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论教育机会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至少应包括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承认并尊重社会成员在发展潜力方面的“自然”差异及由此所带来的教育机会拥有方面的某些“不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可分为“共享的教育机会平等”、“有差别的教育机会平等”和“形式上的教育机会平等”、“实际上的教育机会平等”等类型。影响教育机会平等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天赋、家庭、制度化教育、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等等。政府在创造教育机会平等中应承担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细龙 《教育科学》2001,17(4):4-6,50
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尚未完全实现。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并从教育投入、师资配置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教育机会平等是机会平等的基本要求和逻辑起点,推进教育机会平等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应在全社会范围增强教育机会平等的理念、创新教育机会平等制度和教育腐败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机会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至少应包括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承认并尊重社会成员在发展潜力方面的“自然”差异及由此所带来的教育机会拥有方面的某些“不平等”。通过分析教育机会平等的理念依据和现实依据,阐述政府在义务教育领域和非义务教育领域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5.
教育机会平等不同于平均主义的统计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至少应该包括教育机会起点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的平等以及作为公平意义上的教育结果的平等。“作为公平意义上的平等”是文章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在与平均主义的“绝对平等”相区分,并赋予平等以新的内涵。正确理解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笔者从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理论缘起出发,尝试从理论上对机会平等的概念进行再思考,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我国当前教育机会平等领域内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90年代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依据国家政策府公布的数据和文献,分析了我国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多种表现,说明了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与教育资源分配的关系,探讨了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性质,提出了淡化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公正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问题。机会平等是社会正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可分为形式上的机会平等和事实上的机会平等。对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的竞争机会的获得,关键取决于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而发展潜力机会的获得取决于教育。因此,教育公正是实现机会平等原则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在地区、城乡、校际、性别和群体阶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并从宏观的国家基本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角度来看,实现教育公正应遵循: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完全平等、非基本受教育权利的比例平等、利益补偿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8.
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包括起点上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及教育效果的平等。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而且成为社会结构的主导;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突显的问题越来越多,教育机会平等作为其中之一,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着重从国家、地方投入、城乡投入、家庭教育投入方面探讨教育投入差异投入与造成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教育机会是社会赋予的权利,但如果教育机会仅仅是权利,那它还只是一种抽象的、难以实现的权利。本文首先对教育机会平等的内涵进行了多元分析,然后对政府在教育机会平等上定位的五个方面给予阐述,说明了政府行为对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包括起点上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及教育效果的平等。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而且成为社会结构的主导;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突显的问题越来越多,教育机会平等作为其中之一,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着重从国家、地方投入、城乡投入、家庭教育投入方面探讨教育投入差异投入与造成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教育机会分配机制在近30年期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政府是保障、维护教育机会平等的决定性因素,建立公立学校系统,向社会提供平等的公共教育服务是政府保障教育机会平等的基本做法。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使公立学校在保障教育机会平等方面的作用出现了一系列极为复杂的情况,由于过多地强调了效率,有限的教育机会通过一种竞争和选拔制度加以分配,由此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更多地强调平等,实行较为刚性和均衡的教育机会分配政策和教育发展模式,以此保证教育机会平等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公立学校必须坚守公共性质,切实履行责任。平等、效率、公平竞争、自主选择构成了中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独自特色,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这四者之间应否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在于这四者之间如何达到协调,并取得社会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2.
教育机会是社会赋予的权利,但如果教育机会仅仅是权利,那它还只是一种抽象的、难以实现的权利。本文首先对教育机会平等的内涵进行了多元分析,然后对政府在教育机会平等上定位的五个方面给予阐述,说明了政府行为对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平等:理念与实践(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教育平等:理念与实践》一文,从个体成长生涯的角度对教育平等的理念——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受教育机会平等、受教育的效果平等及其具体的实践取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有助于我们系统了解入学机会均等的基础、教育过程中受教育机会平等以及受教育效果平等的基本内涵。本刊将分上、下两篇予以刊载。  相似文献   

14.
张永华 《职教论坛》2003,(19):40-41
教育公平是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反映,从本质上讲是维护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要体现这一公平理念,就必须扩大教育的规模,让更多的人享有受教育权。成人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向广大在业人员充分提供再教育的机会,而且对那些在青少年时期失去良好学习机会的成人提供各种补偿性的教育机会。教育公平对成人教育而言,其核心主要包括成人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成人教育就学条件的平等、成人教育教学效果的平等等方面。一、成人教育入学机会平等,要求我们明确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方向教育机会平等问题,在过去主要是指适龄儿…  相似文献   

15.
平等地受教育机会是《教育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尚未完全实现。本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并从教育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应注重教育活动中教育公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不仅包括教育权利与机会的平等,而且应包括教育活动中的公平,当前,教育活动公平的研究应主要侧重在“课程设置的公平,教学活动的公平、教育评价的公平和教育环境的公平”等几个方面,只有树立科学的教育公平观,才能在实现受教育者获得机会和权利平等的同时,也获得成功机会的平等。  相似文献   

17.
促进教育机会平等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重.点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我国教育机会平等应遵循的若干基本原则,同时提出了促进我国《育机会平等的内在过程,即“协调机制”、“法制机制”、“参与机制”和“优化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育平等的重要组成内容,也作为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机会平等有重要意义.平等的多元内涵和教育的复杂发展过程赋予教育机会平等以多元、动态的内涵,以往多侧重干从某一学科视角如经济学、测量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去解读,从综合的学科视角去解读,而缺乏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的内涵.女性主义视角强调用性别的视角、批判的视角研究问题,具有独特的现代意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教育机会平等内涵包括教育起点的性别平等、教育过程的性别平等、教育结果的性别平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道德和财政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会平等是当今美国儿童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其以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为保障。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第一条原则是学生所受的教育不应该受到学生的非教育相关因素的影响;其第二个原则是不论是否可能,学生受到的教育应该设计为与学生教育相关特征相适应。因此,受教育机会平等应该理解为所获教育利益的平等而非生均费用的平等。  相似文献   

20.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法原则。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目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受教育机会平等"这一重要教育法原则的具体措施。"受教育机会平等"蕴涵了相当丰富的内容",机会平等"是法律维护的关键。实现受教育机会实质上的平等,社会和经济发展是基础,适时地调整政策法规是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