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巴金于1979年至1986年间写成的42万字的《随想录》,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以社会政治价值衡量,这是一本时代的大书。作家披肝沥胆,以“讲真话”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了“文革”时代被扭曲了的现实。正如巴金自己所说:“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的确,《随想录》真实地再现了十年动乱时期的现实,表达了作家对社会、人生、文学的真知卓见,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从语言角度看,《随想录》又是一部具体而生动的社会语言学教材,它不仅体现了语言与社会“共变” 的规律,而且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语言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作品与争鸣》对巴金《随想录》的批评意见,全面分析了《随想录》的内容、技巧与风格,并从散文史的角度肯定它直接继承“五四”文学革命传统,是鲁迅后又一次散文创作高峰的体现,是十年动乱后用散文进行反思的一部力作。从巴金个人创作道路看,是他思想认识上及文学上一个带总结性的路碑,是他几十年灵魂搏斗的一个总结,体现了他的文品与人品。  相似文献   

3.
近八年来,巴金写下了一百五十篇散文、杂文、随笔,总题为《随想录》,一共五集。巴金说:“五集《随想录》主要是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帐。”①有人把它香作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回忆录’、‘自白书’,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控诉录’。”②“是继鲁迅之后,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高峰。”③《怀念萧珊》是这部巨著的代表作,也是巴金散文艺术高峰的重要体现。这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原载1979年2月2—4日的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后收录在《随想录》第一集。1984年,他又写了《再忆萧珊》(收于《随想录》之  相似文献   

4.
巴金(1904——),作为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大作家,一贯热情、真诚、严肃、勤奋。在粉碎“四人帮”后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他潜心于各种样式的散文创作,出版了《巴金近作》、《巴金散文选》、《探索与回忆》、《心里话》、《愿化泥土》、《十年一梦》、《控诉集》、《巴金书简》等集子;特别是于1986年出版了《随想录》五集(包括《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并获新时期全国散文(集)荣誉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好些长篇散文,例如《怀念从文》(《散文世界》1989年6期)等。由于这样,他的散文,成了我国新时期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散文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5.
我尊敬卢梭,称他为“老师”,一,我学习他写《忏悔》讲真话,二,我相信他的说法:人生来是平等的。——巴金《随想录》七十一·《序跋集》跋一一部《随想录》,洋洋洒洒四十二万字。这是文学老人巴金六十年创作生涯的最后总结,也是历史老人巴金八十年人生经验的深刻结晶,更是思想老人巴金一生探求真理的最强烈心声。读《随想录》,谁能不为作者那颗燃烧的赤诚的心所震撼。巴金,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从他二十年代走上文学道路开始,那颗心就燃起来了,而今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可那颗心依然在燃烧,而且光焰四射。有的人在劫难余生之后变得萎萎缩缩,举步唯艰,而巴金在噩梦醒来之后却变得更勇敢、更无畏了。他的五本《随想录》看似拉拉杂杂,但  相似文献   

6.
《随想录》是巴金在1978到1986年所写随感的合集。共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部分,共150篇散文。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来探索国家民族的道路,并对自我灵魂进行深度的解剖,自觉与历史共同承担责任,表现出知识分子的反思精神。巴金在随想中深入地思考人性的弱点和封建思想,探索出一条讲真话的道路,在追忆过去的事件中体现出一个人真实的生命情感。巴金可以说代表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在晚年伴随着病痛的折磨所写下的《随想录》是老人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这部散文集不仅是伟大思想的里程碑而且开拓了散文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以沉痛的心情和理性的反思,回顾了知识分子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在1978年12月1日到1986年8月20日。写下了150篇散文,后陆续以每30篇编为一集,共出5卷本《随想录》,依次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总计42万余字。这部巨著的写作,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而言,不仅是工作的艰辛,更是对心灵的无情拷问,同时还是灵魂深处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  相似文献   

8.
《随想录》简介《随想录》是巴金以“随想”的形式写成的一系列杂文,共150篇。写作《随想录》的目的是为了“讲真话”,用真话建立起一座“揭露‘文革’的博物馆”。《随想录》起初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上连载,后合订成册,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鉴于巴金的健康状况,一般认为它将是巴金最后一部“重量级”的作品。巴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我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他的文学创作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世瞩目,有口皆碑。近年来,他提倡“讲真话”的呼声,又在思想界和社会各个阶层中引起了广泛…  相似文献   

9.
聚焦巴金     
名家档案巴金,生于1904年,原名李芾甘,四川新繁县人。鲁迅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1983年5月,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代表法国政府授予巴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并称他为“当代世界的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金既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家》《寒夜》是其代表作;也是一位勤奋多产、文质兼美的散文家,五集《随想录》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作品阅读一我的第一个先生?巴金我可以坦白地说,《我的幼年》是一篇真实的东西。然而它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不过是一篇长的作品的…  相似文献   

