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育——生命运动的加油站以人本主义的理念看“,教育”是每个人的一种独立的生存方式。它既是源于所有个体生命发展的最原始的共同需要,也是每个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具个性的特别需要。可以说“,教育”不仅具备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与生存价值的意义,而且具有创造人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意义。所以“,教育”不仅是让人获得知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将“自然人”改变成“社会人”的所谓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它的更重要的功能是促进人的生命的发展,既要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并予以培养教育,又要注意保护学生其他一切生命能量,使其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开展生命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追求学生生命价值发展,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理念而进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1995年世界发展首脑会议呼吁: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信体系,重视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  相似文献   

4.
《云南教育》2011,(21):14-14
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人类教育的核心命题。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破解教育的核心命题。她的目标是:使人认识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为有价值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而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在认识和思考生命的孕育、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关怀、生命的价值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活动,对自己的生命有良好的认识和感悟,从而使学生珍惜生命、欣赏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激扬生命、关怀生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观。由是,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与价值所在。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让中小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所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彰显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认为,基础教育应该为社会之未来和学生之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可见,教育不只是知识传授,更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从终极意义而言,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心灵的教育、精神的教育。而课堂是关乎学生成长的生命历程,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健康的生活与独立发展,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重视生命教育正逐步成为我们大家的共识。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传授“珍爱生命”的科学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文章从当前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两方面入手,对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生命教育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生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正确的生活观,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是教育理论的基本问题,是任何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现实中仍有很多人掌握不了这一问题的本质内涵。在生命教育视域下,从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本质回顾出发,去认识灵魂的、精神的教育,追求真教育,继而认清教育与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教育与人的内在价值提升等基本关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解放,教育是促进人的解放并使人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等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思想 学生对个体生命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自然历程认识不清,生命质量不高,生命无价值无意义,甚至自杀、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命的存在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因此,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尤其是死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死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历程的自然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同时,通过思考“死”来反观“生”,理解“生”与“死”的关系,从而实现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达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陈秀芬 《考试周刊》2014,(98):190-190
泰戈尔曾经说过:"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寂。"本活动通过数据资料和图片展览让学生认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通过教育短片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神奇与美妙。从而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唤醒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三生教育”,通俗地理解即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一定时代要求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过程。在幼儿园进行“三生教育”,可以让幼儿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可以引导幼儿珍惜生活,身心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的生命的价值是在“实然”与“应然”的矛盾运动中提升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个体生命的“应然”提升有极大的能动作用.为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应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所作为:唤醒学生个体的超越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意义作不懈的追求、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以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简单地说,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2.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3.失去生命的教育,即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内涵和价值,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生命,从而能够好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充实自己的人生,让生命充满光彩,提高生命的质量。另外,通过生命教育还要使学生能够善待其他生命,能够与他人友善相处,能够喜爱动物,不虐待动物;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随便结束生命,  相似文献   

18.
王同好 《天津教育》2013,(15):50-50
著名教育学者叶澜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对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忽视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并引导他们走向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冯润根 《教育》2012,(3):50-51
老子曰:“名与身孰轻!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此言意为声名、货利和生命比起来显得微乎其微。泰戈尔也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所以,我们认为,教育首先关怀的应该是人的生命,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帮助生命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通过进行生命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和谐发展、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环境的和谐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