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蓉生 《贵州教育》2012,(22):42-43
一、充分挖掘思想品德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教师要遵循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其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融统一。以现行的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为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根据新时期的任务及大学生的特点,改变常规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思想和方法,阐明了在素质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及其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彦华 《职教论坛》2002,(14):52-52
为全面落实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相互协调、前后一贯、坚持到底,使学生思想品德按照统一的目标发展,从而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全校教育工作者都应统一认识,明确共同的教育目的、任务和原则,学校各有关部门之间要互通情况,互相支持协作,同时都要以身作则,以便创造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共同为实现同一的教育目标而努…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绝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牵强附会,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找准思想品德的渗透点,渗透点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一、渗透点的选择原则1.“有机”渗透。根据教材内容确定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点,就像砂子里滴水,让它自然地渗透进去。例如在圆的周充──圆周率教学中,相机介绍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全世界首先提出3.1415926~3.1415927圆周率的故事,使学生从中了解我国是教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从而培养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2“有序”渗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由…  相似文献   

5.
尹超美 《培训与研究》2001,18(4):105-106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是不断克服错误观念,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在这种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成长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学生思想品德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课应配合教学的要素之一,中根据体育教学的任务,提出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注重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因为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高师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高师教育的自身特色,即综合性教育、素质性教育、事业性教育,并根据当前高师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的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才能适应新时期对德育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苏东超 《甘肃教育》2011,(24):52-52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使思想品德教育收到实效,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要从多方入手。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明确教学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顺利有效学习所做的准备。新课程改革表现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解决有效备课的问题。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备课应该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思想品德的科学性,坚持思想品德的多角度性,坚持思想品德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通过体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这是新教材反复强调的一个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精心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以活动主体的身份参与进来。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1.
根据"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修订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那么,根据该标准编写的思想品德教材主要应体现哪些价值追求呢?下面就此谈几点个人的感想。进一步加强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修订后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反复性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高校德育的难题,本文根据思想品德的特点和规律,探讨了导致德育过程反复性的深层原因,并结合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借鉴国外的德育理论,提出了有效控制反复性,提高德育稳定性成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多元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爱林 《文教资料》2009,(31):118-119
实施思想品德教学多元评价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学生多元评价的可行性;初中思想品德学生多元评价的特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多元评价的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思想品德新课标的亮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全口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课标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与原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增加并突出了生命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问题,其次是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对思想品德教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儿童价值观、态度、品德和道德教育,因为这一方面对于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至关重要。因此,新的课程改革对全部的课程都提出了为学生提供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机会的要求。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思想品德教学更要承担起传承社会公众道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任。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课程教育,其实质是一种类似于精神的教育,是受教育者接受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人”的规格的要求,根据一定时期社会对人的需要,以培养并形成一个特定社会的特定规格的“人”。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那么如何根据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现状进行有效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课老师所要研究的课题。根据教学中遇到的情况提出一些意见,希望能对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教委的指示,我校于1988年正式开设了《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联系和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综合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崇尚真实。没有真实,课堂就没有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和基础。然而,当今某些思想品德课堂让人有虚伪感。追求思想品德课堂真实,有利于实现师生人格互动,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有利于深化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影响思想品德课堂真实的主要因素有:教师教学理念的偏差,教学策略的不当,教学研究的肤浅,教师评价的失实。真实的思想品德课堂主要表征为:真情实感的教学氛围、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直面生活的教学内容、注重实效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经验,对如何进行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看法,相互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