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教师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教学语言是从教学目的出发,经过加工的语言,它能诱导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唤起注意,启发思考;它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天窗.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等等。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提高语言修养,  相似文献   

2.
贾丽 《考试周刊》2012,(55):46-47
语文教学亟待“少教多学”,目前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少教”到底应该教什么。少教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最有意义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旧的程式化模式.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体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然而,动态生成该“生”在何方?我们对此进行分析、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广西教育》2006,(1B):19-19
吴晓林在《教师博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师道”.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道之“尊”.一是尊重学生.二是尊重家长,三是尊最自已。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人权利的人来看待.而是损害或践踏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就会对学生人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5.
1.教师的“三抓”。1.1抓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谁抓好了课堂,谁就掌握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因此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必须选在课堂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明确提出把长期以来学生服从教师,“学”服从“教”的观念变为教师的“教”服从学生的“学”。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儿童自主发展过程中的领航者,教师要通过语言、环境、活动等培养儿童全面发展,并通过儿童自己去实践完成。传统的师本教育越来越不合实际.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本应由学生自主使用的课堂时空还给学生。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时,彼此才能心灵相通.才能更好地改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获得积极乐学的生活态度。这就要求老师不以教育者自居,在教学中能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7.
刘秋月 《职教论坛》2002,(18):39-40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当前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针对“点、线、面的投影”这一章内容作了创新教育的尝试。主要是简化理论,侧重应用。一、从简单形体入手,抽象出点、线的投影规律(一)形体上点的投影规律1.教师拿出长方体的模型,让学生画出长方体的三视图(如上图所示)。2.教师指着模型上的一个顶点(如点A),让学生在三视图上找到对应的三点投影。3.教师顺便讲解有关点的标记的规律。4.教师要求学生找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5.引导学生回答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否适合于点?“长对正,高平齐”是很…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数学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从而自己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强调学生自主,不是排斥教师的指导,也不是推卸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辅助工具.我在探索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学生写字的笔是物理实验中最简易、最方便的器材,它可以提供给学生随时随地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当着教师的面.学生的表现要好一些,背着教师,学生对自己要求会放松,表现略差,教师在与不在时表现不一样。为了解教师不在时学生的表现,我们通常要找来班干部了解情况,掌握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有时,为了掌握较为准确可靠的信息,我们还要亲自出马,暗中侦察:教室前门开着不走,偷偷从后门进去,以便抓到几个“大闹天宫”者:躲在楼上,居高临下地观察学生做操,从而看清学生做操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学生“会提问题”.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这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教学目的的要求。从“海题”转变到“会提”.更需要教师教学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一是加强教师的语言修养。崇尚文明、谈吐文雅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文雅、健康,不能粗鲁污秽。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讲文明礼貌.言语要文雅和气、谦让,尊重别人,不能使用一切低级庸俗、粗鲁无耻的污言秽语。特别是批评学生不良的行为时,绝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去训斥和辱骂学生.也不允许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讽刺、挖苦和嘲弄学生。在教学上,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要用普通话教学,戒用方言和土语。说话还要富有逻辑性,要主次分明。讲究条理,切忌头绪混乱语无伦次。还有,教师的语言要确切清楚。准确无误,不能犊棱两可,含糊其辞,似是而非。教师的语言要生动简洁,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切忌拖泥带水。  相似文献   

13.
“课题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首次提出了较新颖而实用的课题研究内容.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另一方面也让教师面对一个教育思想转变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自身素质必须提高.教师应该对课题研究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学生的巨大的创造力开发出来.教师要避免给出具体步骤和方法,而应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见解.针对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14.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而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积极开展,还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去分析、判断和推理.且及时地回收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立即反思.对症下药,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15.
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的理想。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如何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入发掘教材,优化课堂结构,增大课堂容量.加密数学课堂的练习密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启迪性.实现对数学课堂的最优处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呢?这是我们一直都在探索的,也是我们一直都在困惑的。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学生学会,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这就要求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讲题,学生也不能比葫芦画瓢地做题,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点拨解题思路、指导思维方法,也就是说要“授之以渔”,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通过一道平抛运动的习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教学新形势的需求.《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每一个教学内容领域里,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着学生的发展展开,让学生在操作和实践中学会数学,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沈鸣 《考试周刊》2011,(63):214-21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上.更体现在要求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本文指出课堂“亮点”并非来自于偶然,实际是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及对知识对学生的把握,产生于必然。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宛如一缕清新的春风.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给沸腾的校园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与此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尽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20.
“讲”无罪     
王群 《内蒙古教育》2004,(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和尊重他们对语言材料有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在一些疑难处、甚至关键处.都乐于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意思来,读出体会来.读出韵味来。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