10.
散文《怀念肖珊》,最初发表在《大公报》上,后来《作品》转载了,现收入巴金《随想录》第一集。本文透过感人的生活细节,展示一个广阔的社会政治斗争的背景,塑造了一个正直、善良的“普通人”的鲜明形象,表达了作家深沉的哀思和对“四人帮”的血泪的控诉。文章主要写文化大革命中的肖珊。“文革”期间,她作为“黑老 K”(巴金)的“臭婆(?)  相似文献   

11.
项国源于姬姓的黄帝部族,其远祖为黄帝之裔伯儵,别为姞姓钤缁疃诹晌鞯厍?后南迁至黄河北岸,至周代姞姓的一支南迁至淮河北岸建立项国??643年为鲁所灭。当楚人势力向北扩展之后,项地遂为楚人所有。项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为汉晋时期项县和隋、唐、宋时期的项城县故城。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国间河北地域内有四位作家的文言小说集保留了下来,分别是高继珩的《蝶阶外史》、张畇的《琐事闲录》、边厚庆的《旅居笔记》以及何宗海的《惜荫轩随笔》,前三部作品也就代表了晚清河北文言小说创作的成就,而《惜荫轩随笔》则是目前发现的民国后期一部文言小说集。对这四位作家的生平及其小说集进行初步的考查,可以让我们对现在河北省的地方文学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陆机作为一代文豪,著述甚富,除大量的文学作品外,史志目录还著录了他所撰写的晋朝第一部当代史《晋纪》。但综合史料加以考辨,此书的主要作者应为束皙,而非陆机;此书的正确名称应为《晋书》,而非《晋纪》。这部纪传体的晋史之所以误作编年体的史书,也是有因可寻的。  相似文献   

14.
在鲁迅笔下,死亡大多是无“声”的。但有一个例外,就是《祝福》中祥林嫂之死。鲁迅在“死亡”的叙事上表现的某些现代性特征与其时的文化语境天然接合,这暗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横截面。  相似文献   

15.
《夜谭随录》的作者和邦额为满族镶黄旗人,故其作品中多有满族特有的文化展现。《夜谭随录》不但语言颇具东北方言特色,其内容更有大量关于满族之宗教信仰与民间风俗的描写,充分展示了满族民间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6.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分析,陆机是第一位在生前身后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吴地作家,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吴地特色,具体表现为:内容上,陆机作品渗透着难以割舍的水乡情怀;风格上,陆机作品在"繁缛"之外还表现出"清新"的另一面;语言上,陆机在作品中运用了吴语和吴韵。以上三点表明陆机在创作过程中或隐或显地受到了吴地文化的影响,吴地文化已深烙于他的生命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丁鼎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71-73
金圣叹“以文律曲”批评《西厢记》,使得《金批西厢》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其批本目的就是“教天下以慎诸因缘也”和“教天下以立言之体”,就《金批西厢》和《王西厢》的异同,来看金圣叹戏曲理论中的“立言之体”,尤其是偏重于分析《借厢》一出的人物形象,从而去体验金批本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与金圣叹“立言之体”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8.
清中叶著名笔记作家、诗人和戏曲家李斗,通过行旅以布衣身份结交了六十多位诗文作家、书画艺术家、说唱艺人和影响文坛的显宦、富商。李斗的行旅不仅激发了其文学创作的热情,使其跻身文坛,而且对其笔记、诗词和戏曲等不同文体的文学创作、演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李斗的笔记《扬州画舫录》广泛记载了其游历扬州的见闻,兼具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其诗集《永报堂诗集》和词集《艾堂乐府》以行旅纪实为经,以写景、赠答、咏史为纬,真实记录了其行旅与交游的经历与感受,具有典型的游记文学性质;其戏曲作品《岁星记》、《奇酸记》传奇亦是其行旅与文学交游的产物,在清代戏曲文化史和昆曲演出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初唐华靡绮丽的宫廷诗风肆掠诗坛的浪潮中,王绩却以朴素直率的语言句法、不尚修饰的诗歌风格独具一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他的诗歌语言平淡朴实,但是仍有许多语词不易索解,给人们的阅读与理解带来了不必要的阻碍甚至误解。这些有着特殊意义的语词或多或少保留了作者所处时代的语言习惯,是研究唐代语言词汇的重要文献材料,对了解隋唐汉语词汇语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江西出现了数量众多的文言小说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引起学界的注意。邹钟的《想当然耳》和李熙龄的《冰鉴斋见闻录》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两部。邹钟,江西安福人,生于1833年,卒于1890年,其《想当然耳》影响到《夜雨秋灯录》、《斯陶说林》等文言小说集的创作。李熙龄,江西南城人,生于1791年,卒于1868年,其《冰鉴斋见闻录》文笔简洁,有《阅微》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