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九龙  左阳 《图书馆论坛》2012,(4):10-14,31
网络书评是纸媒书评在数字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是图书类网站或频道聚合用户、互动分享、强化营销的途径手段。图书馆网络书评以OPAC方式呈现,通过对112所"211工程大学"图书馆网络书评功能调研及应用效果的规模数据测试,发现高校图书馆对网络书评日渐重视且富有创新,但效果不甚理想。借鉴豆瓣、当当等书评模式,提出高校图书馆网络书评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明 《图书馆杂志》2012,(9):58-61,94
作为当代阅读文化的生动体现,网络书评已逐步成为广大读者选择图书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图书差评对读者判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文章通过对网络书店中图书差评内容的具体分析,探讨其对优化图书出版、维护读者利益、促进图书销售的有益启示,旨在为网络书评积极效用更深层次的引导与推动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3.
政府形象的网络媒体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载体,传者与受者在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其所构建的交往空间是一个自由而平等的交往空间,表现出了网络传播的主体间性特征。这对研究利用网络媒体如何加强政府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只有充分认识网络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分析,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构建政府形象的网络媒体良性通道,使政府形象在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实现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试析农业科技图书读者的网络书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网络书评的出现缓解了海量图书与有限书评的矛盾,拓宽了书评的功能,大范围地影响着读者的选 择判断,是现代阅读文化的生动体现。文章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对读者网络书评如何在读者交流、质量反馈、资源建 设、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促进农业科技图书资源的优化利用进行了讨论,以期引起对农业科技图书读者网络书评的充 分重视,为其积极合理发掘与引导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网络普及、上网者有充分自主话语权以及拥有共同关注话题事件的基础上,使得在社会交往中处于弱势的大众群体获得了平等的话语权。大众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了对某一事件的认识状态,甚至将传统媒体也引入其中,从而所形成的舆论态势在现实中产生了莫大的效力,而这种不容忽视的效力的存在,将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一个网络议题中出现的引用传统媒体报道的情况,认为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言论空间依然有较大的影响,表现为网民在论证自己观点时会广泛地引用传统媒体的报道,并主要关注其中权威性和精英性的内容。但这些影响并没有消解网络媒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民间话语空间的意义。网络媒体本着"为我所用"的态度引用并消化传统媒体的内容,最后产制出的仍是自己的观点。传统媒体与网络言论空间构成了一种在差异下共存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网络书评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信息交流的实时与交互化趋势,网络书评作为一种重要的书评资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对传统书评、图书营销以及学术交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浅谈网络书评在科技图书策划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读者在互联网上发表书评成为很方便、很平常的事情。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匿名性,书评具有了更大的随意性、民主性和真实性。最近,笔者看到很多文章在批评现在的书评,认为书评泛滥,而且事实上很多都是出版社、书商或作者托人撰写的,是变相的广告。这样的书评的确存在,但稍加甄别后很容易就可以将其剔除,可以发现有很多读者所发表的评论都是言之有物且客观上具有参考价值的。目前,很多科技类图书的策划编辑已经将发表在专业网站上的书评作为图书策划时的重要参考内容。网络中的书评在科技图书策划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书评传播媒体表现是一个国家图书出版业与文化阅读发达和繁荣程度的镜像,书评传播是一个国家图书出版市场的润滑剂和图书产品的通行证。美国的书评传播媒体格局多元,服务交叉,受众精准,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促进了美国图书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是美国图书出版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书评事业也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媒介多元的时代要求图书必须寻求在其他媒介呈现的机会。后现代阅读极端反对陈词滥调,这种陈词滥调主要是指僵化权威语言的集合体。后现代推崇形式上的新意,哪怕这种新意毫无意义。图书没什么神圣的,亦并非要文以载道,它只需要一种品质,就是能让大众觉得有用,让大众觉得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让大众有自己生产意义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图书采访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各环节工作的基础,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后台保障。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面临高校读者需求的无限扩展与图书采访传统途径狭窄,传统服务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文章论述了微书评应对目前矛盾的优势以及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采访中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读者书评是策划营销图书的重要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读者书评已经成为网络书评的新亮点,它既是图书营销中不容忽视的一环,也是编辑出版策划及根据读者反馈做出调整与决策的重要来源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少儿图书推广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一:平面媒体书评 除了争取专家和权威人士撰写的书评在有国际影响、攸关图书销售行情的报纸上发表外,还提倡少儿图书由青少年们自己写书评,使图书有更为广阔的影响力,这种方法在少儿图书的宣传推广中特别有效.请书评专家全国巡回宣传,向读者和图书馆散发免费散页书评,利用图书护封、勒口、封底摘抄书评等等.在书评打开局势产生影响后,开始在同一报纸上刊登广告.  相似文献   

