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生活的凝集与反映,人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言,因此,语言能够表现生活.形象是用语言对生活的形式化,因此,语言能够构建文学形象.在文学形象中,语言与形象就像纸的正反两面,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构建形象,形象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因此,对形象的分析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进行,对形象的修改也可以通过对形象的修改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无声语言分学生无声语言和教师无声语言.该文着重论述教师对无声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可以定艾为对语言的科学研究.而外语是作为教育课程而学习的,但不是用作教育中的传授媒介,也不是作为一种交际的话言.语言在语言学中被视为各种形式系统,但在语言教学领域却被视为一种技巧.语言研究与解释语言现象的理论构建有关,而语言教学则着眼于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  相似文献   

4.
根据语言输出假说,仅给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语言输出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语言输出具有注意触发、假设检验和元语言反思三大功能,能促进学习者对被输入语言的理解,能促进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整合与内化.据此,在大学英语综合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语言输出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应设法有效地发挥语言输出对二语习得的前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对语言本性的探讨始终是在"语言与存在相互归属"这一洞察的指引下发生的.对语言之本性的考察首先需要清理出一条通向语言自身的道路,然后在这条道路上追问语言之本性.正是在"把作为语言的语言带向语言"的思想道路上,海德格尔揭示出了语言的本质即是本质之语言,存在与语言在本有之真理中相互归属,从而真正走向语言之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著的分析,进一步提出和阐述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对"语言不同而思维相同"说的质疑,提出作家的功力在对语言的敏感和对语言的认识两个方面等.此文认为语言交际是不同的人在交际中既去同又去异的不断磨合的过程:语言就是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联合体.不是先有一个叫语言的东西,然后出现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这些变体;还举例说明程序语言.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英语语言经济价值的影响,英语语言消费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且发展迅速.在英语语言消费群体中,大学生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本文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对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的本质、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的英语语言消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语言信息下的多属性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精确语言变量和不确定语言变量的距离测度,并且基于精确语言变量和不确定语言变量,给出了属性值的正语言理想解和负语言理想解的概念.为了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和择优,基于2种语言变量的距离测度和语言理想解,提出了一种不同类型语言信息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该方法不仅易于对语言变量进行计算,而且在求解过程中不会丢失任何语言决策信息,从而保证了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后,利用算例对方法的运算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教育     
有人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话对不对?对的.够不够?不够的,很不够的.语言不只是用来思维的,语言还是用来表达感情、显示意志的,人丰富的心理活动都伴随着语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哲学发生了语言转向,原本对认识论的关注变为了对语言本体的探索.语言转向之后的哲学研究大多把语言研究作为工作的重点,而新兴学科语言哲学也成为影响贯穿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显学.但对语言的哲学思考,自古希腊以降就一直是西方哲学家们关注的话题,语言转向的发生正植根于这种千年来思考的传统.对语言转向的哲学渊源进行一番考察,有助于提供一种理解这一“哲学革命”的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11.
语言测试这门学科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们对语言认识的不断加深得以逐渐完善的.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深刻影响语言测试的各个方面.本文仅从现代语言测试中的语言观、语言测试内容要求、语言测试的变异思想及语言测试的社会性四方面论述社会语言学如何影响现代语言测试,旨在对探究语言测试与社会语言学间的接口作一点引介.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对语言起着制约作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输入,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强调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文化教学的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勤 《考试周刊》2008,(17):146-148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就是语言迁移.促进新语言学习的迁移为正迁移,阻碍新语言学习的迁移为负迁移.本文从语言迁移理论-着手,论述了泗阳方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语音语调的迁移作用.通过对泗阳方言与英语语言在语音语调方面进行对比,找出迁移的因素,尽量减少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泗阳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融于语言交际之中时,两种文化相似的程度对理解语言交际具有重要意义.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会影响使用这些语言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思维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影响语言交际、影响遣词造句和影响谋篇布局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获得语言输出能力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合适的反馈方式可以使学习者注意到他们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距,更好地提高语言输出能力.而不同反馈方式对语言学习者有不同影响.以英语水平相对不高的三本学生为对象,通过语言实验与统计分析得出,范文反馈对所有语言学习者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态势语言是以人的姿态、表情和动作等来表示一定语义和进行信息传递的无声语言.态势语言又称体态语言、人体语言或动作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它虽然是一种伴随性语言或辅助性语言,但它是教学语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时还会起到口头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教师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大有帮助.所以,教师必须把握和运用好态势语言,以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促进学生对如识的渴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宝花 《考试周刊》2008,3(5):69-70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语感对于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要学好用好英语,必须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会随着语言实践和语言积累的产生并发展,教师要认识到语感对语言学习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方法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加强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成熟.  相似文献   

18.
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一种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是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往往有着特殊的修辞效果.本文结合实例,从词汇、书写和语义变异三个方面对英语语言的变异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领略英语语言中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9.
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之争是语言学界长久以来讨论的问题之一.随着对研究视野的扩展,语言不再被看作简单、封闭的系统,因其生成过程还带有很多文化、自然因素的特征.语言约定论值得重新思考.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就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有深刻探讨.对话中的苏格拉底折衷了论辩者约定论和自然论的观点.他认为语言通过"自然一约定"生成,并应基于理性基础之上.苏格拉底"自然一约定"论是从神话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时期的产物,他对语言自然论和约定论的折衷对今天的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带着语言"自然一约定"的观点去研究语言,才会认识到语言生命力的根源,有助于把研究视角深入到语言根植的自然系统中去.  相似文献   

20.
符祝芹 《高教论坛》2009,(12):69-72
语言模因论对语言习得、语言使用、语言现象和规律提供了很好的诠释,从而给我们的语言教学提出新的思路.笔者结合阅读课教学,把语言模因论的原理贯穿于大学英语写作训练中,探讨语言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实践证明语言模因(基因型&表现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