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康熙的进取精神表现在,他走在了当时学习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前列;表现在他坚持“用人行政,惟求基是”的思想路线;表现在他能正确地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完成了忆族团结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
王士祯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他曾在康熙十一(1671)年、康熙三十五年(1691)年分别入蜀。在这两次的入蜀途中,他详实地记录了当时的蜀道地理和人文风貌,著《蜀道驿程记》和《秦蜀驿程后记》等游记。这些游记对研究蜀道的历史地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因此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政绩武功及其对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所做的贡献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对于他的家庭及宫廷生活,真正了解的人就极为有限了。随着大型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的播出,剧中康熙皇帝的后妃容妃及女儿蓝齐儿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兴趣,历史上是否有这两位人物?戏编得有没有根据?史学工作有责任将历史的真实介绍给广大读及观众。  相似文献   

4.
康熙重臣、一代贤相——吴琠,对于“康熙盛世”的开创发挥过重大的作用。纵现吴琠的一生,他出身低微,关心民生;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决狱公正,平反冤案;重视人才,荐引皆贤;卓有见识,处事灵活;宽厚和平,操履端方;面折廷争,直抒已见。“慎以居躬,每赞襄乎国是;清能容物,更仪表乎官常”。在清初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安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征服噶尔丹,巩固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重大问题上,吴琠在不同的岗位上,都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他是一位大节不亏的政治家,是一个伟人,是一个应该肯定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5.
韩秀阁 《考试周刊》2009,(52):38-39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帝王之一,其历史功绩不仅在于平定三藩,统一台湾,西北平叛,抗击沙俄,满汉一体化的努力,而且在于他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推动社会文化进步所作的贡献.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努力博习经史,学习传统治国理论和与国计民生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是他作出历史贡献的根由之一.  相似文献   

6.
评康熙     
清朝的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是一个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个皇帝,年号康熙(以下简称康熙)。他自一六六二至一七二二年,在位六十一年,是我国历史上执政最长的封建帝王。康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维护领土主权、抗击沙俄侵略,作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 康熙是在李自成农民大起义推翻腐朽朱明王朝的有利形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他在重  相似文献   

7.
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在网民中引发的议论之热烈可谓空前。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各网站发表之相关评论章已达八千余篇。议论的焦点主要是《康熙王朝》的艺术性和历史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康熙大帝》中,二月河饱含深情描绘康熙波澜壮阔的一生。实际上,历史上的康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贡献颇多。《康熙大帝》显然有着正面宣传康熙的创作目的,从作品的实际表现看,作家创作动机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在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关系方面,作品既尊重历史,又是在历史真实基础上的新创造。  相似文献   

9.
我访康熙     
翻开中国的历史画卷,历数治国明群,首屈一指的当数清朝康熙大帝。他平内乱,撤三藩,剿天噶尔丹;他收台湾,战沙俄,肃清蒙古战乱。康熙在位61年间,国泰民安,说是守业,实为创业。他,是“康雍乾盛世”的奠基人和缔造者,是名符其实的“千古一帝”!  相似文献   

10.
历史影视片指根据历史事件和人物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包括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等形式。至于虚构较大的戏说类,如《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则不应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1.
现今热播的电视剧《康熙王朝》,有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康熙皇帝,另一个就是孝庄太后(“孝庄”是其死后谥号),史称孝庄皇后。这部作品被冠之以“正史电视剧”,极易给人造成“历史就是这样”的错觉。实际上,这部戏既有史实根据,又有不少演义,还有完全不符合历史真实的败笔。剧中的孝庄太后就是这样被艺术化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2.
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治武功,人所共知,然而,对于他的家庭和宫廷生活,人们却了解不多。大型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以艺术的手法将康熙皇帝这一历史形象搬上了荧屏,并对康熙皇帝的后妃及宫廷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其中慧妃作为剧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3.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英明君主之一。他一生积极有为、奋发进取,文治武功,彪炳史册,其政事之暇留下的一千多首诗歌就是这种精神最好的注解。康熙的诗歌无论是关于靖国安邦、关心民瘼、善始善终,还是关于接受新事物、反对神仙方士等,都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其终极目的是为实现一生孜孜以求的太平盛世理想。  相似文献   

14.
波普尔是20世纪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在历史认识论方面,他解答了历史学的性质;提出了历史学的任务——解释和描述;指出了历史学的选择性和历史认识的相对性;阐述了历史的客观性和历史意义。波普尔的历史认识论内涵丰富,既有不少有益的见解,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最近,因课题关系,接触了一些清史资料。依据资料提供的历史信息,笔者感到,讲述和研究清朝前期历史,应更多关注、充分重视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因为,在这一年发生的一些事情,不仅对清朝前期,而且对后来的中国历史都有一定乃至重要的影响。下面择要举出几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文明:谁是权威--卢梭历史观悖论之揭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在他的历史发展观上,基于价值判断:崇尚反映人自然本性的道德。在历史动力观上,基于事实判断:文明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顺隐蔽的“恶动力说”中凸显了文明。在他的历史辩证法中,他试图通过社会契约实现二者更高层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姚启圣与清朝统一台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在统一台湾过程中有两大功臣,一位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另一位是福建总督姚启圣。史学界对施琅研究较多,对姚启圣却关注不够。与这一局面相反,日前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以下简称《康》剧),则赋予姚启圣以重头戏,以艺术形象塑造了这一历史人物。当然,电视剧所追求的是引人人胜、波澜壮阔、荡气回肠,所以,往往既有史实又有虚构。而作为史学工作,理应分辨出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虚构。  相似文献   

18.
影视圈     
《康熙大帝》渴望换换历史剧的老面孔 81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在历时4年之后终于亮相了。导演林鸿说:“电视剧《康熙大帝》要告诉全中国及全世界——在中华大地上,在中国近代清王朝200余年的历史上,有的不仅仅是国耻,还有一位值得称赞的皇帝,他就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  相似文献   

19.
当前描写封建帝王的历史文学和影视剧作品都是以忠与奸、善与恶、朋党与朋党(指党争)、满(或别的民族)与汉所形成的二元结构为基本内核的,故事就在这些二元结构的模式中演进。以《康熙王朝》为例,不难看出作者把忠、善以及利用朋党矛盾、满汉矛盾作为肯定康雍乾诸帝的基本根据。这种依据是不可靠的。从唯物史观看来,如果一位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帝王不能为新的生产关系创造必要的条件,那就很难给他以正面的评价了。历史文学的作者起码要把自己笔下所写的帝王放到宏阔的历史语境中去把握,看他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看他对于新生的生产关系采取什么态度。当代历史文学和影视剧回避历史核心问题,并高调评价皇帝的所谓千秋功业,离开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也缺乏科学的依据。应当把历史内容还给历史,深刻总结历史,不以忠奸、善恶论英雄,重视历史的前提和美学的品格。  相似文献   

20.
在明清两代历史上,有不少著名人物为天津种植水稻而操劳。清朝康熙年间天津镇总兵兰理,就是其中的一个。兰理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利用他的军队,在天津城南附近地区试种水田,取得了一些成绩。康熙四十五年,他又请建海光寺,不久即离任南去。兰理走后,他所种植水田的大部分,都移归庙中管理,先后又试种水稻达七十余年。清代的天津人民,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