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于抓特点     
我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深刻体会到抓特点的重要.我们常说:"这条新闻没特点,一般化.""这件事的特点在什么地方,没有抓出来."我们采写一条新闻或者一篇通讯,必须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点来写,才能避免一般化,写好新闻报道.为了做到善于抓特点,我们要懂得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个性反映共性.我们进行采访写作,不但要研究事物的共性特点,而且要研究事物的个性特点.对于文艺创作塑造人物形象,黑格尔提出了"这一个"的要求,就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即鲜明的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的好角度,也叫新闻最佳角度,新闻的角度是客观存在的,多种多样的。一个事实,哪怕是一个比较小、比较单纯的事实,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报道。但是,其中毕竟有一个最佳角度。怎样抓住新闻的好角度?一般来说,选取新闻的最佳角度要"抓四点重一小"。"抓四点"是:抓特点、抓新点、抓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重点和抓群众观点;"重一小"就是在选择角度时,切入口要小。抓特点,才能避开千篇一律如果一篇稿件面面俱到,没有给读  相似文献   

3.
新闻稿能不能写得短些,再短些?根据我多年的采编实践,要把新闻写短,应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抓特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抓特点,就是在观察事物的共同点时,花力气去研究和表现其特点。只有善于分析体察这一事物和其它事物相区别的特殊之点,写出的新闻才能深刻、饱满、引人入胜。二要选择最佳角度,不要写出“大杂烩”。  相似文献   

4.
在采写新闻稿件的实践中,我认识到抓问题是通讯员采写新闻过程的重要一环。我们通讯员大部分都生活在基层,有取之不尽的新闻素材,只要把问题抓准了,就能写出有指导作用的稿件。否则,写作技巧再高明,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报道也是没有价值的。怎能才能抓住问题呢?我的体会是: 一、对问题要有敏感性。在党的工作中,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中心。一项中心工作在展开和落实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可能有思想问题、工作方法问题或者是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作为通讯员来讲,必须头脑清醒,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就是说既要看得准,又要抓得住,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时机,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能不  相似文献   

5.
角度,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记者采写报道新闻的出发点。同样一件事,这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平淡无奇,另一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就是一篇精彩好稿。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所写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呢?笔者认为,要写出“人浅我深、人平我新”的好新闻,除了要有好的素材外,还应该有自己独到新颖的报道角度,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下面就新闻角度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据笔者观察,一些机关报目前在新闻宣传中,存在着三种病态。一、不求真实一次,笔者到某县采访,请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同志谈谈情况,提供些新闻线索,一位同志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好了,工作性报道上的那些事,你有我有他也有,咱这里没有的,你把外地的嫁接过来就是咱的。”在另一个县,有位通讯员写了一篇稿子叫我看,我看后说,你稿子中有个情节是编造的,不符合常理和事实。他听了有些发急地说:“你这么认真怎么写稿,你若按真事一五一十地写,报纸准不采用。”某市有位通讯员给笔者打电话说,他写了篇现场新闻,想明天电传给我看看。我问事情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他说前天。我说前天发生的事情,你明天传给我看,然后再发往报社,如果内  相似文献   

7.
什么叫“体验”,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亲身经历;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然而,今年3月,当承担体验新闻采写任务的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近20位军事记者聚合在一起,讨论专题报道《体验中国军他》的报道思路时,就连我这个最初的策划人也一时无法说清,此次报道到底该写什么、怎么写。  相似文献   

8.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09,(11):51-52
1979年,时任中央电台台长的左漠野同志重提“广播要自己走路”的方针。为什么叫“重提”?因为早在1950年,中央主管新闻工作的胡乔木同志就提出“广播要学会自己走路”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左漠野台长首先抓了广播记者自己采写新闻的工作,当年,中央电台的广播中就出现了“本台消息”,接着他就开始抓广播人自己写评论的事。1980年8月18日,中央电台成立了评论组。我被指定为组长,  相似文献   

9.
谢顾问:我虽初学写报道,却深知“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可有的老通讯员常常这样提醒我:学习写稿要脑瓜灵活,有点“超前思维”的本领。这不是在让我写假报道吗?因此,我要问:采写新闻是否需要“超前思维?”32837部队方节初方节初同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叫“超前思维”。所谓超前思维,通俗一点讲,就是指预见性考虑问题的本领。那么,采写新闻需要不需要这种预见性呢?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从这个角度讲,事实在前而报道在后,是用不着预见性的。但实际情况又没有这样简单。其一,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10.
好标题是好新闻不可或缺的要件。从“中国新闻奖”作品的标题来看,发现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就是新闻标题制作中常见的制作技巧。这些技巧归纳起来主要有:——标出“个性”来。采写新闻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要抓特点,抓取一事物与他事物的不同点。这也是制作新闻标题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11.
何学元 《新闻界》2003,(3):61-61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导载体,是传播信息的快速手段,也是记者、通讯员的常规武器。一篇消息,不仅要有深刻的主题引导读者,而且要有很强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怎样使报纸版面上的消息活起来,让读者喜闻乐见?我在20多年的报道实践中,采取抓特点、找亮点、碰热点,寻求共振点,写出消息的味道来,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抓特点,写出鲜味来。特点即事物的特殊性,也就是个性,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个性。采写一条消息时首先要考虑,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这篇消息的个性、特点,把焦点聚集到这一个性亮点上,集中笔墨写出它的…  相似文献   

