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试图以“中国传播研究系列”为视角,呈现1990年以来英语世界里的中国传媒研究的基本脉络。作者认为,从“中国传播研究系列”来看,1990年以来英语世界里的中国传媒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传媒研究向主流中国研究靠拢。第二阶段,华裔学者要在中国传媒研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第三阶段,中国传媒研究呈现世界眼光。学者们开始结合全球化、传媒新技术等大背景讨论中国传媒问题。英语世界里的中国传媒研究对中国大陆传媒研究的启示是:中国传媒研究同时是中国研究,我们不仅要研究转型中国的传媒,也要积极描摹传媒中的转型中国,提升与中国传媒相关的研究在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领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展江 《青年记者》2009,(21):34-39
舆论监督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又呈现出了哪些特点?本刊学术顾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展江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中国传媒舆论监督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他在《舆论监督在中国》一文中阐述了自己的研究结论,并对中国传媒舆论监督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王维  王锋 《新闻知识》2007,(5):38-40
议程设置又称议题设置,理论源于美国的马尔科姆·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份实证研究报告《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该报告分析了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情形后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媒介所强化报道的题材和事件,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表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郑坚 《新闻界》2007,(6):43-4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时政期刊对中国主流价值观进行了建构,其核心是中产阶层的认同问题;当代中国传媒体现出的社会形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体精神的变迁,由此可以引发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理解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杨鹏 《现代传播》2001,(1):46-51
大众传播史与新闻史及媒介专史是不同层面的历史研究,后两者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大众传播的总体历史研究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中国的新闻传播实践、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都需要中国自己的大众传播史研究,这项研究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高慧 《中国传媒科技》2012,(16):241-242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大众传媒开始出现并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并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大众传播方式的发展变迁为背景,对社会文化中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然后在消费时代这个背景中对中国传媒文化所形成的主导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的特点以及发展进行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传媒与公共领域问题,中国学者从传播学角度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当前我国传媒与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脉络,从传媒在公共领域中的作用、构建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前景以及路径选择等几方面勾勒出当前我国学术界研究此问题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8.
1968年 ,美国传播学者马克斯维尔·麦考姆斯和唐纳德·肖率先提出“议题设置功能”理论假设 ,并采用定量方法加以验证 ,成功地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领域的崭新境界。这一理论认为 :虽然大众传播媒介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样思考 ,但是它可以为人们确定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因此 ,当大众传播媒介大量、集中报道某个问题或事件 ,受众也就会关注、谈论这些问题或事件。当时 ,中国 (本文专指大陆 ,下同 )正处于“文革”热潮之中。如今回过头看 ,就大众传媒的实践而言 ,“文革”倒是将“议题设置”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由于错误路线主导下的传媒…  相似文献   

9.
李明 《东南传播》2010,(10):14-18
关于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研究的成果产出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历程研究、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特点、传媒体制改革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对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传媒体制改革的思辨以及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的现实困境。本文在梳理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关于传媒制度变迁研究的几种主要的理论研究范式,并指出了目前的研究缺失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魏正聪 《东南传播》2011,(12):10-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社会转型。中国传媒的发展无法脱离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其发展也注定会伴随着价值观念的冲突、调适和变迁过程。目前国内关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价值观研究,主要集中在:传媒价值观的功能和影响研究、传媒价值观的制约因素研究、传媒价值观的变迁研究,以及传媒价值观的发展趋势研究。总体来看,对传媒价值观的静态研究较多,动态研究较少;缺乏对传媒价值观变迁机制的宏观地、系统地关照;关于新媒介环境下的传媒价值观念体系的重构问题,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都为未来研究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卢康 《东南传播》2022,(1):48-52
