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天山冲断带与帕米尔冲断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乌恰以北地区两大冲断系统在地表交接.本文综合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面地质资料分析,通过对研究区三条区域地质剖面的结构分析,取得以下一些研究成果:1.帕米尔冲断系统的前锋成为一个弧形构造带,与南天山冲断系统形成了交错叠置的关系;南天山冲断带大多形成深层次的冲断褶皱作用;2....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面地质资料分析,较为准确地揭示了位于西昆仑帕米尔逆掩推覆带的结构和变形特征.研究表明,帕米尔逆掩推覆带是帕米尔与南天山对冲碰撞带,呈东西走向,区内发育三、四排逆冲断层,且逆冲断层出露地表,反映出帕米尔向北逆冲推覆的特征.帕米尔逆掩推覆带由南向北的冲断作用表现为浅层滑脱的薄皮冲断为主,各次级断片成叠瓦状构造样式,其断片南倾的格局是由于来自南天山冲断系统深部双重冲断构造的背景下实现.  相似文献   

3.
刘荷涛 《内江科技》2014,(4):136-137
<正>大巴山构造带属上扬子地台北缘,是在印支期秦岭碰撞造山带南缘前陆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所形成一个向南西凸出的弧形构造带。根据构造变形样式及特征组合由北东向南西可依次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以及四川盆地东北部低缓构造区。基于野外观察及实测地质剖面对南大巴山构造特征及成因分析进行探讨,指出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与多层滑脱层是控制南大巴山前陆构造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齐古背斜隶属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褶皱冲断带,是受燕山期和喜山期造山活动作用的结果。齐古背斜构造变形强烈,深浅构造相互叠加,构造演化序列难以确定,与相邻背斜间的构造转换关系不甚清楚。本文运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理论,通过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学分析方法,配合平衡地质剖面技术,以地表露头和实测资料为约束条件,对过齐古背斜的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几何建模,确定了齐古背斜的合理变形样式,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地震剖面的构造精细解释,厘清了主要构造变形时期断裂体系的分布与构造继承关系,最终构建出齐古背斜的三维构造地质数字模型。  相似文献   

5.
前陆冲断带的运动、变形特征受多种因素控制,如区域应力场、古构造、岩石物性等,其中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是区域应力场。从喜马拉雅期区域构造背景看,中国西部前陆冲断带的形成与走滑和挤压应力场的共同作用有关。大地构造背景决定了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具明显的走滑特征。本文从平面及剖面上对走滑特征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多套滑脱层褶皱中地层的变形面积与地层初始沉积面距离底部滑脱层的深度之间的几何关系和函数关系,发现在剖面面积平衡的假设下,多套滑脱层褶皱的地层的变形面积与地层初始沉积面距离底部滑脱层的深度之间满足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为所有滑脱层单独作用的缩短量之和。并以四川东部褶皱带南门场背斜为例,计算出南门场背斜从南端到中部位置,寒武系滑脱层的构造缩短量从1.1 km增加到3.7 km,志留系滑脱层的构造缩短量从0.8 km增加到1.5 km,综合南门场背斜构造特征及构造缩短量的定量计算,认为南门场背斜变形主要受构造缩短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玛纳斯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第二排构造带,是三排构造带中变形最强烈的,地表出露了典型的断层相关褶皱现象。本文从过玛纳斯背斜地震剖面的构造分析入手,通过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分析方法,以地表、钻井数据、相邻地震剖面的对比为约束,建立与实际剖面相吻合的构造几何模型,并通过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再现玛纳斯背斜几何变形的运动学过程。分析表明玛纳斯背斜为三个构造三角楔的叠加变形,构造三角楔底、顶逆冲断层均派生次级反向逆冲断层,与对应的主断层形成突发构造变形样式。从垂向上看,玛纳斯背斜由下至上可划分为三套构造形变层:下部构造形变层—来自于深部的滑脱面(J2x以下)形成的低幅度断层转折褶皱;中部构造形变层—由胜金口组(K1sh)底部滑脱面控制的反向逆冲断层与底部逆冲断层形成的多级构造三角楔的叠加构造;上部构造形变层—由安集海河组(E2-3a)滑脱面控制的浅部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前陆冲断带勘探技术和生烃史恢复等方法,从区域构造分析入手,通过典型油气藏成藏条件分析,探讨了酒泉盆地南缘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和油气富集特征,提出了南缘山前冲断带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逆冲推覆山前带的油气成藏关键因素。结果认为:酒泉盆地南缘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勘探潜力大,有效烃源岩分布、沉积相类型和构造变形差异是本区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韩颖 《内江科技》2012,(6):57-58,73
针对前陆冲断带的特殊构造位置及沉积特征的复杂性,在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缘乌夏前陆冲断带的沉降史与和沉积响应特征,并得出了以下认识:海西运动晚期准噶尔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一系列冲断推覆构造,前缘发育前陆盆地;印支期进入陆内坳陷继承性挤压活动阶段,前陆冲断带再次逆冲,哈拉阿拉特山急剧抬升,后缘和什托洛盖盆地形成;燕山运动期为陆内坳陷的填充消亡阶段。冲断带的幕式构造活动,导致盆地沉降也发生幕式变化,并伴随相应的沉积体系,直接控制沉积充填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双台子油田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南部,西部与欢喜岭油田相邻,北为曙光断裂背斜构造带前缘,东南临清水洼陷,南抵双台子河口,为北东--南西方向展布的断裂背斜构造带,为新生界古近系陆源砂岩油气藏.通过对该区的油气进行勘察分析,可以为本区块的勘探开发前景奠定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昆仑南缝合带北侧,布喀达坂峰-阿尼玛卿山华力西期铜、钴、金(锑)、煤、蛇纹岩Ⅲ级成矿带上,属秦祁昆地层区的东昆仑南坡分区。研究区出露的地层总体北部广布第四系,南西部分布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沱沱河组地层,中西部以二叠系上统布青山群马尔争组为主;受昆南深大断裂的影响,区域内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发育,构造以北西西向断裂为主;岩浆岩主要为华力西期晚期基性-超基性、中酸性侵入岩多分布于研究区中东部,多呈岩株、岩基、岩脉状产出。研究区内圈定MCu1—MCu6六条铜矿化带,MAu1、MAu2两条金矿化带,其中MCu2、MCu3铜矿化带和MAu1、MAu2金矿化带规模及品位较好。通过对已有地质信息与典型矿床对比分析成矿条件,确定找矿类型、找矿方向和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丝路中道旅游产业带景区系统开发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江丽  杨宏伟 《资源科学》2013,35(11):2202-2208
丝路中道旅游产业带开发是优化新疆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解决"旅长游短"问题的关键,文章运用分形理论测度样本景点的随机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评估核心带动地区喀什旅游圈景区系统结构的紧致度和均衡度水平。分维数据显示:以喀什市为中心的旅游圈方圆240km范围内景点系统呈多嵌套分形结构;方圆170km范围内样本景点呈随机聚集态分布,景点布局基本均衡但聚集分布的密度偏低。该结果表明需要着力优化喀什旅游圈的景点布局:①增加A级景区数量,适度提高喀什市核心旅游圈景点分布密度;②加快开发新的中心性景区,即选点打造喀什地区第一个国家5A级景区,构建双中心结构大旅游圈,从分形结构特征看泽普县金胡杨国家森林公园为比较适宜的区位点。从全产业带上看,对阿克苏和巴州等地区布局若干5A级景区创建点位,形成分布均衡、结构紧致的多层级中心地空间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3.
锦7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第一断阶带上,断块被两条北东向断层所夹持,呈长条状,西界为锦14断层,东界为地层下倾部位的-1075m构造线。断块东西长8km,南北宽0.8km,构造面积6.29Km2,地质储量1486×104t。构造总体形态是由西向东倾没的断鼻构造。  相似文献   