14.
网络自出版的兴起挤压了传统图书出版的空间,挑战传统图书编辑的存在价值。但网络自出版由于跨越出版社和编辑这个专业中介,进行点对点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形式感、严谨性、创意、组织性、宣传推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传统图书编辑如果能充分认识到自身所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必能在网络自出版等新出版形态的冲击下坚守并发扬自己的职业责任和权利。  相似文献   

15.
数字阅读时代,随着种种电子阅读器的出现,读者可以随时实现阅读需求,图书的电子出版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因此,传统的书评也与"网络"有了千丝万缕的关联。豆瓣网作为数字阅读的新兴网站,在国内网络书评界一直深受读者喜爱。书评网站的发展不仅影响着作家的创作与读者的阅读,甚至为图书的出版带来了巨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夏立新 《电子出版》2001,(12):25-28
2.4传播及收费模式 网络图书是由图书网站提供给读者的,图书网站可以说是网络上的“图书馆”。目前提供网络图书的在线阅读、下载以及书目服务的网站大致有如下类型: 依托出版社以人民时空为代表(http://WWW.peoplespace.com)该网站是由人民出版社发起组建的高科技公司,目前人民时空已与300余家出版社签汀了合作协议,出版社在人民时空图书平台上可拥有自己的主页及空间、自由发布信息、自主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在人民时空的帮助下开展网络出版业务。为了推动我国网络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人民出版社将由江泽民题词并作序的《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  相似文献   

17.
甄西 《出版经济》2001,(11):56-57
网络图书出版在日本兴起还不到两年,但可以预计,这种方法将给出版物的制作带来大变革。 2001年伊始,日本《图书与计算机》季刊编辑室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ICC总部,准备通过网络出版由岩波书店、晶文社、筑摩书房,白水社、平凡社等6家人文出版社试验共同策划的《人性》丛书。此前《图书与计算机》编辑室一直在进行网络图书的出版。  相似文献   

18.
书评应成为图书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书评的生命在于随变而适,根据图书生产和图书传播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书评品种和类型有针对性地实现对图书的控制。在图书生产领域提出了“版前书评”概念,讨论了其实施生产控制的具体步骤。在图书流通领域,提出了针对图书的纵向流通和横向流通的不同书评类型,并提出通过浓缩性书评以颠覆“选者”的先入之见,直接面向个体读者,真正实现书评的图书控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劲松 《出版参考》2009,(17):32-32
读书人启航,一个人从网络视频读书节目做起,用了近两年时间,成为一名同时跨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五大媒体的图书推广人。近日,他的特色书评集《读家秘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引发业内关注。据已经读过这本书的业内人士讲,不但大众读者,业内的出版人、发行人也该看一看这本书,因为它通俗的切人视角对图书的宣传策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是书评的繁荣,另一方面是书评的毫无规则。整个书评生产链的各方各取所需。牺牲的是"上帝"们的权益。《中国图书评论》需要担当起为书评立法的任务。这种"立法"当然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而是给书评共同体提供空间,讨论书评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