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教龄达27年的教师,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和说明某个道理。每当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时,笔者发现学生会更加感兴趣。这一现象引起笔者的思考。笔者向周围的同行了解,发现他们也讲述自己的经历、故事,而且他们也认为学生对老师的故事、经历感兴趣。那么为什么有的教师讲课时常常联系自己的经历?为什么学生对教师的经历感兴趣?这是因为教师的个人经历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
作为学生对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最高体现,写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高职高专阶段的英语写作中,汉语化现象即所谓的Chinglish(中式英语)现象很普遍。那么,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的成因是什么?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干扰?如何才能解决汉语化的问题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一些表现典型的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中,常遇到个别学生提出一些难于解答的所谓“牛角尖”问题,使教师常感到棘手。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如何引导这些学生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此做了分析,提出了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学生抄袭作业的原因及对策全椒县黄集乡汪店小学刘根传从教数年来,每每与同事们闲聊,谈到学生抄袭别人作业现象,都觉得伤脑筋。如何杜绝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笔者进行一些深人的分析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改正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薛青 《新课程研究》2010,(5):100-100
在幼儿园的常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教职工违反各项规章制度的现象。那么,作为一名管理者,怎样处理类似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规章无情.但处理有方。下面,笔者就此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面对教职工的违规现象,作为管理者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对学生来说,作文是一项新鲜的课题,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上,教师苦口婆心地进行讲述,在课后,仔仔细细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但是,这样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作文课上,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学生抓耳挠腮长吁短叹、愁眉苦脸的现象,甚至一提到作文两个字,学生和教师都感到十分头疼。就没有一个好的方式来改变这种状况吗?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每个学段应该背诵的诗文数量,每册语文教材中也都安排了一些背诵的课后练习。但究竟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背诵呢?针对在实践中背诵指导“简单化”、“机械化”导致的背诵训练的低效现象。笔者有如下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杨云 《考试周刊》2012,(63):141-14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4)》第十二章第5节讲述了多普勒效应,在教材中对多普勒现象和原理只作了一般性的说明,同时教材中对多普勒现象的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不易操作且效果不明显。老师在讲授时只能通过一些例子、现象加以说明,也只要求学生记住这些现象和原理,而没有好的实验加以直观教学,造成教与学的效果都不太理想。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演示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就一定会取得更佳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怎样对多普勒效应进行演示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十分踊跃,积极参与,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十分深沉,不积极发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自信心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这里结合笔者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乡村的初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窄、反应能力较慢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感觉: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单单是学生的问题吗?也不全是.针对这些现象笔者作了一些探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回扣现象十分普遍,回扣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由于回扣现象对当前的经济秩序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并诱发了一些经济犯罪问题,因此,回扣问题也成为当前司法理论和实践中所探讨的一个课题,笔者就此谈点自己的认识。一、回扣的概念R其特征什么叫回扣?回扣的内容是什么?目前,国内经济界、法学界对此均无明确的、权威性的解释。笔者认为,所谓回扣就是指在经济交往过程中,买卖双方为谋求一定的经济利益,卖方从成交价款中提取一定的钱或物退给买方单位或经办人的行为。由于这种钱或物是从买方应支付的价…  相似文献   

12.
陈琳 《教师》2011,(12):100-100
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强调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依然出错,于是教师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讲述,但收效甚微。如何才能让学生记住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疑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有不少学校掌管在中、老年校长手中。而非公有制学校这一现象更为明显。中、老年校长应如何弱化代沟、求同存异引领师生创出骄人业绩?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笔者想从保持低调、关注细节、始终“年轻”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讲述”?亲近母语理念下的“讲述”有什么意义?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把握对孩子“讲述”的要领和实质?讲述和讲故事有哪些不一样?这些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桃花源记》作为古典文学中的经典篇目,常读常新,里面有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文化现象,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创作,对后世文人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在重读《桃花源记》的过程中,细加品读玩味,产生一些疑问,疑问一:探寻桃花源的对象,为何设置为渔人?其中有无深意?疑问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所代表的理想生活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这种农耕的生活方式会成为中国文人“精神家园”的代名词?疑问三:阐述桃花源物产的丰富,列举“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良田、美池、桑树皆系生活之必需品,那么,举“竹”的用意何在?于是笔者试着从作者的经历、时代思潮的影响、文化现象的积淀等角度来探疑解惑,探寻《桃花源记》中“渔人”“桃花源”及“竹”等文化意象的深意。  相似文献   

16.
程道金 《贵州教育》2012,(12):20-21
目前,“别让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的呼声日趋强烈,特别是农村小学尤为突出。不少农村孩子的家长想方设法,找亲戚托关系,不惜一切代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城里的学校,想获得最好的教育。这种“择校风”的盛行,导致了城市学校挤不进,农村学校无人读的反差现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农村学校又怎么啦?笔者现就这一现象了解的一些情况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植物和动物是完全不同的两大类生物,它们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了,但令人吃惊的是,科学家在许多研究中发现,植物体内常常会表现出各种动物现象。那么,这是一些什么样的动物现象呢?这些现象在动植物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笔者认为:①重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政治课上的应用。②把艺术元素引入思想政治课中。③鼓励学生走出去,尝试用学到的理论理解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④要善于利用激励艺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探索了对生物学课堂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下面以“植物生命活动的凋节”为例讲述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案和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冲击着每位语文老师,语文教改活动如火如荼,老师们各有各的创新,异彩纷呈,学生们也似乎越来越青睐语文课了。但有一种现象却让人感到费解:一些学生十分喜欢上语文课,但语文感悟力不强,作文老写不好,语言表达能力差。原因何在?语文课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笔者反复思考,请教同行,终于有所感悟,弄清了症结所在。下面,笔者就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谈几点认识和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