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陵"与"五陵少年"--以诗赋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汉年间,经过长期的陵邑建设,在渭河以北的咸阳原上形成了著名的“汉五陵”。五陵邑由于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西汉中后期政治生活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骚客诗人的笔下,“英俊之域,黻冕所兴”的“五陵”,与以“任侠”、“纨绔”为特色的“五陵少年”,成为一个恒久为之歌咏感叹的对象。检讨“五陵”及“五陵少年”的形象,对于认识五陵邑的政治地位与社会风尚的变迁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五陵"是西汉陵邑制度下产生的一个概念,它往往成为权力、富贵的象征,"五陵少年"名义上看便是出身于这个权力、富贵之乡的少年群体。其实,唐诗中所描写的"五陵少年"往往是一个泛称,它已经超越了其固有的区间概念,指代的是活跃于长安一带的游侠少年。  相似文献   

3.
五陵少年源于西汉皇帝的陵墓。五陵指西汉时建在长安城外的五座皇帝的陵寝,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为防止墓冢被盗,西汉独创了“依陵建县”的制度,也就是一边建陵,一边将全国各地的豪族大户、富商巨贾迁到陵邑周围,形成繁华的新城。这些地区的富家子弟倚仗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五陵少年和八旗子弟的产生、生活追求、形象剖析进行分析可知,五陵少年的产生缘于汉唐时期五陵陵邑和京师富家雄厚的经济基础,八旗子弟的产生和清代八旗制度有关;五陵少年具有“任侠”、“纨绔”的生活追求,八旗子弟则不务正业;五陵少年具有伪侠和奢侈的一面,八旗子弟则表现出开拓进取和腐化堕落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西汉王朝建立后。咸阳北阪成为京城长安的京畿重地和帝王陵墓区,并按照“事死如生”的葬制进行规划和建设。西汉王朝共经历了十一个皇帝,除文帝葬于霸陵,宣帝葬于杜陵外,其余九个西汉皇帝均葬于咸阳塬上,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祖长陵、景帝阳陵。其中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均建有陵邑,设立县治,进行供奉祭祀和管理,故咸阳塬又称“五陵塬”。《关中记》记载:“……五陵邑在咸阳塬上,咸阳塬亦称五陵塬”,可见五陵塬主要因五陵设邑而得名。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五陵少年和八旗子弟的产生、生活追求、形象剖析进行分析可知,五陵少年的产生缘于汉唐时期五陵陵邑和京师富家雄厚的经济基础,八旗子弟的产生和清代八旗制度有关;五陵少年具有"任侠"、"纨绔"的生活追求,八旗子弟则不务正业;五陵少年具有伪侠和奢侈的一面,八旗子弟则表现出开拓进取和腐化堕落的风貌.  相似文献   

7.
西汉十一个皇帝,其中有九个埋葬于咸阳北塬。西汉元帝以前,每筑一皇帝陵墓,即在陵侧置一县,令县民供奉园陵,称为陵县。其中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合称五陵,咸阳北塬也因此称做五陵塬。顺陵是唐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亦葬于咸阳北塬,与西汉帝陵处于同一地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周围有石人、石兽等石刻,其最为突出的是墓前青石雕刻的石狮和独角兽,表现了盛唐造型艺术的雄伟风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咸阳市对五陵塬区的开发十分重视,五陵塬旅游名胜风景区已初显端倪。资料来源:《辞…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经历“知识———能力———文化”三个梯度 ,“文化”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表征与确证。语文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 ,更要给学生以能力 ,但最为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鲜活的文化滋润 ,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因此 ,“文化互动教学”便成为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所谓“文化互动教学” ,指的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特定场景和语文教学的特定学科 ,通过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标志的教学形式开展面向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运用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使学生生长语文学力与文化素养 ,使课堂生成自觉的民主…  相似文献   

9.
一个自童年起便富有幻想、热衷于科学并创造了大量小发明的“天才”少年,在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逐渐变成一个虽然考上大学却失去创新热情的“庸才”,从而透射出并且批判了我国现行高考制度对学生创新能力约束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高语第六册《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句中的。五陵”,课本上的注释是:“长安附近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那么富豪人家何以多聚居在这一带呢?五陵又是哪五座陵墓呢?原来在西汉元帝以前,皇帝每建陵墓,便把四方富家豪族和外戚迁到陵墓附近居住,令其供奉园陵,并设置一个县,称为陵县。其中最著名的陵墓有五座,即长陵——葬汉高祖,安陵——葬汉惠帝,阳陵——  相似文献   