12.
虽说文无定法,但作文之道,总要有所遵循的。新闻采写也有它自己的规律和方法,“差距比较法”就是其一。 搞新闻如何抓住重头货即时效性、思想性和典型性都较强的深度报道?多年来,新闻界朋友进行了深入探索,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诸如要沉下去抓活鱼、要注意现场感、要抓典型细节、要给新闻加进幽默;在写法上如世界公认的倒金字塔法、穆青提倡的散文式法、还有要写得短些、短些再短些等等,都应该很好地研究和运用,使之不断得以完善。除了这些,我以为还有一种方法即“差距比较法”,亦应引起新闻界朋友的注意和探究。我认为,对纷繁的新闻事实进行深入的思索,悉心找出差距加以比较,这是抓深度报道的有效途径之一。 心理差距比较。有一年夏天,我到苏北开会,回来途经青岛,顺便到崂山看了看。我们一行坐上旅行社的面包车,导游小姐从早上出发到晚上归来一  相似文献   

13.
一篇稿子能否刊登,多半在于抓题。通讯员经常头痛的事,也是抓不住题目。那么,怎样才能抓住有价值的题目呢?介绍六种招法,供广大通讯员在新闻采写中参考。 招法一:矛盾冲突 文学创作讲究矛盾冲突,有冲突才有情节,才有戏。西方的新闻人员采写新闻也非常重视抓矛盾冲突。什么是矛盾冲突?所谓矛盾冲突,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抓矛盾冲突就是抓事物的对立面。一家农民招了个倒插门女婿,一开始日子过得挺顺利。后来倒插门女婿要经商挣钱致富,开了一个洗衣店,而岳父母两位老人却认为农民就应老老实实种地,开什么洗衣店,这是不务正业。由此,老少两辈人产生了矛盾,互相对立,彼此之间发生了多次冲突,甚至互相动了手,伤了和气,导致了分家。为此,一作者写了《分家》一稿,反映农村新旧两种观念的斗争。此稿发表后在全国获奖。一个团在年终评奖时,围绕评一连还是评三连为先进连而产生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12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指出:“新闻宣传首先要真,第二要新,同时要活,要短……这次现场短新闻评选就是一种好形式。”什么是现场短新闻?我的看法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1日,我们电台播出了一封来自新桥乡荣庄村的听众来信,题目是《镇压麦田要因地因苗制宜》。3日,荣庄村来了一位村干部,气呼呼地找到我,说信中提到“荣庄村非让每人镇压一亩小麦不可”是假的。接着他质问:“电台能不能说假话?”我说:“我们绝对不允许搞失实报道!”他一听,拍桌子说:“明天我也写一篇假的,你也得给我播!你说不让搞事实报道,不就是叫说瞎话吗?”原来他不懂我们的新闻术语,误把“失实”当“事实”了。一场误会,使我想到广播新闻,起码有两点要注意:  相似文献   

16.
著名记者华山把他采访经验提炼成一句话:‘抓取特点,具体地说明特点。’回顾我采写的获奖新闻《汝阳县法院实行定期公开拒贿退礼》经过,感到‘抓特点’的确是采写新闻的‘捷径’。在汪洋大海的社会生活里,怎样去寻觅那具有特点的事实?在廉政建设中,我在基层采访看到不少兢兢业业、奉公守法的好干部,但要把他们当做一般好人好事来写,显然平淡无奇,没有特点。正当我苦苦思索难以下笔时,我听说汝阳县法院干警的一些生动事迹,如一些农民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就直接或间接给办案法官送钱、送物。汝阳县法院干警把能  相似文献   

17.
“大而全”这是初写新闻同志的一种通病。记得我初写稿子的时候,我所在的公社,猪的存栏数在全县名列前茅,我就写了这条新闻,内容从公社党委重视养猪、养猪的重要意义写到措施有力、政策兑现以及兽医站发挥作用等,洋洋二千五百多字。这样的新闻稿子自然未被采用。后来,我请教省报的一位老记者,他对我说:写新闻主题要集中,角度要新鲜,切忌“大而全”。他还问我:你写这个典型,如投给省报,在全省是否过得硬?如投给全国性报刊,在全国是否过得硬?他这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12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指出:“新闻宣传首先要真,第二要新,同时要活,要短……这次现场短新闻评选就是一种好形式。”什么是现场短新闻?我的看法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9.
抓问题 ,是记者(通讯员)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许多同志从走上新闻工作之路的第一天起就学着抓问题 ,干了几年、几十年 ,还在念叨着抓问题这个词。这个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怎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抓问题的能力而写出新闻精品呢?结合新近评选出来的第9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 ,本文仅从什么叫抓问题?抓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抓问题?三个方面作如下探讨。一、什么叫抓问题要搞清楚什么叫抓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 :“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 ,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 ,你…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许多报纸从“短”字入手,改革新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短新闻多了,报纸的消息容量便增大了,报道的面也广了,这就为迅速反映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然,好新闻不仅文字要短,而且要有份量,就是说,要短而精、短而好。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从一些同志的经验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要善于从纷纭繁杂的事物中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题材。这就是要采写群众最关心、最能反映我们时代的特点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