14.
豫西东草沟银铅多金属矿区为熊耳山银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在该成矿带上相继发现了以铁炉坪、蒿坪沟、沙沟西为代表的银铅矿床。文章通过对豫西东草沟银铅多金属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指出了该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生产的空间差异与安全战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粮食产销格局由"南粮北运"演变为"北粮南运".在此背景下,本文从粮食单产、人均粮食产量和粮食贡献度角度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空间差异.尽管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特征呈现出供需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态势,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单产跃进的基础上实现总产提升,在产销区的衔接与平衡、"断线"品种的协调与调配的基础上,完善粮食储备,构建预警体系是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户用沼气自然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户用沼气的自然适应性评价为主要依据,以冻土和气温为主要指标,按照户用沼气池安全越冬和沼气常温厌氧发酵的自然适宜性标准,根据安全性、效率性、共轭性、行政区域的完整性等分区原则,把我国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划分为南方自然适宜区、北方及川藏高原条件适宜区、高寒地带非适宜区等3大类型区,各类型区又分别划分为一定数量的亚区.其中,南方自然适宜区可分为华南(含藏东南)最自然适宜区等3个亚区,北方及川藏高原条件适宜区可分为华北平原至黄土高原简易覆盖保温适宜区等5个亚区,高寒地带非适宜区则分为东北西北部高纬度严寒地带非适宜区等2个亚区.文章最后分别对各大区和各亚区的基本状况、户用沼气自然适宜性和户用沼气池建造及越冬保温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分区评述,以期能为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7.
滇东南建水二叠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东南建水地区二叠纪火山岩构造侵位于师宗-弥勒断裂带的西南段,以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为主,夹有少量苦橄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与建水地区石炭纪枕状熔岩相配套。显示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在晚古生代发生了板块俯冲,形成岛弧火山岩,二叠纪时产生弧后引张,形成弧后盆地。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复杂的沟弧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倪穗 《科技通报》2000,16(3):201-205
浙江省海防林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已被见成效,但是还比较零散,海防林树种组成简单,在北段多以刺槐,榆树为主,南段则有木麻黄,桉树等少数几种。树种单一,为多纯林。布局不够全面和合理,而且结构形式也不够完善,因此,须对现有海防林进行改造。首先要改变它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