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影响观众包括态度在内的社会认知,是需要被审慎测量与研究的,尤其是当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跨文化教育局基于商业电影《明日世界》对儿童观众态度影响的实验为评介、考察对象,在梳理了该研究的缘起、思路、方法、样本、数据、结论等方法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东方学视角下的媒介帝国主义1969年,关注传播与国家发展议题的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以他的《大众传播与美国帝国》一书,揭开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序幕,被后人称之为研究媒介帝国主义的先驱.①在这本著述中,席勒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媒介帝国主义”的概念,但他对“传播优势”问题的最初阐释,蕴涵了许多批判西方(主要是美国)传媒的思想.席勒认为,美国的传播势力凌驾全球,是与美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结合的产物,美国的大众传播就是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延伸.②而媒介帝国主义这一概念的最先提出者鲍依巴瑞认为,媒介帝国主义即指“任何国家媒介的所有权、结构、发行或传播内容,单独或总体地受制于他国媒介利益的强大压力,而未有相当比例的相对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媒经济研究40年之际,考察传媒经济研究发展态势,从主要议题和研究路径两个维度全面审视我国传媒经济研究,探究其发展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推进这一学科研究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主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霞 《新闻窗》2009,(6):77-78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又称议题设置。1922年,美国社会评论家沃特·李普曼在其经典著作《舆论学》中提到了“新闻媒介影响我们脑中的图像”的著名论断,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随后美国的马尔科姆·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份实证研究报告《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简论中国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本课题之前,有必要把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概念弄清楚。 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传播”或“社会传播”为研究对象的学科。①而社会传播包括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类型。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信息和新闻事业的特点和规律、新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作用的科学。②它包括了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以及边缘性新闻学等。 传播学产生于美国,比较科学的说法就为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独立的学科;而美国的新闻学早在19世纪末就已完善。传播学在20世纪中叶形成新的学科,正是适应了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SSCI收录的研究文献为例,回顾了数字传播背景下美国广告研究的基本概况,发现美国学者在数字传播与广告领域的研究核心话语仍然以广告效果和广告受众为中心,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与之不同,中国在这一主题之下,重点关注的是广告的发展与变迁问题,是在描述性研究基础之上进行的阐释性研究。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在广告研究方面各具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卫刚 《视听界》2004,(4):48-49
经济广播一直是中国传媒界的改革先锋。从1992年珠江经济台发轫到今天全国各地经济电台的异彩纷呈,经济广播在中国传媒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勇立潮头,引领中国传媒从单一的传播领域向全新的服务和经营领域扩展。近年来,随着电视和网络对受众市场的强烈冲击,在第一轮改革中成功突围的广播传媒正面临新的考验。面对严峻的形势, 中国经济广播在媒体精品化制作、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传媒市场占据的份额与日俱增。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经济广播研究会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江苏经济台承办的全国经济广播2003年度评稿会暨中国经济广播发展论坛首届峰会重点讨论了“经济广播如何应对WTO背景下的媒体挑战”、“经济台(公司)企业化运作”、“全国经济广播协作的建设与规划”等议题。各地代表对经济台的节目制作、信息共享、市场推广、企业化运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初步整理形成了一批学术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播伦理理论研究 2008年国内大众传播伦理学研究主要聚焦在大众传播伦理道德失范及其制约研究、大众传播伦理“两难”问题研究、大众传播职业规范研究、大众传播与人道主义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5,(9):18-25
本文基于安东尼·唐的"议题关注周期"模式考察美国主流报纸在2000-2013年间报道中国环境与中国回应气候变化的轨迹,从报道量变化及其激发事件反映美国媒体建构的中国环境形象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回应气候变化议题在此期间经历了完整的媒体关注周期,现处在"后问题阶段",而对整体中国环境的媒体关注还处在上升期。在此过程中北京被建构为中国的污染中心,中国被建构为气候变化议题的症结,偏颇的媒体建构有其内生与外生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国外传播理论教材的译介作为视角,考察了欧美传播理论话语在中国的诠释和变异,研究了西方客观经验主义的大众传播理论如何被潜移默化地等同于传播学的过程,同时以《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为例,对我国目前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应该进一步开阔视野、注重研究范式、重新思考传播理论的教学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