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创设教学情境, 即创设一个以情境为基础,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数学的过程.情境创设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达到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气氛.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数学定理的教学是证明问题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延续和发展.很多教师在数学定理的教学中存在误区,有轻过程重应用、轻条件、重结果等倾向.笔者认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引领者,对教材的领悟、把握、处理和定位,直接关系到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对于数学定理的教学,教师只有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定位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深度,为学  相似文献   

3.
问题情境是一类具有思考性和贴近学生现实的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其主要任务就是把概念和定理中的数学关系由已知转化为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未知关系,并置于与学生相关的现实背景中,其核心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导教师从衍生性主题的设计、数学内容本质的把握、数学关系的转化以及问题结构的明确等方面去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彰显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6):79-80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是层出不穷,其中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备受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且它在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能够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以达到加快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目的。但是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认识到有效情境创设的重要意义,并依据相应的问题情境创设原则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高效地掌握数学课堂教学知识,让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创设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思考,这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然而,由于一线教师对课堂情境创设的含义、价值和目的性认识不足,以至于在实际课堂中普遍出现创设的情境缺乏目的性、数学学科性、学生探究的趣味性和脱离儿童年龄特征等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从立足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和进行充分的数学表达方面加以改进,以使每一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都能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数学的核心是问题和解,数学教学活动是以数学问题、数学情境为载体的.数学情境包括现实情境、纯数学情境、科学情境,问题则是在这3种不同的情境中蕴含的问题.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的数学课堂存在教师重传授、轻习得,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师生重知识与技能、轻思想方法的问题.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有限,不易实现主动建构学习.当前,我们处在关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无疑是提高数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数学的灵魂是问题,而问题来自情境。2019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重视情境教学”。问题情境是由问题、情境共同组成,能激发学生充分思考及探索的学习情境,近年来受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日益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情境,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高质量问题情境能在潜移默化中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价值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仍然存在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认知不足、创设的问题情境内容略显单一、对学生缺乏足够关注、对多媒体应用不够合理等问题。本文提出应从问题情境创设目标、创设内容、创设过程、创设途径四个维度进行优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金力飞 《学子》2014,(10):70-71
正一、存在的问题1.情境创设——重情境、轻问题。在概念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引起对数学意义的思考的是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不是情境本身,可见数学问题是情境的核心。但"重情境、轻问题",甚至"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于各种概念教学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10.
反思情境是教学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因实际需要渗透于任何有效课堂之中。作为教师,只有深刻领悟反思情境创设的时机、方法与价值,才能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才能更稳健地推动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应形成的基本技能,也是他们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当前小学计算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重"情境创设"轻"正确引导"、重"算法多样化"轻"适当优化"、重"机械练习"轻"实践应用"等。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这种情况:情境创设不仅激发兴趣,更凸显数学的思维性;倡导算法多样化,更追求算法的最优化;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加强对计算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数学课堂上起了新的变化,教师也都积极地用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下面是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非常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但我们也不难看出,五花八门的情境看似色彩绚丽、形式多样,实际上很多是华而不实,如思维发展的空间狭窄、探究的价值甚微、隐含的数学问题很少等.基于此,我经常对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进行反思,尽量优化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重得出结论轻探究过程、重形式设计轻内容方法,思维培养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的问题,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有让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勇于质疑、积极表达,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注数学学科、数学内容中的文化价值的发掘,使之服务于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一个有效的切入口,更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问题情境创设、实践活动设计,以及应用场景设置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数学文化熏陶,实现数学素养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反思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够对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基础作用。笔者根据新课标要求,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凸显教学要素特性、提升学生反思能力进行了初步的阐述。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能动特性,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反思内在积极性;凸显教师主导特性,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反思活动实效性;突出知识内涵特性,设置典型案例,养成学生反思问题习惯性。  相似文献   

17.
初中是未成年人发展及其重要的一个阶段,研究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情境创设问题对于强化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以及提高学生对于自我价值的认识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课外和课内两个方面情境创设,试图寻找到结合初中数学知识结构特点来提升教学中对于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对当下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过于草率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问题情境能在学生的生活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进他们主动投入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境脉学习理论关注事物全部情境的整体把握,关注学习者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意义关联的建立,对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重构有着重要启示,如教师可以从先验知识入手,创设基础型问题情境;可以从知识脉络入手,创设结构化问题情境;还可以从内外经验关联入手,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创设数学课堂情境(包括课前预设情境、课内生成情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手段精心创设的含有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问题情境。恰当的数学教学情境,能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发展,能为学生的成长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推动教学工作的趣味化、多元化的发展。在当前的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中,还存在着情景创设不当、形式化倾向、情境的引导性不强等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加以调整。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可以尝试建立探索式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将生活带入情境中,推动情境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