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背景下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辽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的均衡的协整关系,高等教育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2.
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以吉林省为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对于经济增长有显的推动作用,而基础教育则没有;教育在吉林省的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呈逐步递增趋势,但是从整个过程来看,推力不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存在着分层现象,辽宁省对其他两省的经济增长带动作用不强,而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此外,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发现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强度较弱,且不稳定,东北三省作为整体并未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良性机制.最后,从增强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关联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推动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的模型,测算江苏省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江苏省教育对经济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江苏省仍应重视和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对福建省1996—2008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全国比较后发现,教育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福建省从业人员的受各级教育的年限较全国平均水平低。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教育投入,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以提高高等教育对福建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黄立志 《职教通讯》2012,(19):52-55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河北省高职教育在建立"沿海强省"的战略背景下,应当首先发展沿海高职教育。通过产学合作建立和完善跨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对于河北省而言,建议建立一批跨区域高职实训基地、提高师资水平和待遇、实行职业院校董事会制度和聚合以沿海为中心的高职院校云。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9至2008年云南省的相关数据,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的数学模型,测算出了扩招10年来云南高等教育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75%,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周边邻省,这与云南省的经济增长仍然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云南高等教育应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重点发展高等教育,把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水平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加,辽宁省也不例外。为培养适应辽宁省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确立和完善“模块式”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区域经济环境下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建立“岗位一任务”的实践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高职教育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1~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十年间山东省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建议加强高职院校师资规模和质量建设;政府、行业、企业与高校四方联动,提高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调整高职院校区域分布和专业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