11.
一个极普通的字眼,一经语言大师选准,放到特定的语境之中,便会光华闪耀,收到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近日重读鲁迅先生的《社戏》,反复体味文中的“偷”字,觉得真是用得恰到好处,“偷”出了神韵佳境。首先,这个“偷”字,写活了一群天真烂漫、淳朴可亲的少年形象。深夜,在“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的河岸边,灯火远了,村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的诗歌在其生活的时代少有人赏识,但在唐代独特的隐逸文化和宋代特定的文化氛围、文人心态以及审美趣味的显扬下,使得陶渊明成为中国士大夫的典型,并成为“闲情文化”①的代表。然而,陶渊明亦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即其具有“载道文化”①的表征。作为“载道文化”接受者的陶渊明,毫无例外地走上了这条“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并成为其积极用世的一个显例。  相似文献   

13.
一、不容忽视的群体 近几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打工族后代的教育也逐渐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一些打工族将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因而,便出现了被称为“留守少年”的特殊群体。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大概有将近2000万这样的孩子。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少年”的数目还在增加中。农村“留守少年”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少年”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14.
《海南教育》2014,(22):F0002-F0002
阳澄湖畔,草鞋山下,坐落着一所百年老校——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学校始建于1906年。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享受爱与智慧的品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唯实、求真”为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亮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策略,全心追求办学的美好愿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人格健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快乐少年;知书达礼,具有传统文化气质的美德少年;奋发向上,爱学习、会学习的智慧少年。  相似文献   

15.
汉中是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进出汉中成为汉初功臣最自豪的人生经历和最耀眼的政治资本;汉中是西汉经济的起飞之地,是西汉走向繁荣富强的经济基地,长期保持着在全国领先的经济地位;汉中贡献给了中华民族一个美好而又吉祥的名称——“汉”,汉朝、汉族等名称来源于汉中,以张骞为代表的汉中杰出人才格外引人注目,司马迁有一定的汉中情结。总之,汉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西汉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后妃制度是绵延我国古代社会数千年的一种腐朽的社会制度,是男尊女卑观念下的历史产物。汉代后妃是古代后妃中的一个特定群体。从出身来看,西汉后妃出身下层者较多,东汉后妃则大多出自豪门。西汉册封皇后以帝王宠爱与生育皇子为主,东汉则以德为先。两汉后妃大多受教育程度较高。西汉后妃以雅善歌舞为主,东汉后妃以熟读儒经为长。凭借良好的文化素养与杰出的政治才干,两汉后妃成为中国历史上后妃参政的代表性群体。与后世相比,其社会地位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太尉”一职,在西汉时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其职能、称谓等在西汉曲折起伏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面貌,并反映了在统治环境的变化下,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统一的微妙关系。文章对“太尉”在西汉的发展流变试做一个梳理,根据现有材料就此略呈疏浅之见。  相似文献   

18.
“师训”不仅仅是一种学校行为,或者只是一种管理方式,而且是一种校园文化的积聚和创新。“师训”应当与学校的教育文化、教师文化密切联系起来,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培训成为教师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时,教师便成为文化的自觉传播者、享用者,文化的气息便会飘逸整个校园。过去,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侧重于制订  相似文献   

19.
关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钱宝范韩春玲多年来,由于计划生育工作一直倡导“一对夫妇一个孩”的基本国策,独生子女便应时而生,一个家庭一个孩便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代,独生子女必有其独道的特点。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独生子女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市绿色指标的引领下,基于“男孩女孩节”办学特色,学校创建了封浜小学绿色指标引领下“七彩阳光少年”评价体系,改革对学生传统的唯分数论评价,建构新的丰富评价体系,形成新的多元评价机制。近年来,封浜小学形成了响亮的“阳光教育,炫色生命”办学理念。学校的目标是让封小的每一个孩子成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阳光少年;让封小的每一位教师成为崇尚优秀、乐观豁达的阳光教师。为此,在上海市绿色指标的引领下,基于“男孩女孩节”办学特色,学校创建了封浜小学绿色指标引领下“七彩阳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